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玨瀾一皇宮,便先踏了金鑾殿,召見了所有願歸順於南燕的員。
南燕不可能將皇都遷至西都,而西都如今歸南燕管轄,便不可再建立皇宮,只能將其改為行宮!
再派個親王在此鎮守,則出一部分員遷移去南燕京都,分散西都的勢力。
但楚家皇室子嗣單薄,並未有合適之人選擇,如此,在楚玨瀾的思慮之下,乾脆將西都賜給楚知南,從熙樂公主改為西都公主,封地西都。
楚玨瀾第一次離開南燕,心有嚮往,待得理好政事之後,楚知南便帶著逛了西都,站在城牆上,俯瞰整個西都的繁華。
三日之後,從東傳來捷報。
北矅與南燕連連取勝,已直攻東臨京都。
楚玨瀾為天子,自是不能在西都留得太久,十日之後,帶了數位前西秦大臣遷都南燕。
西都如今為楚知南的封地,便直接封了何文貴為將軍,帶著五萬將士鎮守西都。
既有了封地,自是該要有自己的人。
天子雖回朝,卻仍要將後事理妥當。
天子為表示仁慈,便表示免了百姓賦稅,日後百姓所種之地,無需同朝廷上繳糧食。
唐柳作為楚知南的幫手,整日所要忙活之事也極多。
待得四月初,東臨國滅,天下終於太平。
東臨國滅,楚玨瀾又赴往東臨,親自與慕容承燁簽訂了分地協議。
自此之後,天下二分。
南為南燕,北為北矅,二國鼎立,簽訂百年合約,結束了為期半年的戰。
開拓了土地,自是要有能人上任。
天子在四月時舉辦科考,錄取了整整七百餘人。
五月之初,天氣漸漸炎熱,西都之事已理妥當,老宰相何昶仍舊相爺稱呼,替楚知南打理事宜。
蕭肅則被封為西都大將軍,住大將軍府,帶兵三萬,鎮守西都城。
蕭肅所帶的那三萬大軍乃是南燕大軍,萬萬不會造反。
而原西秦的投降將士則了唐家大軍,沒了再能反的機會。
南燕政法仁慈,天子睿智,員個個能幹,加之朝廷補甚好,大家都樂於安定,無人再有反抗之心。
楚知南理好西都事宜,便想著六月初回京城。
離開京城半年,不知景如景微那兩個丫頭如何了。
還有魏老三那小無奈們,也不知況如何。
然而,在要回京之時,秦無找上了門來。
秦家乃為綠林之家,屬江湖人士,但前段日子押鏢途中,在西都城外被南燕士兵包圍,給沒收了鏢。
幾番努力無果后,他不得不來求助楚知南。
與秦無不過半載未見,如今再見得,卻只見他越發的神幹練了些。
楚知南在城中茶樓接見了秦無,聞言嗤笑一聲,「一會我便讓人將東西還你,幾月不見,一直未有無的消息,如今一見倒是要顯得幹練許多!」
秦無聞言苦笑一聲,「四國之間發生戰,江湖的日子也不好過,許多江湖人士皆為朝廷效命去了,一團!恰逢我爹子不好,大病一場。我為家中長子,只得接手家中之事!戰四起時,未能幫得上小南忙,實屬抱歉!」
「此言差矣了!」楚知南搖搖頭,「行軍打仗乃是兵家之事,同你江湖之人無甚干係?」
轉念一想又思至江湖中人歸順朝廷之事,約莫就是說的慕容承燁罷?
楚知南抿了抿,「其實我倒覺得秦家也可歸順朝廷,走黑白兩道的路子!」
「嗯?」秦無一時不明白楚知南的想法。
楚知南的想法在腦子裏形,道,「如今你們雖在江湖有名氣,但畢竟不能出南燕家之地,也不可替家行事。如今大部分綠林中人已歸順北矅,既然已有了先例,想必往後北矅定會有大作,說不定會直接掃除武林中人!」
不得不承認自己這話有些了誇張的意思,但能生出這等想法也沒錯。
等國家強大之後,江湖則屬黑道,混江湖的,遲早會被朝廷強行歸順。
既然生活在朝廷的領土上,那便要該尊重朝廷的規矩。
哪裏有多餘的閑去養一批江湖中人?任其胡作非為?
楚知南頓了片刻之後,則又繼續道,「倘若無如今願歸順朝廷,日後便是名正言順的皇家鏢局!既可替百姓押鏢,也可替朝廷押鏢,或許還能與北矅商量商量,貫通兩國誼,在兩國之間明正大地押鏢,為天下第一鏢局,你以為如何?」
不得不說楚知南這想法的確到了秦無,他思慮了片刻,唔了一聲,「此事,待我回家同父親商量之後,再於你回復如何?」
楚知南笑笑,「無事!關於你那鏢之事,一會我讓阿柳陪你去一趟!」
唐柳今兒去了蕭肅府中同其過招,是以未曾跟在楚知南側。
當得知秦無上門時,便已差人去通知了,想必正在來的路上。
未想,話才剛落,便見得唐柳出現在了門口,見得秦無時,立即邁著大步走了來,一臉驚喜道。
「呀,你怎麼來了?」
秦無下意識起,撓了撓頭,而後道,「押鏢途中遇了些麻煩,這才來叨擾殿下了!」
「說什麼叨擾之話?」唐柳示意店小二再上些好吃的,再道,「許久不見,今兒個可得同你不醉不歸才是!」
「不可不可!我急著送鏢之事,待得將手中任務完,必來與阿柳喝個不醉不休!」
楚知南聽著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甚是聊得來,便將秦無之事全然給他,自己回了行宮之中去。
唐柳許久未見秦無,對其之事十分上心,帶著何文貴去將他的鏢拿出來后,非拉著他吃了頓晚飯。
秦無見唐柳著實太過熱,只好承諾送完鏢后必定回來尋。
如此,唐柳這才作罷。
秦無倒是未曾食言,果真在第五日時,又回了西都來。
唐柳一聽他來,眼神立即發亮,自告勇地出行宮去迎接了他。
關於唐柳的心思,顯然是路人皆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