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82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82頁

幾時雍風之上理也。聯仰荷天床。纘承祖宗大業。孜孜宵旦。期登郅隆。念小民之依、惟農桑是重。而猶志野余曠土、室鮮蓋藏、未底家給人足之盛。將無游惰逐未者尚眾.而秉耒耜者或京。蠲租之詔屢下。星荒之令時舉。率作興事者素矣。其果爭趨本業否。行莫大于孝.守莫重于廉。漢有孝廉之科、其法猶為近古。自積習浮靡、 人鮮門之行、士味一介之。今使束修砥節、何道而可。教化之不興。以凡為士者、從事虛名、而末敦實學也。矯偽相煽。中于人心。咸令惕然知返、著誠去偽、抑何之從也。夫野有醇風、斯朝多端士。匿飾貌、滋長澆凌。孝弟力田、幸臻俗。其說可悉指。爾多士盱衡古今。于民生士習得失之數、籌之矣。其各抒所學、以裨教養之隆。”

第204章

說到農桑,穆二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做詩文功課的時候,背過唐玄宗的一句詩,‘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農桑大興之后,百姓的生活必然富足。

而《論語》中有言語:既庶富之,既富教之。《春秋繁》又曰:治民者,先富之,而教之。

Advertisement

理清楚了先后順序,于是穆二胖提筆寫到:農,天下之本也。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說清楚了農桑的重要后,便該提出對策了。

穆二胖擱了筆,搔了搔頭,開始細想。

興農桑,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輕賦稅。

但是賦稅是朝廷的直接收,國庫現在是怎麼個況,他這種小地方出的貢士還真不了解。

萬一現在國庫正空虛著,皇帝正為這個事兒發愁呢,他上來就提議砍掉朝廷的稅收,肯定不對胃口嘛!

他思考搔頭的習慣還未更改過來,不過到底在前,不能把頭發搔,便改為額頭的發際線。

也就這會兒思考的時候,那道若有似乎的視線又落在他上了。

穆二胖依舊沒去管,只兀自思考自己的。

而此時能在這大殿之上,還能閑適地四看的,當然只有坐在最上首的熙和帝了。

他是這科舉最后一場的主考,雖說九五之尊,其實這會子做點自己的事兒或者發會兒呆、坐夠了時辰直接離場也無甚,自有下頭的人代他監考。

但他確實對這繼位以來的第二場科舉大考重視的很,此時便已經開始用眼神打量這些應考的貢生。

Advertisement

尤其他還記得會試中排在前四的、那同府而出的四人,因此更是不由多看了他們幾眼。

看過之后,熙和帝還滿意的,倒不是說他這當皇帝的還控,希臣子長得好看,而是滿意他們的年紀——看著都是朝氣蓬年人,最大的也就二十出頭的模樣。

這種人才選拔上來,才能長久地為朝廷效力。而且也不會如朝中老臣那般保守。

這麼想著,熙和帝看著其中瞧著年紀最小的那個貢士,莫名覺得有些眼

他日理萬機的,一下子有些想不起來,瞧過一陣后便接著批閱奏章。

后頭批閱到穆云川呈送上來的,匯報他災的折子,熙和帝恍然想起這小貢士像誰了。

想起來了,他再回想前后看過的貢士名單,又記起那幾個貢士里頭確實有個姓穆的。

那就是穆云川的弟弟了?

這麼想著,熙和帝又抬眼看向穆二胖,正好看到他擱筆。

他贊賞地想到還別說,這小貢士文質彬彬的模樣……然后他就看到穆二胖眉頭一皺,開始搔額頭了。

這怎麼說呢?反正他跟穆云川接,從未在他臉上看到過這麼生靈活的神

Advertisement

也難怪他前頭一時間沒把他們兄弟二人聯系起來,平心而論,他們二人的五確實有四五分相似,但穆云川盡管也面上帶笑,給人的覺卻是冷峻,眼前的小貢士雖然故作嚴肅,但給人的覺卻是溫潤。

兄弟二人一冷一熱,氣質上迥然不同。

熙和帝兀自神游天外,突然聽到一聲輕咳。

這輕咳是殿同樣幫著主持會試的王尚書發出的。

這是在給他提醒呢,別一個勁兒盯著同一個人瞧,萬一把人盯的發揮失常了,不還是朝廷的損失嗎?

熙和帝同樣輕咳一聲,若無其事地收回了目,接著干自己的事兒。

而穆二胖這邊,他思考了一陣后,還是沒敢從賦稅方面大展拳腳,只略為提了一提在朝廷財政允許的況下,適當地減輕一下民賦。

寫完這個,他又結合范蠡的經濟思想,接著寫道‘勸農桑,務積谷’。

等這一塊寫完,便該寫教育了。

教化百姓的重要從《論語》中便能引申出很多來。

而他重點寫的,是秉承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如何從無到有建設教書育人的書院。

辦好一間書院,看著不過是一件小事,教化幾十、或者上百名學生。

但《道德經》中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可見有些東西自來就是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這塊兒他寫的可就順手了,到底是翠微書院的東家,他娘下頭的二把手,幫著分擔過不書院事務呢。

因為寫的太神,他甚至連宮中提供的簡單飯食都沒吃,也沒發覺午飯過后,熙和帝就離開了保和殿,就一鼓作氣地在稿紙上寫完所有心中所想。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