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三種真龍
宋明庭起之後,人影一閃便消失在原地,再次出現時已是在一座寶塔前。
劍境雖說是一座境,實際上面積之大比之上章界都要大很多。畢竟按水仙境的安排,劍境可是要供養金仙的,若是面積太小,怎麽供養金仙?
所以翠微仙蓮所在的湖泊離眼前這座寶塔其實很遠,若是正常飛行的話,哪怕宋明庭全力趕路,也要花去十天半個月,不過如今他已是劍境的主人,自然不需要趕路,心念一便能夠出現在境的任何地方,可謂是方便至極。
宋明庭掃了一眼寶塔口中,腦海中卻是閃現出了自己第一次進塔中時所看到的畫面,一穿著清貴法袍的骨呈打坐狀,骨頭呈暗金,邊上散落著幾件法寶。暗金骨頭是金仙的特質,很明顯這骨屬於一位金仙。
但對宋明庭來說卻不止如此,因為他認出了這位金仙的法袍,法袍屬於清眠仙人。
事實上,在得到劍境後,他在裡面發現了大量的骨,其中還包括了當時和他一起趕往劍境的天才。而這還是被發現的骨,還有更多的骨湮滅在了時中,畢竟金仙骨可以歷經數十萬年而保持大致完整,但真仙、天仙的骨卻經不住那麽長時間的風吹雨打。
很顯然,當時有不人功逃進了劍境中,並且劍境也功遁虛空之中,逃離了水仙劍宗的山門,但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而從劍境的況來看,天咒宗的人並未找到劍境,而是直接隔了不知道多界域咒殺了躲在劍境中的所有人!
這也是肯定的,要是天咒宗的人攻進了劍境,那還哪得到宋明庭來收取?早已被天咒宗收囊中。
只是水仙劍宗既然安排了劍境這一後手,肯定是做了完全的準備,不可能不防著天咒宗的咒殺——若是對天咒宗不悉的門派或許還會著道,但水仙劍宗與天咒宗敵對那麽久,怎麽可能不清楚此派最擅長的便是咒殺?
這只能說明天咒宗的咒殺之道已是神乎其技!可怕到超乎想象。
不過宋明庭在這些骨中並沒有發現孤雨劍仙和瑤燭仙子的影,也不知道兩人是不是幸免於難了。但更大的可能是兩人連骨都沒能留下。
宋明庭收起思緒,走進寶塔之中。
清眠金仙他們的骨都被他收集起來,立了墳塋,至於牌位?除了清眠金仙等寥寥數人外,其他人他本不知道姓名,便索都沒有立。
進寶塔後,宋明庭直上最高層。這裡面珍藏著劍境中最珍貴的一部分品。
寶塔之中,懸浮著一團團水漾的寶,像琥珀一樣封存著裡面的品,寶之中,各種天地奇珍散發著不同的瑰麗芒,宋明庭走向其中三團寶。
三團寶中各自有著三條明龍影,其中一條呈深青,在海浪中翻騰,踏浪而行,另一條呈白金,四周有著星星點點的芒,散發著鋒銳之氣,最後一條則呈幽藍,帶著邪氣,周都有著幽藍的火焰朵朵綻放,仿佛來自幽冥地獄。
這三條都是真龍魄,除了這三條真龍魄外,下面幾層還珍藏著不龍屬仙魄,但宋明庭既然要修煉當然要選擇最好的——這裡面的東西又不像師門珍藏一般,還要拿功勳兌換,要用什麽還不是他說了算?
“前輩,你覺得我應該用那條真龍的魄修煉寒煙冷水龍變?”遇到修行上的問題,宋明庭都會征求龍圖老道的意見。
這次龍圖老道也沒有東扯西扯,更沒有語帶嘲諷,而是從一開始便認真地為他分析起來,事實上,從宋明庭得到劍境以後,龍圖老道便很用他那慣有的嘲諷語氣同宋明庭說話了。
“那深青的真龍魄乃是四海真龍,前應當是金仙一二層修為,四海真龍是最常見的真龍之一,天生便有著水之能,還能夠掌控風暴和雷霆。當然,這所謂的最常見也只是相對而言,相較於其他仙來說,真龍的數量還是很稀的。”
“從屬上來說,四海真龍與寒煙冷水龍變是最為匹配的,若是你選擇四海真龍,練寒煙冷水龍變的可能是最高的,未來修煉這門強法也會容易許多。但正是因為太過匹配,便失去幾分奇詭,不可能孕育出令人驚喜的變化。”
“所以,我建議你不要選四海真龍的魄。”龍圖老道如此說道。
寒煙冷水龍變雖是一門法,但因為需要融合真龍魄,每個人在修煉的時候都會有一些變化。
其實任何法,不同的人施展起來都會有或多或的不同,而寒煙冷水龍變尤其明顯而已,差異程度雖不及歸藏劍閣的本命劍氣,但也相差極大,有些時候甚至看上去像是兩門截然不同的法。
龍圖老道的意思是,若是用四海真龍的魄修煉寒煙冷水龍變,那就很難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法的難纏會降低許多。
“那白金周都縈繞著純白星點的是白辰鏡龍,這種真龍就很罕見了。此龍乃是庚金之龍,你別看他周縈繞的點夢幻如星辰,實際每一點點就是庚金之氣凝聚而,鋒銳不下於你們這些劍修的飛仙,這條白辰鏡龍生前應該是金仙二層修為,那他周每一顆點都相當於一口五品仙劍。”
宋明庭忍不住倒吸一口氣。
這條白辰鏡龍邊的純白星點足有上萬,上萬柄五品仙劍一齊發的威力,他真的難以想象。
“除此之外,白辰鏡龍還有強大的空間挪移能力,只要有鏡面的地方便能通過進鏡面穿越到別的界域,若是沒有現的鏡面,也能自己製造出鏡面,當然,這會花費更多時間就是了。”
“白辰鏡龍與你走的劍修路子還是契合的,但和寒煙冷水龍變的契合度並不高,修煉起來會比用四海真龍難上許多,你有很大可能修煉失敗,從來浪費掉這一條珍貴的白辰鏡龍魄。”
(本章完)
鄙人不才,年方十九,打小就是一名道士,上有師兄十數位,下惟餘最小,俗稱關門弟子。師門太窮,師兄們難耐清苦,幸掌門師尊豁達,任由眾師兄散夥而去。 後有三位師兄迷途知返,年紀頗大,皆有四五十。 蒙師尊垂青,逝前傳掌門之位於小道,然無論年歲或資曆皆不能服眾,三位師兄不服。師門不幸,小道不是軟柿子,絕不退讓,與之內訌。 山下村中,有新舉人,乃小道發小,師尊逝前亦有交代,護送其進京趕考。義不容辭,且容小道人間走一遭,回來再與眾師兄鬥!
西有昆侖,昆侖山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無人煙,連綿不絕。玉虛峰上昆侖觀弟子世代鎮守著這片土地上的二十四條龍脈,通讀道藏三千三,可鐵口直斷,能降妖,驅邪,走陰陽通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