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墨桑 第124頁

《墨桑》 第124頁

還一個,是汝府的鄒旺,這鄒旺更不得了。

你分到汝府的平安符和百事吉,百事吉他一個都沒拿出去,平安符的七,他加價五賣了。

余下的三平安符,和那些百事吉串兒,他拿去送給了幾家收信寄信最多的大戶,府學的教諭,衙門里的衙役頭兒,書辦,還有他那鋪子那一片兒的里正。

你瞧瞧,這份小心計!

這個也可用。”

“我頭一回去淮府,在一家小茶坊里喝茶時,到的聶婆子。

當時正跟一個婆子細細的分說,這個人是什麼子,家里有什麼難,那個人有什麼病,曾經有什麼過往,理,深諳人心,我就留意了。

是個半路出家的藥婆。

當初,因為獨生兒子生下來弱,常年有病,就學著自己采藥焙藥。

來往家的老藥婆無兒無,看愿意學,就把藥婆的本事教給了丈夫死后,就做了藥婆,養家糊口。

做藥婆不過兩三年,淮城里的藥婆,就推做了藥婆行的頭兒。

今年春天里,醫死了淮府狄秀才家的一個小妾,被狄秀才家捆著游了半座淮城,又痛打了一頓。

Advertisement

這藥婆的活兒,就做不下去了,這藥婆行的頭兒,自然也沒法再當下去。

我頭一回遇到時,待的那個婆子,是藥婆行的新頭兒,手把手的教帶,盡心盡力。

家里人口簡單,兒子兒媳,一個孫一個孫子。

兒媳婦棗花,是殷實人家姑娘,讀過書,習過字,寫過詩的。

棗花自小兒就定了份門當戶對的親事。

快要親的時候,那未婚夫得了過人的重病,婆家要把娶過門沖喜,不肯,哥,說不賢無德,把打了一頓,捆進轎子嫁了過去。

婆家把抬回家,就和丈夫關在一起,也染上了病,丈夫死的時候,也病的快要死了。

婆家就把還有一口氣的,和丈夫一起,封進口薄棺,抬進了城外的澤園。

當天晚上,聶婆子給人看病回來,路過澤園,坐著歇一會兒,正巧聽到敲棺材的聲音,撬開棺材,把棗花救了出來。

聶婆子看病的本事很不錯,說當時就看出來棗花的病過人,也看出來已經熬過來了,就借著守澤園的那間棚屋,托守完人買了米柴過來,在附近采藥熬藥,沒幾天,棗花就好了。

Advertisement

棗花好了之后,寧死也不回婆家娘家,說是已經死過一回,重生為人,不是從前的自己了。

棗花這個名字,聶婆子說,是棗花醒過來后,頭一眼看到屋外的棗子樹,正開著花兒,自己給自己取名棗花,說是棗花,沒有姓。

棗花跟著聶婆子回了家,嫁給聶大前,婆家娘家都去找過,說是站在墻頭上痛罵了兩回。”

李桑說著,笑起來,一邊笑一邊沖米瞎子舉了舉杯子。

“棗花頭胎生下大妮兒,大妮兒七八個月的時候,爬的飛快,有一天,一時沒看住,大妮兒竟然爬過院門檻,出了院子,正好一輛車過,沒看到大妮兒,把大妮兒一條斷了。

車子是輛拉貨的破車,比他們還窮。

聶婆子一家,花了家底,又借了二三十兩銀子,大妮兒一條命保住了,一條卻沒了。

一家人都愧疚得很,為了照顧大妮兒,隔了十年,棗花才生了老二,招財。

這事上看,聶大很不錯,畢竟,要想不生孩子,也只能不同房是不是,只看這一件事,聶大很難得。”

“我在聶婆子家吃了頓飯,那倆孩子都是福相。”米瞎子聽的津津有味。

Advertisement

第70章 大過年的

“鄒旺這個人,是我在汝府的大車店,聽掌柜的和人閑扯時聽到的。”

李桑給自己滿上酒,又給米瞎子滿上,接著說鄒旺。

“鄒旺四五歲就沒了爹,家里只有個老娘,五六歲起,鄒旺就在酒樓茶坊幫人跑,掙幾文賞錢,后來長大些,就開始跑單幫,販些應季好賣的東西。

強力壯,心眼好使,能干肯吃苦,從小就比別人能賺錢。

跑單幫之后,賺的錢就多起來,攢了錢,他就去買地。

到二十來歲時,鄒旺已經置下了四十畝地,也說好了一房媳婦。

大前年吧,端午前,他往亳州販香藥,回來的路上,離家不遠了,過穎河時,趕上大汛,過橋過到一半,橋垮了。

他不會鳧水,一同販香藥的汪老焉揪著他,剛把他推上岸,一個浪頭過來,把疲力竭的汪老焉沖沒影兒了。

鄒旺沿河找了幾十里,找到汪老焉的尸首,把汪老焉背回了家。

汪老焉比鄒旺大四五歲,已經有了一兒一倆孩子,汪老焉死時,他媳婦正懷著子,已經四五個月了。

鄒旺托人問了汪老焉媳婦,得了個好字,回去把他那四十畝地,送給了和他訂親的姑娘做陪嫁,解了婚約,回來娶了汪老焉媳婦。

汪老焉媳婦后來又生了個兒子,兩兒一都姓汪。”

“這人義氣,做事厚道,是個講究人兒。”米瞎子嘆。

“嗯,他那時候還在跑單幫,我等他回來,問他愿不愿意跟我干,他細細問了我半個時辰,問完了就點頭說好。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