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730頁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730頁

他沒見過自己的新娘,他也沒真正當過新郎。

好在,長輩們的寬容,玉和哥哥的大度,愿意讓他來一場喜上加喜,蹭著妹妹出嫁的排場,重新將七姜迎進門。

或許在旁人看來,實在多此一舉,但他們兩口子對于親那日有多憾,只有彼此知道了。

睡前,展懷遷再次起來婚房外看了眼,他今夜宿在書房,原先與七姜的屋子已迅速被布置了新房,一應件也都是新的。

這還是四夫人張羅的,說是原先那些東西雖收在庫房一樣不,可既然重新拜堂行禮,來不及做新嫁已是委屈七姜,新房里的東西若還是那會子的,豈不是新娘見了,想起些惱火的事來,好沒意思。

展懷遷很是激,展敬忠和大夫人都對弟妹另眼相看,四夫人畢竟當家十來年,布置這些節禮上的事,遠比大夫人要更周全。

再者三月以來,發生那麼多事,七姜作為展家頭一個真正心疼護著的人,四夫人心里一直惦記著想要報答這孩子。

如此,當所有人都以為二公子要再次迎親的事,會因為影響大小姐的婚事而遭四夫人不滿爭吵時,恰恰相反,一切都那麼融洽、那麼順利,和和

Advertisement

翌日天明,便是玉出嫁的大喜日子,因太子妃與諸位王公大臣都在司空府等待觀禮,展懷遷不能讓他和七姜的行禮耽誤太多時辰,因此請了先生測算,選了一清早的良辰吉時,拜過父母后,就要去瑞郡王府私宅迎親。

此刻,晨曦尚淺,天未大亮,但展敬忠與大夫人已穿戴禮服端坐正廳,前來道賀的親朋好友也來了不,黃將軍一家更是全到了,黃夫人很高興能真正見一回孩子們拜堂,更再次為七姜備下厚禮。

吉時到,穿喜服的展懷遷,本是意氣風發踏正廳,但抬眸赫然見爹娘分坐上首,心頭一陣恍惚,仿佛在夢里。

他考取功名,他領軍出征,他凱旋歸朝,過去那麼多年,不論學堂還是朝堂,每一回他有所作為、有所就時,都免不了憾,爹娘從不能一同為他高興,并見證他的輝。

但這份憾,七姜為他彌補了,是七姜的到來,他終于能在人生大事時,得到雙親的叮囑與祝福,能在最幸福的時候,同時看見爹娘的笑容與喜悅。

想到這里,展懷遷竟沒忍住眼淚,堂堂男兒在自己大喜之日,于爹娘和滿座高朋的面前掉眼淚,但恐怕這樣的形下,誰也不敢說一句新郎不面。

Advertisement

在大管事的唱誦下,展懷遷走上前,嬤嬤擺下繡著龍呈祥的團,他莊重地向爹娘叩首,向他們稟告,兒子這就要去迎接新婦。

且說今日喜事,大夫人雖歡喜欣,但賓客盈門,作為太師夫人,必定要有面與涵養,縱然激,也不能輕易在臉上,可看到兒子眼底淚花的一瞬,到底是沒忍住。

沒忍住的,不僅僅是此刻的,更多的,是十幾年來對兒子的虧欠,是對七姜到來的激,的兒媳婦,給了的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隔著案幾,展敬忠此刻不著妻子的手,見目含淚,很是心疼,便大大方方笑一句:“夫人,兒子等你的訓教,我們說完,早些讓他去迎親吧。”

第649章 新郎

與相公對視后,大夫人漸漸冷靜下來,但夫妻之道或是對兒子的期許,早已私下說過許多話,亦是他們母子的己話,不必在此刻當著眾人的面另說一遍。

“懷遷,你是為娘的驕傲。”大夫人說道,“愿今后,你也能為七姜的驕傲,你該明白,在七姜眼中,怎麼才是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前路且長,來日不論何種境遇,愿你清醒冷靜、自重自。”

Advertisement

展懷遷叩首激母親養育之恩,待起向父親,心中又是一番緒。

展敬忠到底是經歷大風大浪的人,只是穩重嚴肅地告誡兒子:“于國于民,你負重任,但對你的妻兒,亦要有擔當。從今往后,你便是七姜最親的人,切莫辜負千里來嫁的意,不要讓你母親與我,對你失。”

展懷遷鄭重應諾,而后叩拜父親,因不能耽誤吉時,禮畢后便瀟灑利落地出門去,上高頭大馬,在迎親隊伍的簇擁下,風風來接他的新娘。

而他一,就有消息送到司空府,雖說時辰尚早,但司空府上下早已起梳妝妥帖,今日上有太子妃駕臨,下有無數親朋前來道賀,容不得怠慢。

府里一天進出,單是賓客就可達千人,還不算他們隨行的侍從,如此,自然就有更龐大的車駕隊伍,早幾日衙門就派人來詢問如何規劃路線,好讓道賀的車馬有序而來、依次退散,既不能擁堵在司空府外,也不能妨礙了百姓通行,一切井然有序。

這個時辰,何世恒已穿戴整齊,早早來到了祖母的院子,祖父和父親進宮謝恩去了,一會兒才要回來,其他人各有各的忙碌,熱火朝天的宅子里,難得祖孫倆單獨說說話。

老太太再三打量了孫兒的喜服,輕輕緞面上致的刺繡,笑著說:“雖然你二叔家更早給我生了孫子,可你終究是長房長孫,即便我們家里不論,外頭人還是如此看待。因此他們都盯著你圍著你,想從你上找出些我們何家要敗了的苗頭,那三年你游戲人間,上說由著你,可我心里真真著急,心想我教導養大的孫兒,怎麼就不了呢?”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