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湖,畫舫,凰。
誰人都能拿這些當作言無忌,徐氏卻不能。因為知道,這都是真的……
“此事,妾看不出來。”隨即答道,“不過妾聽說,嚴祺曾尋了一位高人去為嚴君驅邪。”
說著,徐氏稍稍停頓,道:“中宮可想在此事上做做文章……”
王皇后搖頭:“還不是時候。圣上對嚴家倚重得很,莫與他們作對,一切當從長計議才是。”
徐氏了然,道:“妾知曉。”
對于王皇后的心思,徐氏一向清楚。
嚴漪如和太子的婚事,是當年文德皇后的意思,王皇后并不喜歡。但在面上,從不曾表,相反,王皇后與嚴家的關系很好,至今仍然像文德皇后還在的時候一樣善待嚴家。
這其中的緣由,與王皇后當下在宮中的境有關。
后宮之中,地位最高的自是王皇后,但最得寵的,卻是貴妃韋氏。
這韋貴妃的母家韋氏,是本朝首屈一指的名門,祖上是開國功臣,族中三品以上的重臣就出過十幾位,還出過兩位皇后,在朝中基深厚,可謂首屈一指的族。
相較之下,皇后的母家王氏則顯得平平無奇。若非皇后的父親曾當過太子太傅,才識深先帝賞識,王皇后當年也不會選東宮,當上太子妃。
除了家世出眾之外,韋貴妃的肚子也著實爭氣。侍奉皇帝以來,接連生育了三子二,對于子嗣不甚興旺的皇帝而言,可謂功勛卓著。
再相較之下,王皇后只有太子一個孩子。
不如人,在這般對手面前,自是如履薄冰。王皇后幸好多年來事周到,從無失德之,在朝野之中頗有賢名,就算韋貴妃咄咄人,王皇后也還是站穩了腳跟,兒子順利地被立為了太子。
除此之外,王皇后也極力拉攏盟友,嚴氏為皇帝關系親近的外戚,自然就是重要的對象。
所以對于嚴漪如與太子的婚事,王皇后從不曾反對。
“若摔得再重些就好了。”王皇后看著鏡中,將眼角的一條淡淡的細紋了,輕輕嘆道,“可惜。”
徐氏微笑:“或許這也是天意,知道對中宮還有用。”
王皇后不置可否,又與說了一會話,沒多久,一名宮人隔著鮫紗帳,在外面向王皇后稟告:“圣上今日去了韋貴妃那邊,不過來了。”
片刻地沉默之后,王皇后道:“知道了。”
看向四周心擺置好的燈燭,锃亮的香爐里煙氣淡淡,里面正燃著皇帝最喜歡的香品,是親自調制的。
落寞之,在那張保養得法的臉上一瞬即逝。
“你今日辛苦了。”對徐氏輕聲道,“回去吧。”
徐氏應下,行禮告辭。
夜風緩緩拂過,夏蟲的鳴聲,在宮苑中此起彼伏。
命婦在宮中也有住所,離頤安宮不遠。徐氏在這里自有一宮室,蘭苕院。
才進院門,徐氏忽而見里面閃出一人,嚇了一跳。
老蘇家終於生閨女了。 於是,窮的叮噹響的日子,火了! “爹,我在山上挖了一籃子大白蘿蔔。” 奶聲奶氣的小姑娘,把手裡的小籃子遞到了蘇老頭面前。 蘇老頭:“……” 腦袋“嗡”的一聲。 這麼多野山參,得賣多少銀子? “爹,我還采了一籃子蘑菇。” 蘇老頭:“……” 身子晃了晃。 這麼多靈芝,能置多少大宅子? “爹,我……” “閨女呀,你讓爹緩緩……”
文案: 上一世,顧寧費盡心機,最後隻落得個草席裹屍的下場 重來一世,顧寧什麼都看淡了,隻想老老實實做自己的侯府嫡女,不去爭不去搶,混吃等死 和死對頭沈沉淵的恩怨情仇也不打算計較了 畢竟上一世她死得冤屈,裏頭利益糾纏諱莫如深,所有人都絕口不提 隻有沈沉淵 跟瘋了一樣不顧死活地查,得罪所有人也要替她討回公道 重來一世,顧寧知道沈沉淵十六歲有個劫,打算幫他渡過,也算報答恩情 隻是留意著留意著 誰來告訴她沈沉淵為什麼老用那種眼神看著她? 他們不是生死不容的死對頭嗎? (顧寧自以為的)
沈初姒當年嫁給謝容珏的時候,還是先帝寵愛的九公主。縱然知曉謝容珏生來薄情,也以爲他們少年相遇,總有捂熱他的那日。 直到後來父皇病逝,兄長登基,沈初姒就成了沒人撐腰的落魄公主。 京中不少人私底下嘲笑她,跟在謝容珏身後跑了這麼久,也沒得到那位的半分垂憐。 沈初姒恍然想起當年初見。原來這麼多年,終究只是她一個人的癡心妄想。 謝容珏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直到他和沈初姒的賜婚旨意突然落下。 這場婚事來得荒唐,所以等到沈初姒說起和離的時候,謝容珏也只是挑眉問道:“可想好了?” 沈初姒將和離書遞給他,只道:“願世子今後,得償所願。” 直到後來的一次春日宴中,兩人不期而遇。 沈初姒面色如常,言笑晏晏,正逢彼時的盛京有流言傳出,說沈初姒的二嫁大概是大理寺少卿林霽。 衆人豔羨,紛紛感慨這也是一樁不可多得的好姻緣。 卻無人可見,那位生來薄情的鎮國公世子,在假山後拉着沈初姒,“殿下準備另嫁林霽?” 沈初姒擡了擡頭,掙開被他拉着的手,瞳仁如點墨般不含情緒。 “……謝容珏。” 她頓了頓,看着他接着道: “你我早已和離,我另嫁何人,與你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