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甄拉了拉他爹的服,說道:“爹,我們回去吧,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是斗不過張家的。”
實際上王甄心很清楚,哪怕他堅決不肯承認,對他的名聲也挽救不回多,因為楊安樺在這青縣的地位,是連縣令也要給面子的。
就算他真是被冤枉的,只要楊安樺對外宣稱他故意造謠中傷同窗人品堪憂,也沒人會為他張正義去得罪楊安樺,更沒人在乎真相如何。
因為他太渺小了,區區一個農家子,家境貧苦,本不被大人放在眼里。
王甄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他一定要爬到高,比楊安樺更高的地位。
屆時,他就算真的名聲不好又如何?這些指責他謾罵他的人,都會改換口風,為他‘洗清冤屈’,為他‘澄清名聲’。真相如何,同樣無人在意。
王甄爹不知所措,只好先將兒子王甄帶回家去。
如今王家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兒,聚集一堂,忐忑不安的等待著王甄爹歸來。
因為之前安樺派來的人,是當著王家不人的面直言王甄沒有通過考驗,要他們把人接走的。
本來為王甄可以免費進青縣最好的楊氏私塾念書而到歡喜驕傲的王家人頓時如墜冰窟,慌張又不敢置信,只能等待王甄爹回來后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漫長焦急的等待中,王甄爹帶著王甄回來了。
王甄一回來就要面對三堂會審般的局面,他眼底閃過一異,很快就調整出一副了委屈的表。
王老太開口問道:“六蛋,怎麼回事?你怎麼沒通過考驗?”
王甄委屈的哽咽道:“,這事不能怪我,私塾里有個同窗是縣城張家的二爺,他還拜了先生為師,跟先生關系親近。他見我過目不忘,擔心我在私塾里影響他的地位,就故意跟其他人聯手陷害我,說我造謠中傷他。可我本就不敢得罪他呀,我在私塾里連話都不敢多說,怎麼可能造他的謠?但先生是他的老師,肯定更相信他的話,本不信我……”
王甄把自己塑造富家爺欺遭了委屈的小可憐形象,王家人都信了他的話。
因為王家人本想不到王甄有那個膽子居然敢去算計張家爺,他們把自己代到王甄上,都覺得自己一個泥子出的小子面對有錢人家的爺,連話也不敢多說,如何敢得罪呢?
他們覺得王甄肯定是不敢得罪張家爺的,那麼肯定就是張家爺擔心王甄這個神太聰明影響到他在楊先生心目中的地位,故意設計陷害王甄,把人趕走。
這個理由就非常合合理了。
王家人紛紛憤懣不平的道:“真是太過分了,學習比不過六蛋,就用這種可惡的方法把六蛋趕走,楊先生怎麼就沒看穿他的算計呢?”
“唉,這也怪不得六蛋,我們平民百姓怎麼斗得過張家爺?據說青縣有四的店鋪都是張家的,還是算了吧。”
王家人七八舌的抱怨了一會兒,最后都選擇了忍耐,他們無權無勢也沒錢,被欺了也只能忍著。
然后王家人又商量起給王甄換一個私塾念書的事。
王甄見王家人沒有起疑,心里松了口氣,這些蠢貨還真是好糊弄。
“二爺,已經打聽到了,梨花村里的人都說是二爺您因為擔心王甄過目不忘天賦異稟會影響到您在楊先生心中的地位,故意設計陷害王甄,讓王甄被趕出私塾的。”
張棠聽完下人的稟報,臉有些難看,但并不算意外。
因為今日在私塾里老師早就已經跟他分析過此事,老師早已料到王甄回去后肯定會把污水潑到他的上。
張棠心中沉重,這一次被王甄算計,給他上了一課,讓他意識到原來世上還有這樣心腸歹毒的人,看起來像是個善良天真的好孩子,背地里捅起刀來半點不手。
他陷了沉思中,腦海中回想起今日在私塾里老師跟他把這件事仔仔細細的掰開與他細說的場景。
“王甄他先故意接近你,與你結,在外人看來你們二人就是好友。這樣從他口中傳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別人就很容易信以為真了。”
他當時真的只是把王甄當需要照顧的小弟弟,一片赤誠之心,卻沒想到人家只是想利用他。
“王甄選擇傳謠之人也是經過挑細選的,李言和吳珍二人家中與你家有生意上的競爭,他們績一般,父母又總喜歡拿你作為榜樣激勵他們,他們對你心懷嫉恨。所以這兩人就容易相信對你不利的謠言,并樂于四傳播。有李言和吳珍傳播謠言,王甄就可以裝作什麼也不知道,即使有人調查,若是不審問這兩人,大概也不知道背后還有一個王甄。”
他本不知道同窗李言和吳珍兩人竟然心里對他有那麼大的意見,他平日里忙于念書學習,對其他不往自己面前湊的同窗也不怎麼關注。
但王甄初來乍到,竟然就清楚了這些,這一點讓他心中生出寒意。
“王甄傳播的謠言容也是利用了嫡庶不合這一點,你沒發現你的那些同窗們大多都是嫡子出,且家中有與他們不合的庶出兄弟嗎?王甄造謠你想以庶嫡,就中這些人的痛,他們當然就很容易對你產生不滿。”
“若是你大哥與你關系平平,或者真的有些不合,這則謠言還能兼顧挑撥你們兄弟關系,讓你們張家斗。你自覺對你大哥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但你的優秀難免會讓你大哥心中生疑,想要打你,屆時你還能不反擊?一旦你們兄弟斗起來了,王甄傳的謠言就不是謠言,而是事實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