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103頁

《一品代嫁》 第103頁

向前傾了傾,略有些急切地解釋:“這園子看著不值什麼錢,但我尋了人去看過,說都是老茶樹了,出的茶葉是好的,只是要費些工夫重新培養起來。橫豎老爺怕也要在江浙留上好幾年,我想這雖花得時間長些,后頭總歸是有出息的。且咱們家在西北有茶葉鋪子,只要出了茶總不愁賣,就做主買下了。原是該先跟爺請示,可那會兒爺正在外頭打仗,后來就……如今接管這事兒,該先去茶園查看一下的。”

許碧覺得自己很能理解沈云婷的心了。香姨娘守規矩,知本分,懂謙恭,可就是因為太明白了,反而讓人在面前有些不自在。就是香姨娘自己,一邊做著事一邊如此戰戰兢兢,不會覺得心里不舒服嗎

“姨娘替大爺管了這些年的事了。”許碧只好堆起一臉笑容,向一臉惴惴的香姨娘保證,“大爺信任姨娘,我自然也是信任的。夫人說的話,姨娘不必放在心上。茶園是穩當的買賣,我看是不用查的,倒是這賬我還看不明白,姨娘快點教教我罷。”

香姨娘這才收起了惴惴之,坐穩了些,對著賬冊一行一行地給許碧講解起來……

Advertisement

第37章 行

連氏夫人的嫁妝自香姨娘手中轉到新進門的大手中, 可算得是一件大事了。

府里不下人都忍不住私下里議論,都說大一進門,大爺的病就眼見著好轉, 可見大真是個有福氣的。這也就難怪大爺如此重, 連生母的嫁妝都打理, 畢竟是福星,又是將來的主母,如此也是順理章的。

不過因為沈云殊剛剛整頓過府里,下人們雖則私下里免不了說兩句, 卻是半句話也不敢往外傳的。這段日子,就連不當差的人也不敢隨意出府, 杭州城再繁華,也沒人有心思去逛了。就連從前托門上的小子去買點胭脂花線零兒這樣的事,也沒人敢做, 生怕再出了什麼事自己說不清。

不過這事兒外頭的人雖不知道, 卻并不妨礙沈大將軍知道。

“殊兒將他生母的嫁妝都給了許氏打理”沈大將軍抬了抬眉,看著眼前送信的人。這次他來江浙,雖然只帶了五百余人,卻都是心腹親軍, 尤其來回送信的更是心腹中的心腹,都是沈卓一手帶出來的, 便是府里后宅的事兒,也能通過他們傳信。

“是。”前來送信的是沈六——沈卓訓練出來的人,都是西北那邊撿來的孤兒, 有些甚至是出生不久就被棄的,連自己的名姓都不知曉,便統一姓沈,以數字排名,“聽說,大十分聰明,學得很快。”

Advertisement

這個是香姨娘說的,這幾日夸過大好幾次呢。

“十分聰明……”沈大將軍喃喃重復了一遍。可能確實是十分聰明吧,聽說居然還懂些東瀛話,真是想不到。許良圃背信棄義送過來的這個庶,竟是大出他意料之外,也難怪長子同意將娶進門來。

“袁家那邊形如何”

沈六迅速回報:“上巳那日,袁府來了幾個親戚,說是姓桑。”袁家確實有一門姻親姓桑,且還時常走,但這次來的這幾個,卻并不是什麼親戚。

“倭人”沈大將軍冷笑了一聲,“他們可看到城門上懸的頭顱了”

“應是看到了。”沈六也咧笑了笑,“將軍說不可打草驚蛇,所以屬下等就沒手。”

其實他們真想當場就把這些喬裝而來的倭人全部干掉,可惜還要放長線釣大魚,只能暫時忍了。既然如此,他們先看看自己人的腦袋也不錯。他們可是把那三顆腦袋掛在了最顯眼的地方,只要出城門一定能看見。

“你們的東瀛話學得怎樣”

一說到這個,沈六就有點沮喪了:“還是聽不懂……”

沈大將軍嘆了口氣:“也不必太過著急……”學東瀛話哪里有那麼容易呢想當年他們在西北學北狄話,也要花上好幾年的工夫,現在才不過幾十天,哪里就能學會呢只是這樣一來,他們不免就有些被,恐怕目前當真只能跟著袁翦走,任他與倭人一起,先剿滅海老鯊了。

Advertisement

剿滅海老鯊自然是當務之急。畢竟此人盤踞江浙已久,對地形極其悉,倘若沒有袁翦,恐怕極難彀。但袁翦若是聯合了倭寇,那倭人必能得到不,令其愈加壯大。沈大將軍只要這麼一想,就覺得十分不快。

“還是要尋幾個通譯來……”

“可朝廷那邊——”沈六是知人,自然知道朝廷拖拖拉拉,到現在也沒有給他們派通譯的意思,“將軍說,還不如抓幾個倭人來……”只可惜那幾個假裝桑家的倭人不得,否則抓起來多方便。

“這也是后頭的事了。”沈大將軍擺擺手,“王醫如何了”

醫如今在袁家是好吃好喝地供著,給袁老夫人治風之癥。他有意無意地了一口風出去,說是出京之前太醫院就有人暗示他不要盡力救治沈云殊,無奈沈家人像瘋了一般,恨不得刀架在他脖子上他救人,他為保自己小命,只得拿出十二分本事。

“王醫說,也是將軍命大,大約真是八字旺夫,這沖喜竟管用了……”沈六說著都有幾分好笑,只是在沈大將軍面前不敢隨意說笑,“他說如今他要回京,還不知如何待;可若是不回京城,將軍的傷外頭雖好,底子卻是損了,將來只怕還要尋他,又不知如何推托。”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