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漢代早期的詩大都有個「兮」字,後世是解釋這個字沒有什麼特定含義,用於語氣助詞,但在漢代,這個兮是代表從歌辭轉變過來的一種形式,是可以唱的,只可惜到了後世,竟沒有任何記載是用什麼調什麼節拍來唱。
中華農耕文明經歷過太多磨難,許多東西就這樣斷送在歷史長河中……
所以蔡琰覺得斐潛的詩很新奇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兮」字,這就讓無法判斷出時要用楚韻還是用越韻,亦或者是周韻?
怎麼配都覺得不是很合拍,這讓自詡為對音樂還比較在行的有些苦惱——這個師弟,也不在旁邊註明一下,這要人怎麼猜?
不過這兩句話的意思,蔡琰還是明白的,整來說立意雖然不錯,但是——
哼哼,說我是枯木還是說我是沉舟啊?
黃河大半還是清澈的好麼?
渾濁的應該是涇水才是!
這個師弟,應該再多看些書才是,找個時間跟父親說說,這學問要是傳出去要丟蔡家的人啊……
來列一個斐潛師弟需要學習的書籍清單吧——
《楚辭》要加上,嗯,《樂府》也要加上,韻都不對,還有若是不喜歡用兮字,那麼至班固班孟堅的作品也要悉一下吧……《白虎通義》加上,《兩都賦》也寫的好的,雖然是賦,算了,也加上去吧,對了還有《漢書》……
還有這斐潛師弟的書法也有些問題,有形而無神,還要再練練……
再讓我好好想想給他找什麼臨帖比較好……
*******************
斐潛還在慶幸所蔡邕這兩天心結還沒解開,也沒什麼心思給他布置什麼作業的時候,就收到了蔡琰師姐代師所布置的長長一大串的必須要讀的書單和必須要臨摹的碑……
這長長一大串啊,看得斐潛眼都暈了。
蔡琰蔡昭姬我沒得罪你啊!
如果斐潛知道他隨意寫的詩詞會給他帶回那麼多作業,估計當時打死他也不會手欠的寫那兩句。
不過唯一可以慶幸的是,這些作業可以慢慢做,不急於一時,否則斐潛真的跳涇水的心都有了。
那天在呂布家喝酒習武,在回來之前,幸虧呂布和張遼兩人當場幫他用呂布制的藥膏消除了一大部分酸痛,否則第二天別說走路,下床可能難,甚至可能連自己吃飯都問題。
畢竟斐潛原本的比較瘦弱,也還沒有鍛鍊過。
至於當時悲催的塗抹藥膏的場景,斐潛選擇的決定忘卻它。
雖然斐潛明白,呂布肯拿出這種據說是他用草原上的頭狼的油脂加上草藥熬製的藥膏來幫他消除上的酸痛,說明呂布對斐潛確實青睞有加,但是問題是——呂布這傢伙也不打個商量先……
再不然至找幾個侍來也行啊……
斐潛還是有些腹誹。
其實斐潛也不想想,那麼濃厚的藥膏要吃到裡面,沒有一把子力氣怎麼,況且這種治療一定要一氣呵,否則治療到半途斷掉,反倒會更痛苦。
如果不是呂布看斐潛順眼,又對脾氣,還幫他找到新的趁手兵,才不會費那事,當年呂布自己練武的時候可都是一點點自己苦挨過來的……
不過習武之事要先放放,現在斐潛要趕去城東外,趕在師父蔡邕之前先去準備準備。
劉洪師父要趕赴山郡上任了。
雖說兩個老頭子之前已經單對單的喝過了踐行酒,但是等劉洪正式要走的時候,蔡邕還是要來送一送,當然斐潛這個做弟子的就更是要來了,否則這個就是極其失禮的事了。
城外大約十來里地,沿著道都修建有一些小亭子。這些亭子除了可以作為歇腳之地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送別的場所。
斐潛坐著僱傭的馬車提前趕到的時候,左右看看沒看到蔡邕,才算是鬆了口氣,幸好沒遲到,要是遲到可就是太失禮了。
斐潛招呼著馬車夫幫忙把買好的酒先找個視線好一些的,相比較乾淨一點的亭子擺好,這才束手靜靜的站在道左,等待蔡邕和劉洪的到來。
不一會兒功夫,就看見一輛很樸實的馬車走到了面前,蔡邕從車廂裡面走了出來。看見斐潛在亭子裡面準備的酒水,蔡邕點了點頭,也沒有說什麼,和斐潛一樣就靜靜的站在路邊等著。
如果不是悉的人,有誰會知道一個朝廷的侍中,一個大文學家,就像一個普通文士一樣,在道旁吃著塵土等侯友人呢?
不多時,遠遠的就看見一列由三輛馬車,還有十來個護衛組車隊緩緩而來,在最前面的一輛馬車上高高懸掛著太守的節杖。
劉洪來了。
不是劉洪要顯擺,而是朝廷規矩,員凡屬於公務出行的,必須懸掛節杖表示份,違者以失禮論。像蔡邕、斐潛這樣是送友人,是個人私事,可以便服隨意,但是劉洪屬於走馬上任,就是屬於公務出行了,因此不僅有節杖,還有朝廷委派的護衛隨行。 (5,0);
車隊到了眼前,劉洪從馬車上下來,和蔡邕手把手走進了亭子裡。
劉洪車隊護衛對於送別這種事已經是經歷過不知多,也不用招呼,便自行將車馬在道路一旁找了個空地停好等待。
不過這些護衛沒想到的是,斐潛不但有準備蔡邕送別劉洪酒水,連這些護衛的份斐潛也預先預備好了,此時帶著僱傭來的馬車夫給護衛一個個的端上,讓這些護衛頗有些意外之喜,連聲道謝。
劉洪看見斐潛的舉,指著對蔡邕說道:「看看,此子心思真頗為細膩。」
「子淵確實為人親和,待人接心細有度。」蔡邕倒也同意,不過今天不是來誇獎斐潛的,而是來送你的,「元卓,相聚時短,竟又要離分,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兩個老頭年齡都大了啊。
如果說年輕還好,畢竟來日方長,可是現在兩個人都已是白髮之人,是否還有相見之日真的誰也不好說。
斐潛將護衛安頓好了之後,連忙回到亭子,就看見蔡邕和劉洪這兩個老人手牽著手,淚眼著淚眼……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晉穿越到江西上饒縣一名窮困潦倒的儒童身上。這一年,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邊鎮宣府遊玩。這一年,江西寧王朱宸濠正暗中運作準備謀反。這一年,家徒四壁的徐晉尋求出路,最終選擇考科舉,從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一路過關斬將,卻一步步捲入了寧王朱宸濠造反的漩渦……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一個好勇鬥狠的現代人,附身在一個窩囊的小錦衣衛身上.從造味精、販私鹽,開始積累資本,靠著惡人習性,走上了爭奪大明天下的梟雄之路.
穿越大唐。 蘇辰原本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咸魚。 所以帶人將莊子打造成了個世外桃源。 但貞觀三年冬,大雪肆虐,天下受災,民不聊生。 有兩個自稱商賈的人,因為怒罵他撒鹽掃雪,而被家丁抓了起來。 一個自稱姓李一個姓房。 對莊子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每天更是追問蘇塵各種天下大事。 “你覺得當今圣上如何,他是否該對這次雪災下罪己詔?” “突厥犯邊,大軍壓境,你覺得如何才能退敵?” 蘇辰煩不勝煩,但偶爾也會指點幾句。 直到這天,姓李的家伙忽然說。 “攤牌了,我不裝了,其實我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