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曹宇請降,諸葛亮降,曹魏的政權,算是徹底進了歷史。
但是,曹魏的殘餘勢力,卻沒有那麼容易肅清。
幽州東北部四郡的殘餘勢力倒不足爲慮,這四郡太守手裡也沒有太多的兵力了,而且四郡土地貧瘠,也不存在負隅頑抗的勢力,基本可以傳檄而定。
真正比較麻煩的,是盤踞在冀州東部的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大魏純臣的人設,現在是如他所願般的,徹底立起來了。
哪怕曹爽,曹宇等人在薊縣已經投降了,但司馬懿依然堅守冀州東部的邊境,打曹魏旗幟,持曹魏天子賜節仗,不戰,也不降。
當然,以如今的局勢而言,冀州東部已經是被季漢三面包圍了,諸葛亮如果要攻,其實也不是不行,就算司馬懿再能打,他也撐不過一年的時間。
只是,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要的是什麼,而諸葛亮也不介意給司馬懿他想要的東西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諸葛亮不想強攻,憑白增加士卒傷亡,耗費糧草國力。
因此,諸葛亮親自給司馬懿寫了一封信,在信裡給足了司馬懿面子,同時又派人去河溫縣司馬家,請來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請司馬師親自給自己傳信給司馬懿。
順帶一提,司馬師在河東郡投降後,就拒絕了出仕大漢,回到河溫縣的司馬氏老家閉門不出司馬一家,真就各個都是屬狐貍的。
而如今,諸葛亮讓司馬師去給自己送親筆信,其實也是做給外界看的。
一方面,諸葛亮這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襟,表達了不屑於用司馬氏的命做籌碼,勸降司馬懿。
另一方面,其實諸葛亮也是在告訴司馬懿,你司馬懿要的面子,我諸葛亮給足你,甚至把你長子給你送過去.你要是再不知道好歹,那剩下的事,也就不用談了。
很顯然,司馬懿這樣的老狐貍,怎麼可能不明白諸葛亮的潛臺詞。
而且吧,如今司馬懿的人設也立起來了,如今天下人,無一不知他司馬懿是爲舊主守節的忠臣,純臣,尤其是跟曹爽這個曹氏宗族大將軍對比起來,司馬懿顯得的是那麼的忠貞不屈。
此刻再降,也無人會說司馬懿任何不是。
這已經給司馬懿賺足了聲,同時也攢夠了將來東山再起的資本。
可以見好就收了,再不知進退下去,恐怕真的要變大魏忠臣的.全家死翹翹的那種。
所以,司馬懿在接到了諸葛亮的親筆書信後,也親自寫了一封回信,同樣讓自己的長子司馬師,帶回去給諸葛亮。
司馬懿這招也高的。
他現在是大魏純臣的人設,如果就這麼留下了自己的長子,他大魏純臣的人設就有了瑕疵。
相反,司馬懿繼續把司馬師送回去,不僅能表達自己爲公忘私的品質,同時,如果真的事有不諧的話,至可以保證司馬師還能在季漢的前途,不至於全家一起玩完。
畢竟,司馬師雖然沒有出仕季漢,但理論上,他在河東投降後,就不再是大魏臣子了,從這個時代忠孝理念的影響下,他在送往信後,不管司馬懿同意不同意,他都必須回到季漢。
否則就是反覆無常,人品有問題了。
至於司馬懿給諸葛亮寫的那封信,其實倒不太重要,那就是一封互相做面子的書信而已。
誠然,司馬懿在信中,給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投降條件,但這些條件,沒有一條是出自司馬懿心的。
司馬懿提出的投降條件有兩條,一條是善待曹魏天子,善待曹氏,夏侯氏宗族,爲大魏保全面。另一條,是善待曹魏麾下士卒,允許這些曹魏士卒解甲歸田,迴歸正常生活。
這兩條吧,就是司馬懿爲了繼續維持自己大魏純臣的人設,故意提出來給天下人看的。
而諸葛亮其實也知道.他纔不信司馬懿這個老狐貍,是真的那麼忠君國呢。
真要忠君國的話,司馬懿就應該出現在薊縣,而不是呆在界橋前線不彈。不過嘛,諸葛亮還是做足了姿態,不僅答應了司馬懿的所有要求,同時還派人把兩人的書信容傳播了出去,幫助司馬懿建立大魏忠臣人設你要名聲,那我就給你足夠的名聲。
名聲這東西,有好,但也有壞。
好不用說,司馬懿如此造勢,就是爲了給以後司馬氏在大漢的朝堂上立足爭取到足夠的條件。
但壞嘛,就是現在諸葛亮在做的事.把司馬懿架的高高的,讓司馬懿騎虎難下,必須一輩子保持這個大魏純臣的人設。
而當司馬懿爲了自己的名聲,不得不保持自己大魏純臣人設的時候,就等於是司馬懿斷絕了仕季漢朝堂的機會.否則還能算什麼大魏純臣?!
雖然諸葛亮不知道偶像塌房是什麼意思,但不妨礙他這麼利用起來.如今司馬懿就算不想當這個大魏純臣都不行。
兩個老狐貍加起來有一千六百個心眼子,但是吧,司馬懿終究還是沒能鬥得過大漢丞相諸葛亮。
一方面,如今是司馬懿勢窮,而諸葛亮強勢,司馬懿再鬥心眼子,他也底氣不足。
另一方面,司馬懿能忍,他可以接一時的挫敗,伺機再東山再起,甚至於,司馬懿都可以接自己無法仕季漢,但只要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有這樣的機會,以司馬氏的底蘊和河東世家的支持,司馬懿相信,未來的大漢朝堂,必然有他司馬家的一席之地。
所以.司馬懿最終還是下令全軍解除軍械裝備,並且帶著次子司馬昭一起,親自前往薊縣,向諸葛亮請降。
而隨著司馬懿的投降,曹魏最大的一殘餘勢力被平定,幽州,冀州也徹底的平定了下來。
隨後,諸葛亮行便宜之權,調幷州刺史魏延爲幽州刺史,鎮守邊疆,防備高句麗。
而魏延留下的幷州刺史,諸葛亮則任命王昶接任。
王昶雖然資歷稍有不足,但他的能力是真的被諸葛亮所看好,同時,王昶有太原王氏的支持,用來穩定幷州,防範南匈奴都非常合適。
而冀州刺史,諸葛亮在來回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讓鄧艾來擔任。
其實吧,在諸葛亮看來,不管是鄧艾還是姜維,都不是擔任一州刺史的好人選,尤其是冀州這個河北世家大族的聚集地,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兩人都不太會理和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
這兩個人呢,都是屬於那種武略有餘,鎮守一方是不問題,但文治不足的存在。
有一說一,這兩人在文治上的表現,連魏延都不如。
冀州不同於幽州,幽州世家大族雖然也有,但畢竟比冀州要上很多,以魏延的能力,只要掌握了軍權,鎮住那幫幽州世家應該是不問題的。
可冀州世家大族林立,諸葛亮鎮守了三年才勉強釐清了關係,如果任命了河北世家的人出任冀州刺史,那麼冀州的局勢恐怕又會出現變故,朝廷無法直接掌控。
因此,諸葛亮實在無奈,他手上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用,只能是在姜維和鄧艾之間二選一,而姜維在資歷和軍中威上都不如鄧艾,諸葛亮只能先讓鄧艾擔任冀州刺史,穩定一時。
剩下的事,只能是等諸葛亮回到長安後,再做打算了。
就這樣,基本安排妥當冀州事宜後,諸葛亮在延熙十六年的五月,正式班師回朝,返回長安。
而跟隨諸葛亮一起返回長安的,不僅有曹魏投降的文武員,曹宇,曹爽等人,還有我們的大魏純臣,司馬懿。
很顯然,諸葛亮是不打算讓司馬懿回到溫縣去繼續韜養晦了。
既然選擇了當大魏純臣,那諸葛亮必然會讓他繼續當下去的有什麼比守衛在舊主邊,更加能現作爲純臣的價值呢?!
而且吧,就司馬懿這個老狐貍,諸葛亮總覺得,不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怎麼都不敢放心。
有知識、有文化、會治病、會殺人.很熱血、很邪惡,很強大,很牛叉.嬌妻如雲,手掌天下,不是很黃,但是很暴力.我是錦衣衛,我是贅婿,我是天子親軍,我是太子教父.我就是我,一個好丈夫,一個好權臣,正德一朝,因我而多姿,因我而精彩.
阮素是被抱錯的真千金,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卻是要代替假千金嫁給一個植物人。 假千金重生歸來,她知道前世季明崇一直沒醒過來,而且沒多久后季家就會破產,于是她設計將與季家的婚約推給了阮素。 她等著阮素被惡婆婆磋磨,結果人家婆媳親如母女。 她等著阮素守一輩子活寡,結果季明崇醒了。 她等著阮素窮困潦倒為生活奔波,結果季明崇咸魚翻身,成了所有人都仰望的大佬。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 沒有人知道,季明崇車禍昏迷的這五年里,快穿了無數個世界,在殘酷的末世廝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出人頭地,終于練得一身技能,退休后他回到原來的世界, 卻被告知有了一個妻子。 剛開始,他媽說:“素素是個好女孩,你要對她好一點。” 他說:“我們沒領證,我可以把她當妹妹。” 后來,他媽說:“你那個朋友,我看著跟素素挺般配,要不……恩?” 阮素一開始嫁給季明崇是為了報恩,等到他蘇醒,看著他越來越強大,她覺得是時候離開了。 結果季明崇在找到她的那個夜晚,卑微的抓住她不放,聲音喑啞:“…別離開我。”
天界的太子殿下生性風流,沾花惹草,天帝一怒之下,將他貶下凡塵,輪回九世,受斷情絕愛之苦。左司命表示:皇太子的命簿…難寫!可憐那小司靈被當作擋箭牌推了出去,夏顏歎息:“虐太子我不敢……”她隻能對自己下狠手,擋箭,跳崖,挖心,換眼……夏顏的原則就是虐他一千,自毀八百!回到天宮之後……夏顏可憐巴巴的說:“太子殿下看我這麽慘的份上,您饒了我吧!”太子:“嗬嗬,你拋棄了孤幾次?”眾人:太子不渣,他愛一個人能愛到骨子裏。
林鈺兒在梁國上重生了,因為皇帝忌憚北戰王,她被皇后設計利用嫁給北戰王為妾,陰差陽錯成為了北戰王的正妃,在這個人命如草的梁國,來自現代的她,只是一個有著美麗容貌的柔弱女子,她沒有別的的天賦,她只能依靠北戰王,為了自己的母親,她必須活下去。她還要帶著母親一起活下去。于是,她用自己的經商能力謀生,她自己高超的智商行事,她一步一個腳印,開始在這個崇向武力,戰火紛紛的世界中走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