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我能復制戰略物資! 第210章 京城內外,人心動蕩

《大明:我能復制戰略物資!》 第210章 京城內外,人心動蕩

北京城,人心

經過清軍四次關劫掠,京畿之地早已經滿目瘡痍。

北京城周邊,順天府,永寧府,保定府,河間府,許多地方都了無人區。

可以這樣說,北京了北方的孤城!

北京城有百萬人口,幾乎全靠運河支撐。

周圍權貴的田莊和皇莊因為人口凋敝,荒涼了許多。

自從年初清軍寇以來,北京城人心浮價騰貴。

韃虜屠城臨清的消息傳來,北京的糧價又翻了一倍!

許多中產之家,已經舍不得吃飽了。

崇禎皇帝忙活著價的事,同時關注著韃虜的軍

關寧軍的遼東諸將,已經在臺重新集結。他們沒有南下的意思,崇禎帝也沒催他們,畢竟保護北京比什麼都要

盧象升戰死,對于崇禎帝的信心打擊很大,他已經對消滅清軍不抱希,只是希清軍搶夠了盡快出關,讓自己有時間恢復運河。

運河每年有七八個月通航時間,錯過就只能等明年了。

朝廷里,議和之聲泛起。

不過這里有個巨大障礙,皇太極已經稱帝,兩個皇帝可不好談了。

Advertisement

和清流,堅決反對議和,讓崇禎帝左右為難。

這天忽然傳來消息,清軍主力多爾袞部已經北上,到了天津衛,正在過河。

崇禎又驚又喜,驚得是清軍來勢洶洶,喜得是清軍要出關了。

崇禎命令通州的“三大京營”嚴加防守,務必不使韃虜進犯京城。

“三大京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最早建立的時候有三十多萬實兵,土木堡之變傷亡殆盡,從此一蹶不振

到了天啟年,還有十二萬編制,實數應該有四萬,不過多是“代兵”

所謂“代兵”就是正規兵拿高額餉銀,再雇傭老弱病殘冒充自己去服役,比吃空餉強一點。

到了崇禎年,實數已經不可知。

當朝廷派人來查時,或者發餉的日子,勛貴子弟和正規兵就來報到。

沒事的時候,這些人都沒有影子。

如果營里要練,得急了。這些人就雇傭廉價的老弱病殘去頂替自己,參加練。

到了后來,“代兵”的老弱病殘干脆不給錢,去營里吃飯就行了。

崇禎派人整頓,沒人敢得罪大量勛貴,基本等于沒用。

Advertisement

所以京營到底有多“兵”,連統兵中都不知道,何況崇禎了!

這次韃虜寇,京營出兵“八萬”,一直在通州,并未阻止清軍南下,其名曰“拱衛京師”

清軍北歸,京營也不,希清軍趕快離開。

四月四日,清軍到達香河,折而向東北上。

京營大喜,幾位主焚香還愿。

道路通了,各路營頭急忙派出探馬,四尋找消息。

這天,崇禎帝在文華殿會見文武百,因為漕運被斷,崇禎特招武英殿中書舍人,戶部主事沈廷揚。

這次“小朝會”,商量的事很多。

先從眾將議罪開始,

商議半天,也沒找到那個“儆猴之

盧象升已死,高起潛是中,并沒有文領兵戰敗,唯有孫傳庭比較合適,只是孫傳庭還沒有消息,這邊也確定不了。

沒人提議治罪遼東諸將,關寧軍能來就不錯了,治罪這幫軍頭,很容易引起嘩變,還是穩妥吧。

議罪的事先放下,又說到京城民心,價穩定。

戶部主事沈廷揚明確表示江南有兩條現的大糧船,只要接到消息,立刻可以走海路北上。

Advertisement

崇禎大喜,讓沈廷揚辦理,另外在北京廣告示,安民心。

說完海運的事,又商量恢復運河的事

哪怕沒有多爾袞塞尸,運河每年也要順通的,又是一筆花銷。

如今國庫空虛,君臣又商量起加稅的事

閣老劉宇亮出班說道;“陛下!萬不可再加稅了!”

閣老薛國冠說道;“這是啥話!不加稅,哪有銀子恢復運河?”

“那就不要恢復!”劉宇亮喝道。

文武百大驚,紛紛看向劉宇亮。

劉宇亮道;“現如今,我朝稅收之重,已經遠超前朝蒙古人。”

“百姓們除了正稅,徭役,三餉,還有魚課,鴨餉、鵝捐、 蝗捐、牛捐,牛餉、禾蟲、飛灑,火耗,差役,丁口,鹽鐵,漕監,河工,災捐、殺豕(殺豬,避朱家忌諱)、草鞋、路橋、陋規常例等等不下數百種!”

“臣最近聽聞,南方又出現“雙黃”“扎脖”“鼠”等稅種,朝廷再要加稅,只怕南方也會不穩啊!”

> 崇禎皺起眉頭,說道;“鼠朕能理解,何為“雙黃”“扎脖”?”

劉宇亮道;“雙黃就是雙黃蛋,民間但有下蛋之鴨鵝,所下之蛋不可擅自食用。非要等吏檢查,若有個頭大雙黃者,必要加稅,稱為“雙黃””

“扎脖者,在必經之路小橋小河,除了過橋錢,人畜經過不可飲水,但有喝水者必加重稅。百姓們怕看不住牲畜喝水,過橋過河時用鐵扎住牲畜脖子,稱為“扎脖””

崇禎嘆了口氣,無可奈何。

薛國冠道;“正因如此,才要趕快加稅,盡快疏通運河。沒有運河,江南的糧米如何進京,如何支援關寧前線?”

“不能只看到運河花錢,運河總是賺錢的。”

“朝廷十幾萬護漕軍,沿線幾萬吏衙役,不都靠運河養著嘛!”

“不說船稅商稅,其他湖課、潭鈔課、浮辦課、淺水課、高塘課這些每年就不,再加上櫓口丁,纖夫口,扛解銀、水腳銀、耗羨銀,每年說也有二十萬兩!”

劉宇亮道;“這些稅多在北方,如今京畿之地凋敝,臨清又被屠城,以后上哪收這些!不如干脆把運河廢棄,改行海運。”

薛國觀道;“海運風險大,軍國大事,豈可置于浪濤之中!”

崇禎帝擺手,讓兩個人不要吵。

崇禎看向楊嗣昌;“楊公以為如何?”

楊嗣昌拱手說道;“運河可以適當恢復,加稅之事,萬萬不可。”

薛國觀問;“不加稅,銀子從哪里來?”

楊嗣昌道;“可以向民間借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