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墨桑 第154頁

《墨桑》 第154頁

整整一頁五六場文會看完,被夸贊的四五六,被刻薄的十一二,幾位當時只顧追逐人兒的翰林,被刻薄的當時就號稱病了,掩著臉回家養病去了。

唉,也只能回家養病,畢竟,那位世子爺連坐了兩天葡萄架下,氣都那樣,都憋下了,他們還能怎麼樣?

……………………

春闈放榜后,第三天,顧瑾打發小侍去了趟順風速遞鋪,給李桑送了篇不算短的文章。

文章的遣詞用語,都頗晚報風,容卻是前一天新科進士聞喜宴上的諸般種種。

聞喜宴自然是俊才云集,皇上是如何高興的,又是怎麼親手給三鼎甲各簪了什麼花,唱名的傳臚過于張,鬧了什麼笑話兒,把皇上逗的笑的如何,皇上又是如何張過頭的傳臚的。

李桑將文章仔細看了兩遍,笑著往后靠進椅子里,一顆心總算是徹底落放回去。

對這個世界的規則并不深知,晚報是個嘗試,更是個試探。

現在,這篇文章,確認了這試探而出的頭一腳,并沒有踩差,這世間,也比預想的更加寬容,這真是太讓人愉快了。

Advertisement

李桑讓大常跑了一趟,把這篇聞喜宴的文章送到林家報坊,放到花邊晚報頭一頁最顯眼的位置。

大常出了門,李桑手拿過螞蚱寫的那張字兒歪歪扭扭的桑皮紙。

那幾行字是今天的文會,總共有三場,李桑一行一行看了一遍,決定去看看瑤華宮這場。

瑤華宮這場文會,是國子監諸監生邀請了幾十個各地有名的才子,一起會文。

王宜書在孫洲的舉薦下,剛剛進了國子監念書,這場文會,除非有什麼意外,否則他不會不去。

想找個機會,搭上這位王家大爺,以后,最好能常來常往。

李桑正琢磨著,是自己過去,先看看再說,還是請上潘定邦這位在國子監念過十來年書的老監生,大頭一溜小跑進來,“老大!有個姓包的,說是請見您!”

大頭用力咬著請見兩個字。

他跟著黑馬識過字,跟著老大做過學問,請見這兩個字里的那份恭敬,他是學過的。

這個請見,就跟他們要見他們老大一樣。

“請見?”李桑眉梢微揚,“什麼樣的人?”

Advertisement

“就是請見!就這倆字兒!

一個中年人,四十歲左右,不高,有點兒黑,不過不像馬爺那麼黑,不胖,也不瘦,瞧著明的,一上好的綢子裳,沒說話先長揖,客氣恭敬的不得了!”

螞蚱描述的極其詳細。

“去看看。”李桑想不出這是誰,站起來示意大頭。

第81章 翻墻爬樹大當家

鋪子門外,順風那巨大的桿子下面,站著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子,果然如大頭的描述:中等個兒,不胖不瘦,一張經過風霜的臉。

看到李桑,男子急忙上前,離了六七步遠,就拱起了手,“大當家的。”

“你是?”李桑拱手還禮。

“在下姓包,包平,休寧縣人。”

李桑聽到休寧縣,眼睛微瞇,喔了一聲。

包平聽到李桑這一聲喔,明顯有了幾分小意和張。

“到對面茶坊坐著說話吧。”李桑笑著示意對面的茶坊。

“是,大當家的請。”包平欠讓過李桑,跟在后面,進了茶坊。

“你接著說吧。”李桑不客氣的坐了主位,看著直接坐到了下首的包平,微笑道。

Advertisement

“是。去年冬月,往兵部割銀子,報了速遞線路的,三家之一,就是我們慶安商號,是在下經的手。”包平開門見山。

李桑點頭,端起茶抿了口,示意包平接著說。

“當時,在下和商號諸人,對郵驛諸事,一無所知,只是覺得,這是郵驛的生意,也是信客的生意。

歙州一府六縣,皆是山地,田瘠地,所產極薄,勞苦一年,田里出產,極好的年,也不過夠一家人十之一的口糧。

在下和同鄉們,只好和祖先們一樣,稍大一些,就離鄉外出,就食他鄉他郡,以求存活。

在下十歲那年,跟著叔伯,挑茶北上,販賣求利求生,輾轉各地,到今天,三十二年了,只回去了兩三趟,平時和家鄉往來,全憑信客。

在下十分幸運,到今天,已經薄有產業。無數同鄉中,客死他鄉數年,數十年,家里人還在倚門盼歸的,比比皆是。”

包平低下頭,端起茶抿了口,才接著道:“順風速遞鋪開出來頭一天,在下就覺得,這是絕大的好事兒,特別是對在下這樣的漂泊之人。

朝廷放開郵驛時,在下就和商號諸人商議,斗膽投了兩條線路。”

包平的話頓住,看向李桑

“齊梁以江為界,歙州在南梁中腹,你竟然要在北齊做郵驛的生意,包掌柜膽氣過人。”李桑打量著包平,是真的贊嘆。

生意人的膽量,就是那句話,要是能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那就沒有他們不敢做的事兒!

“大當家的過獎了。當時,就是想著這是絕好的事兒,實在是沒敢多想。”包平欠陪笑。

“是想著有絕大的利潤吧。”李桑翹起二郎,“直說吧,找我干什麼?”

“慶安商號希能附驥尾。”包平沖李桑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