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謝家的短命鬼長命百歲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胭脂

《謝家的短命鬼長命百歲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胭脂

萬籟俱寂的時候,朱青才敲響了靜思居的門。

晏三合本來已經歪在床上昏昏睡了,一聽是請過去,黑眸里頓時出亮

李不言把包袱往后一系,小心翼翼地扶起

湯圓彎蹲下去替晏三合把一只鞋子穿起來,另一只裹著厚厚的紗布,也不用穿。

“湯圓,你先睡,不用等我們。”

“我等姑娘回來。”

湯圓指指針線簍,“正好得空給姑娘做幾條寬松一點的夏,這樣腳出也方便。”

“別省油燈,仔細眼睛。”

李不言叮囑了一句,抱起晏三合便走。

走出院子,著聲:“越看越覺得這丫頭心,還知道替你辯一聲。”

晏三合點點頭。

湯圓這人話不多,但食住行安排的妥妥當當,不用和李不言半點心。

還耐得住閑,哪怕空了也不往外頭跑,不和謝府其他的丫鬟們磕瓜子,嚼舌,張家長李家短的,寧肯在房里做針線。

最難能可貴的是,明明心里一肚子疑,愣是一聲不問,只做好一個下人的本分。

“以后,咱們行事不用避著。”

李不言輕笑一聲,“不避也好,有些事早晚要知道。”

兩人一路說著閑話,很快便到了世安院,朱青提著燈籠早早地等在院門口。

Advertisement

進到書房,晏三合和李不言同時愣住。

書房里有張羅漢床,床的中間擺著一張小幾,一頭歪著謝知非,另一頭……

另一頭坐著一個穿著紫艷婦人。

柳葉眉,水蛇腰,脯沉甸甸的,想讓人忍著不往那邊瞄一眼,都難。

那婦人正剝著荔枝,十蔥一樣的手指,每一指尖涂得紅艷艷的,比那沉甸甸的,還要奪人眼珠。

婦人剝出一顆果,目滴溜一轉后,湊過子,送到謝知非的邊。

“三爺,啊,張……”

謝知非用眼神示意別發,給爺安分點。

“這一位是晏三合,找你來有點事。晏三合,這一位梅娘,有什麼你直接問。”

晏姑娘?

晏三合?

終于見著真人了。

梅娘把果往盤子里一扔,起沖晏三合滴滴地道了個萬福。

“晏姑娘安好。”

“梅娘不必客氣。”

“晏三合,你坐這里。”

裴笑指了指竹榻,“幫你試過了,舒服的很。”

李不言小心翼翼地把人放下,裴笑拿過一張小方矮凳,“傷腳架上來,這樣好得快。”

“多謝!”

晏三合一點一點搬著傷腳。

裴笑嘿嘿笑,自家夫妻,謝啥?

晏三合坐舒服了便開口,“梅娘,不介意我一上來就談正事吧?”

Advertisement

“姑娘這說的什麼話。”

梅娘地看了謝知非一眼。

“要不是姑娘找我,我這種份的人,這輩子也甭想踏進謝府的門。”

倘若梅娘不說這話,晏三合不會往那方面深想。

這麼一說,再配著這一的裝扮,還有行事做派,晏三合眼中出幾分同

這世上有幾個子是自甘墮落的?

都是不得已才倚門賣笑。

再看謝知非,晏三合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些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能把人請到家里來,可見兩人是悉的;

能和倚門賣笑的人悉,可見這三爺沒往那勾欄里跑。

謝知非一看晏三合出這樣的眼神,就知道這丫頭怕是想歪了。

他也不多解釋,“朱青,你去外頭守著院門,不要讓任何人進來。”

“是,爺!”

門掩起來,李不言把包袱里的把東西一件一件擺在梅娘面前。

“梅娘!”

晏三合:“今兒勞你跑這一趟,是想請你幫忙看看這幾樣東西,是什麼時候的樣式?”

梅娘茫然地向三爺看過去,三爺沒說話,小裴爺發話了。

“好好看,看出些名堂來,裴爺重重有賞。”

梅娘這才拿起胭脂盒,放在手里翻過來,覆過去的看。

Advertisement

越看,眉頭皺得越

晏三合:“怎麼,有問題?”

梅娘笑道:“晏姑娘,這胭脂盒不是時下流行的款式,這個樣式,這個做工,已經很有些年頭,現在市面上早就買不到了。”

晏三合:“你能看出來,大概有多年?”

梅娘出手指撥算了幾下,“最有二十幾年,反正自打我用胭脂以來,就沒見過這種樣式的。”

二十幾年?

那就是靜塵二十歲左右的時候。

竟然還藏著那麼久遠的一盒胭脂?

這是為什麼呢?

晏三合與謝知非對視一眼,又問:“梅娘,你從這胭脂的盒子,能不能看出這東西是好的,還是差的?”

梅娘用手掂掂重量,“晏姑娘,沉的,越是沉的胭脂盒,價格越貴。”

晏三合:“那麼也就是說,這樣的東西,不是普通人家用的?”

“必須是高門大戶。”

梅娘然一笑:“當然,勾欄里的當紅姑娘,也能用得起。”

話落,小裴爺一雙眼睛惡狠狠瞪過來。

梅娘挑眉:小裴爺,這是咋了?

裴笑瞪眼:別勾欄勾欄的污人家姑娘的耳朵。

梅娘一看裴爺這副樣子,再想想他見著晏姑娘那副殷勤的樣兒,哪還有不明白的。

喲,原來是小裴爺的心上人啊!

晏三合對兩人的眉眼司渾然不查,“梅娘,你再看看這件水田。”

梅娘一寸一寸看過去,用手了又

“這件水田也是有些年頭了,而且料子極好,晏姑娘你看這袖口。”

指著袖口上的牡丹花。

“因為水田是從宮里傳出來的,最初是在高門大戶里時興,所以袖口都繡牡丹、梅、蘭、竹、這些富貴花。”

“如今呢?”

“如今平頭百姓也穿,袖上就不時興繡花了。”

“為什麼?”

“姑娘看這裳,一塊一塊不同的布料拼接而,已經足夠艷麗明亮,哪還需要用花再做點綴。”

晏三合抬頭,再次與謝知非的視線上。

兩人都從彼此的眼睛里,看到詫異。

胭脂是二十多年前的,裳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不用想這繡花鞋多半也是。

靜塵用這樣一套裳做壽,顯然是有用意的。

那麼,用意是什麼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