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都市爽文 美食從和麪開始 第1534章 我勸你好自爲之【4500字】

《美食從和麪開始》 第1534章 我勸你好自爲之【4500字】

一品豆腐這道菜,主要看的是賣相,不過涉及到的評價,自然還是要品嚐一番才行的。

不然的話,憑藉外表來打分,萬一味道方面有什麼缺陷,這就大型翻車現場了。

所以,這道菜一般況下都是先觀察賣相,通過賣相來確定菜品的大致分數和評價,然後再品嚐一下,看味道和口方面,到底是加分還是減分。

再講究賣相的食,最終還是要吃進肚子裡的。

所以品嚐,是評價一道食無可避免的一步,也是品評人最的一步。

因爲再妙的視覺驗,也沒有直接接,直接把食放進口腔中慢慢咀嚼來得過癮。

老爺子裝了一波之後,沒有直接手,而是對鄭耀說道:“老鄭,這裡就你歲數最大,當年還曾經是廚師長,你先嚐嘗。”

說話的工夫,這道一品豆腐就轉到了鄭耀面前。

老爺子關掉了桌子的轉功能,盤子穩穩的停了下來。

耀也沒拒絕,作爲魯菜師傅,對清鮮類的菜品太有經驗了,而徐拙做的這道菜也足夠雅緻,讓鄭耀剛剛就有些一嘗究竟的念頭。

他拿起勺子,從豆腐的邊上輕輕挖起一勺帶著一丁點兒餡料的豆腐,然後送進裡,慢慢品嚐起來。

“嗯……這道菜不錯。

豆腐口爽,有點吃果凍的覺,但卻沒有果凍那麼彈牙,整來說非常潤。

再加上淡淡的鹹味和胡椒味,讓這道菜吃起來很順口,有點吃蛋羹的覺。

小拙在做的時候應該加了豬油,香味兒很足。

豆腐裡面的餡料也很不錯,吃起來鮮香味,鹹味並不濃郁,跟豆腐摻在一起恰到好

Advertisement

來說,這道菜做得非常完,我年輕那會兒,可沒有這水平。”

說完他把盤子往旁邊一推,對邊坐著的戴震霆說道:“老戴你也嚐嚐,小拙這手藝可真是不錯。”

就這樣,大家流著品嚐了起來。

每個嘗過的人,都對豆腐的口和味道有了新的

吃之前,他們已經預估了菜品的口和味道,然而等豆腐口之後,才發現預估的有些不足。

味道居然有點超乎想象。

這下,大家總算理解剛剛徐濟民爲什麼要裝了。

要是自家的孩子有這麼高天賦的,怕是天天拿著大喇叭在街上廣播。

他們一邊品嚐一邊聊著一品豆腐,而廚房裡的徐拙則是開啓了批量製作。

這道菜相對來說比較清淡,而且食材富,口一流,所以徐拙已經決定,把這道菜作爲店裡的主打菜上新。

也算是給新店開業一個好的彩頭。

新店開業,肯定有各路人馬過來評測,這個時候,得儘量把A級類菜品展示出來,爭取讓四方食府一炮走紅。

同時也讓那些準備過來找茬蹭熱度的人閉上

當然了,真正想挑刺的人,你不管怎麼防範都防不住的,徐拙能做的,也就是儘量把菜品做得無可挑剔。

徐拙一口氣做好了十來份之後,讓服務員端著給各個包房的賓客送過去,讓大家品嚐。

跟老爺子那邊帶著審視的目看待這道菜不同的是,其他包房的客人,全都被徐拙這道一品豆腐給折服了。

全國各地有很多這個名字的菜品,但只有徐拙做的一品豆腐,才真的當之無愧。

因爲不管從味道口還是賣相上來說,都無可挑剔,特別是那膩膩的口,真有點吃蛋羹的覺。

Advertisement

對於大家的反應,徐拙倒是很淡定。

畢竟這是A級菜品,差不多已經是菜品中的巔峰等級了。

所以好吃到無可挑剔也很正常。

中午的生意很好,門口排著長隊,還有不特意過來,沒時間吃飯,只湊在前臺辦了張卡充點錢,就匆匆離去。

用這種方式來支持徐拙,支持自己喜歡的偶像。

除了這些人之外,更多的還是被菜品的味道打的顧客。

比如老楊頭,看到今天的充值折扣公告,二話不說就給自己充了二十萬,還表示以後逢年過節家裡聚餐的時候,就不在家裡做菜了,而是領著一大家子人來店裡,坐在裝潢考究的包房裡,吃著店裡緻的菜品。

這不更香嘛。

跟老楊頭一樣想法的,還有附近的其他鄰居,大家也都辦了卡,進行了充值。

今天充值有優惠,而且還送餐飲券,再加上這些人不咋缺錢,所以都充了不錢,甚至有幾個老頭還湊在一起比了一番,覺得比人家的了,又充了幾萬塊錢。

老年人也喜歡攀比的。

一天下來,店裡充卡充了上百萬,這讓原本還懷疑五年能不能回本的廖志恆,頓時張大,有些不敢相信新店的人氣。

不過這對徐拙來說,完全沒啥驚訝的,因爲在省城那會兒,四方酒樓開業當天,生意也好得出奇,來辦卡的顧客絡繹不絕。

現在這種況,只是基而已。

等過幾天開始大面積宣傳的時候,生意應該會更好。

有些飯店,新店剛開業就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這是爲了打響知名度。

而四方食府不需要這樣,知名度已經夠高了,所以今天開業,宣傳方面也只是常規而已。

Advertisement

市場部那邊打算下週再進行高強度的宣傳,因爲這樣可以讓店裡的員工假裝食客在網上刷一波餐後

比如在知乎上提問,四方食府已經開業一週了,京城的人是怎麼看待這家網紅飯店的?

然後另外一個賬號,冒充吃過的顧客,來一番連圖帶視頻的彩點評,點評結束後再讓李浩的公司把熱度刷上去。

這不就妥妥的出圈了嘛。

至於微博等平臺就更簡單了,直接把數據刷上去,同時徐拙這邊配合著出兩期視頻,再集的發幾天微博,把店裡的裡裡外外曬一遍。

熱度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等熱度上來之後,生意自然就會上門。

畢竟人的好奇心是很強的,特別是那些有錢有閒的人,會不自覺的產生好奇心理,在某個時刻,就會產生過來打卡一嘗究竟的念頭。

假如好,這又多了一個幫忙宣傳的自來水。

假如對方不滿意,在網上各種差評,那就用小號說對方是黑,是水軍。

這些作現在基本上已經是網上的正常現象了,幾乎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都會這樣做。

經營方面的事兒,徐拙是不怎麼過問的。

開業後第二天,徐拙在機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來參加開業典禮的親友。

比如特意從揚州過來的鄭耀和烹飪學院的領導們,比如從浙江來的戴震霆和龐世傑,比如從上海來的趙明等等。

大家都忙的,不能在京城多呆,所以參加完開業儀式之後,便坐飛機回去。

畢竟徐拙也忙的,大家就算留在這裡,徐拙也騰不出時間陪著,還不如回頭不忙了,再約個時間聚聚呢。

除了這些走的人,還有一些留下來的。

比如張躍進,他會在京城呆一段時間,好好把他弄的那個供應商聯合經營的事兒給理好。

參與這事兒的人不,徽州的月樓、長沙的湘滿樓、揚州的第一樓、京城的季家烤鴨店、中原的趙記私房菜、魏家酒樓、徐家酒樓等等跟徐拙關係切的飯店,全都表示會參與進來。

除了這些店之外,魯菜廚師聯盟和中原那邊的餐飲行業聯合會,也有不店家興趣。

畢竟跟著大佬有吃嘛。

而且就算這事兒不,至還能蹭著徐拙的熱度宣傳一波,怎麼算這事兒都不虧,所以大家都表現出了很大的熱

從機場回來後,徐拙就一頭扎進廚房裡,開始忙著做菜。

一連做了三天,把他掌握的C級以上的菜品全都做了個遍,甚至連店裡沒有上新的菜也做了出來。

這些菜有的是送給前來打卡的吃了,不過更多的,卻是進了後廚廚師們的裡。

讓廚師吃的目的,自然不是爲了讓他們解饞,而是爲了提高他們對菜品的理解能力。

只有這樣,這些廚師們才能更快的領悟菜品的真諦,做出來的菜品,也會更加地道和味。

第四天的早上,徐拙剛來到店裡,就接到了張躍進的電話。

“小拙,上午你能不能空來我這邊一趟?我們商量了幾天,打算今天簽署一份意向協議書,大家都希你能出面做個見證人。”

徐拙一聽,自然滿口答應了下來。

見證人這種事兒,其實前兩天徐文海回去之前,已經給徐拙提過了。

這次的聯合經營,假如是徐拙提出來的,自然不需要找個見證人什麼的,因爲徐拙的名字就是個巨大的金字招牌。

除非徐拙不打算要自己名聲了,不然他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名字有污點。

但張躍進不一樣,張家雖然跟徐家走得近,但畢竟不是一家人,而且大家對張躍進也不太,這次也是因爲徐拙的緣故,大家才覺得這事兒有奔頭,不過行不行,真不能拍腦袋決定。

得好好考慮一下。

鑑於大家不能一直留在京城,所以就打算先簽署一份意向協議,回頭大家可以在羣裡慢慢聊。

儘可能的把所有部分都堵上,同時也儘量爭取自己的話語權。

徐拙沒有著急去找張躍進,而是自顧自的來到餐廳,準備先吃點早餐再說。

今天的早餐是豆漿油條,配上其他幾樣小吃,相對來說比較清淡,不過吃起來味道卻很好。

徐拙給自己盛了一碗豆漿,裡面放了兩勺白糖,又夾了兩油條,盛了一小碟鹹菜。

他端著這些吃的來到一個空位上,剛坐下來這份早餐,郭興旺就湊了過來:“徐拙,我突然發現一個問題。”

徐拙著炸得香的油條咬了一口,好奇的問道:“發現什麼了?”

郭興旺說道:“我發現北方很多人居然是甜黨!”

徐拙:???

他還以爲這貨在工作中有什麼發現呢,結果就來了這麼一句。

最近追竇藝瓊,追得腦子支了?

郭興旺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指著徐拙面前的豆漿說道:“就拿這豆漿來說,北方人喜歡放糖,倒是南方,有好多地方都喜歡喝鹹豆漿。”

徐拙笑著搖搖頭:“你說的這個就太絕對了,就拿豆腐腦來說,北方好多地方都喜歡吃鹹的,像中原有些地方,吃豆腐腦的時候,甚至還喜歡和胡辣湯湊兩摻,這樣摻在一起吃,可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說完,徐拙繼續吃了起來。

郭興旺卻沒急著離開,還在小聲嘀咕他的“偉大發現”。

徐拙端著豆漿喝了一口,衝他說道:“等會兒我要去賓館那邊簽署一份協議,你家富婆應該也會去,你要不要一塊兒去看看,順便跟郭爺爺告個別,他好像今天中午的飛機。”

郭樹英沒有著急走,而是在京城多呆了幾天。

一來是瞭解一下張躍進弄的這個聯合供應的事兒,二來則是跟季文軒老爺子等人多聊聊天。

而他這次來的時候,還帶了月樓的幾個運營,特意去公司那邊取經,所以多呆了幾天。

不過今天,他也要告別離開了,畢竟徽州那邊還一堆事兒呢,而且郭樹英打算明年去上海開一家新店,增加月樓的影響力。

這些事兒全都需要郭樹英來理,所以比較忙一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