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還是王老太敲定了此事:“六蛋去讀書可以,他讀書的錢公中不出,他每天該干的活兒也不能耽誤,他沒時間干活,就由你們替他干。”
這樣就不會損害到其他兩房的利益,大房三房也就消停了下來。
但二房關起門來卻消停不起來了。
王五蛋哭得噎噎的問爹娘:“爹,娘,你們是不是真的跟三嬸兒說的那樣,只喜歡弟弟不喜歡我?”
王甄爹和王甄娘心里一咯噔,知道這事傷了大兒子的心,連忙道:“怎麼會呢?五蛋,你跟六蛋一樣都是爹娘的兒子,是爹娘的命子,我們怎麼會只喜歡六蛋不喜歡你呢?”
王五蛋抹著眼淚問道:“那你們為啥只送六蛋去上學,不送我去?”
王甄娘尷尬的道:“你不是不學習嗎?你弟特學習吵著要去念書,爹娘看他確實想去念書才送他去的。念書要天天坐在那兒聽你五叔講話,還要寫字兒,寫不出來就要挨板子,爹娘舍不得你吃這個苦頭。”
王五蛋想到自己曾經看到過的五堂叔家的王秀哥哥在背書背不出來,被五堂叔用戒尺打得哇哇大哭的場景,心生害怕,也就覺得去五堂叔家里念書可真是去吃苦頭挨板子的,還有點同弟弟。
王五蛋年齡小,被爹娘三言兩語的忽悠了過去,王甄爹和王甄娘都松了一口氣。
其實父母更寵幺兒是很常見的,比起有些憨憨呆呆的王五蛋,他們夫妻更喜歡聰明機靈甜會說話的小兒子王甄,實在再正常不過了。
但若說他們特別偏心,倒也不至于,因為若是王五蛋開口說想要去念書,夫妻倆也會想法子送他去的,只是他沒要,在拮據沒錢的況下,夫妻倆當然不會主送他去。
王甄每天要去王五叔家里念書識字,課業對他來說特別輕松簡單,畢竟他能過目不忘,記特別好。
他每天完全可以學完之后回家來干完分配給他的那份活兒,但王甄又豈是那種會自找苦吃的人?他磨磨蹭蹭的等到他那份活兒被他爹娘幫忙干完了才會回家。
王甄躲懶了,屬于他的那份活兒自然落在了別人上,本來王老太是想讓王五蛋多干一份活兒的,卻被心疼兒子的王甄娘給攬了過來。
只是本來就每天忙得不可開的王甄娘多攬了一份活兒,又得私底下為人漿洗攢私房錢還債,日漸消瘦。
王甄爹也比以前忙了許多,他有空就去縣里碼頭當力工,多兼一份職,賺的錢大部分要上公中,私底下也能悄悄攢一些,用于還債。
可以說王甄去念書,給自己小家帶來了極大的力。
王甄卻渾然不覺,或者說是視而不見。
他在王五叔面前展出了自己過目不忘的天賦,不管王五叔教什麼,他都能馬上學會,哪怕是王五叔讀一篇文章,他即使不認識字,也不明白文章的意思,依舊可以一字不的背誦下來。
這份天資讓王五叔十分驚喜,看著王甄的目如同在看一個寶。
王五叔心中嘆息,憾這麼厲害的神不是自家親兒子。但好歹也是沾親帶故的堂侄子,王五叔高興的帶著王甄來找王甄的爺爺。
“你孫子六蛋真的是個天才神,我已經教不了他什麼了,最好送他去縣里的楊氏私塾念書,說不定將來我們王家祖墳上冒青煙,能出一個舉人呢。”
王五叔極盡全力的勸說王甄爺爺,他還王甄當著王老頭和王老太等人的面表演一下什麼過目不忘。
王家所有人都被王甄的一手給震驚到了,就連王甄爹娘也驚喜不已,期待的看著王老頭和王老太。
他們小夫妻倆只能送兒子在王五叔這里認認字,啟個蒙,真要讓兒子正兒八經的去讀書科舉,還得讓全家人支持供他讀書才行。
王大嫂和王三嬸肯定是不樂意全家供二房的兒子去讀書的,讀書得多耗錢啊。但這一次王大伯和王三叔心了,他們深知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能給自家帶來多大的利益,別的不說,一個秀才就能讓自家的田地全部免稅。
一些小利益爭一爭無妨,但在這種關乎到全家未來利益的大事上,王大伯和王三叔選擇了支持,因為王甄表現的實在是太聰明了,就是傳說中的神天才,這樣一個神,難道還能考不上秀才?
只要他們把王甄供出來,他考上秀才,他們的投資就能得到回報。
于是王老頭問自己兒子們的意見時,三個兒子都贊同此事。
王老頭就拍板把這事定了下來:“行,難得六蛋有這個天賦,不能耽擱了,就送六蛋去城里念書。”他看向王五叔,“小五啊,你剛才說的楊氏私塾是什麼況?”
王五叔道:“楊氏私塾的先生可是來自京城的大,辭來我們青縣居的,據說連縣太爺也要上門拜訪呢。能當大的,起碼是進士老爺,進士老爺教的學生,能跟秀才教的學生一樣嗎?”
王家人聽得心馳神往。
王五叔又道:“就是楊氏私塾的束脩有點貴,一年得要十兩銀子。當然,對進士老爺來說這一年十兩的束脩本不算什麼,但對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來說卻是天價了。唉……”他想起自己當初特別想送兒子去楊氏私塾讀書,可惜沒錢,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徐秀才的私塾。
王老頭嘆了口氣,道:“一年十兩銀子,把我這把老骨頭賣了也供不起啊。”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