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太傅的算計
章良看到他姐夫的一瞬間,激的差點哭出來。
他覺得自己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作為一個沒什麼能力的紈绔子弟,他一直都很有自知之明,也知道識時務這幾個字怎麼寫。父母去世前,他聽父母的,父母去世了,他就聽姐姐姐夫的,至今大半輩子過去了,他一直憑借著自己抱大的能力,日子過得滋滋的。
也因為他的聽話,太傅在布局的時候幾乎沒猶豫的,就選定了他的兒子。
不因其他,只因他那個跟他一樣子的兒子好掌控。
章良當初在知道姐夫的計劃的時候,心里還滋滋的呢。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長子長的隨了他娘親的好看,但子木訥,頭腦也不靈活,文不武不就的比他這個當爹的還不如,能娶到尚書府的姑娘,那是天大的造化。
不過,當初多開心,在圣旨下來之后就有多害怕。
他也不是個傻子,前腳兒子剛英雄救,兩家商談婚事,后腳他就被陛下欽點,肯定也是因為這門婚約。而在打探到戶部尚書也為這個任命出了一份力之后,他明白說不定戶部尚書就等著他死在邊境,好借著他兒子要守孝的理由退了這樁婚事呢!
他也知道,兒子在眾目睽睽之下救了戶部尚書府上的姑娘,得尚書府不得不許嫁,戶部尚書只怕恨死他了。
一想到這些,他快給自己嚇死了,哭得涕泗橫流的抱住姐夫的大,“姐夫,你快幫我想想辦法,我不想去北部邊境談判,我不想死啊!”
太傅這些日子忙著為以前做下的一些事收尾,忙著謀算東窗事發之后怎麼保自己無恙,忙著跟皇帝和其他派系斗法,哪有閑工夫管這點小事?
他回了,嫌惡的看了眼被蹭到上的鼻涕和眼淚,被惡心的渾開始冒皮疙瘩。
偏偏章良還沒發現自己被嫌棄了,仰著臉信賴的看著姐夫,“姐夫,你救救我,大哥兒不能沒了父親啊!”
太傅前兩年剛收的一個通房也喜歡這樣仰著臉充滿信賴的看著他,但那個通房二八年華,生的貌,被這樣看著只會讓人心。而他這個小舅子四十的年紀,臉上都有褶子了,再配上那滿臉的鼻涕和眼淚,只讓人覺得猥瑣。
想到剛定下婚事的大侄子,太傅別開臉,語氣放緩了些,“怕什麼,這個差事沒你想的那麼可怕,哪那麼容易就會丟了命?干好了有你想不到的好。”
“唉?”章良愣了愣,順手抹了把鼻涕。
太傅招呼花廳外面守著的丫鬟進來給章良收拾了一番,自個兒坐在上座,抿了口茶后慢吞吞的說:“蘇將軍等人的行事你也明白一點,所以這次北部的部族議和,是帶著誠意來的。”
“他們想要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而咱們大楚王朝這幾年來各地天災不斷,國庫的錢如流水似的撥出去,哪怕出海的商隊帶回了大量奇珍異寶,但也堵不上這個窟窿。”
“而且,早些年跟吐蕃打,這些年跟北部邊境打,幾乎沒個歇息的時候,不僅國庫空了,百姓們也需要時間修養。”
簡而言之就是朝廷各地賑災賑的沒錢了,百姓們各地打仗被征兵征的沒人了。
章良有點回過味來了,不敢置信的說:“所以這其實是個好差事?”
太傅毫不心虛的點頭,“那是自然,你只管回府好好準備,家里的一切你姐姐會幫忙照應。”
說完,他站起拍了拍小舅子的肩膀,“朝中有我在,屬于你的功績定不會被別的人奪去。”
這個章良很放心,他站起來對姐夫行了一禮,“良還要多謝姐夫提點。”
太傅親自取過茶壺倒了杯茶給他,“我和你姐姐現在只有你這一個弟弟,不對你上心對誰上心?”
說罷,他又問起章家準備的聘禮來。
章良順著他的話認真作答,末了赧的低頭,“府上只有這些,聘尚書家的姑娘有些寒磣了。”
太傅點頭,“是了點。”
他思索了一番,“我記得去歲有外任的弟子尋了一對珊瑚雕與我,足有一米多高,澤也艷麗,你待會帶回去,加進聘禮里吧。”
章良大喜,“多謝姐夫,回頭等他們婚了,讓他們一起來給您磕頭。”
太傅擺擺手,又似不經意的道:“去北部路途遙遠,路況也不若京都周圍的這麼好走,我再給你幾個好手護送你左右,也好護你安全。”
章良更驚喜了,一疊聲的道謝。
太傅看了他一眼,又隨意說了幾句話,便讓他去見他姐姐,“你姐姐一早就念叨著你沒怎麼出過遠門,要好好叮囑你一番,你且去看看吧,莫要讓擔心了。”
等章良往主院去了,太傅皺眉看著自己的子,顧不得換掉它,先召來心腹代了一番,“圣旨已下,鴻臚寺那邊人都點完了,想來章良他們不日便要出發前往邊境。你去選五個忠心的好手,到時候跟著章良一起去邊境。”
說著,他猶豫了一瞬,閉了閉眼,又道:“書墨那個小子也會跟著一起,你代好這幾人,必要時章良可舍棄,必須全力護住書墨,不得讓他有任何意外。”
哪有小舅子可以舍棄,卻要全力保護好一個小廝的?但那心腹聽了卻不覺意外,鄭重應下,“老奴會跟他們代清楚的。”
等心腹退下了,太傅看著墻上掛著的山水圖,著胡須緩緩地嘆了口氣,“只怪當初太貪心,如今才落得這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吐蕃王娶了先帝九公主后與大楚關系良好,而那北部王庭和各部族彼此勢不兩立,倒是能利用一下。”
說罷,他閉了閉眼,輕聲喃喃,“不到萬不得已,老夫真不想狼狽逃離。”
花開時等他來,花落時盼他歸。 秦門嫡女上一世嘗遍人間百苦,而這一世將逆流而上!
馮玉貞爹孃不疼,丈夫早逝,唯唯諾諾、逆來順受過了一輩子,在個性冷淡的小叔子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住的時候,也因爲怯懦拒絕了。 在崔氏老宅寄人籬下,被任勞任怨使喚七八年,卻被他們污衊不守婦道,捆住手腳沉了塘。 死後才得知原來他們都活在話本里,而話本里的主角正是她的小叔子,崔淨空。 崔淨空外表光風霽月,實則多智近妖,本性暴虐恣睢,是個徹頭徹尾的僞君子。 沒人會預料到,自第二次科舉下場後他連中三元,一朝金榜題名,步步高昇,而立之年便登堂拜相,位極人臣。 在其權傾朝野十餘年間,崔淨空徇私枉法,大肆追捕清流,滿朝文武噤若寒蟬,時人私下無不唾其爲“奸相”。 馮玉貞再睜開眼,卻發現自己居然回到了夫君的喪禮上。 此時的崔淨空尚還衣衫破舊,只是個秀才。他面無波瀾,眼珠黑沉,像是攝人心魄的黑珍珠,還看不出日後的嗜血本性,啓脣正問她:“不知嫂嫂可願隨我而居?” 這一回,馮玉貞攥緊了袖口,咬脣點了點頭。 後來在數不清的春情浮動、無力招架的時刻,她都無比悔恨這個無異於引狼入室的決定。 對方步步緊逼,而她退無可退,哪怕逃出萬水千山也無法擺脫他的桎梏,最後只能任由他饜足地全數佔有。 崔淨空是個缺乏情感、感受不到喜怒哀樂的怪物。 讀書也好、爲官也罷,對他而言,一切難關都輕鬆地宛若飲水吃飯,所有的變數無不在掌控之內,所以他漠視生死,只貪圖嗜血的快感。 除了當他理所應當地以爲寡嫂會乖乖等在家裏,待他高中狀元后順理成章地接她去京城成親—— 然後,她逃跑了。 這是頭一次,崔淨空嚐到了痛苦的滋味。 怯懦、弱小的寡嫂,同絕大多數世人一般別無二致,愚昧不堪的貞娘,卻最終成了一條拴在他脖頸上的繩子。 她輕輕扯一下,崔淨空就只能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