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的竹馬是卷王 第66章

《我的竹馬是卷王》 第66章

第 66 章

裘老先雖是太學夫子,但因學識淵博人敬重,在朝中也結識了些好友。

蘇綰上門的時候,裘老先生正在院中打太極。

小廝稟報蘇綰上門拜訪,他詫異了瞬:“陸夫人?”

半天才想起來是自己徒弟陸安荀的新婚妻子,也怪不得他想不起來,主要是他平日鮮客。

“把人請進來。”他緩緩停下,走到盆架旁簡單洗漱後徑直去了正堂。

正堂裏,蘇綰早已坐在那等著了。見裘老先生進來,行了一禮。

“老先生,晚輩冒昧來訪還請見諒。”

裘老先生沒說話,故作嚴肅打量了蘇綰兩眼,然後坐向上首。

片刻,蘇綰道:“晚輩此次上門拜訪,其實有件事想請老先生幫忙。”

“你這小娘子倒是一點也不客氣,上來就讓我幫忙。”裘老先生道。

他這話雖說得不甚溫和,可表卻帶著幾分打量和興致。

“那你說說看,要我幫什麽忙?”

“呃......”蘇綰試探問:“不知老先生可聽說了州的況。”

州?”裘老先生睜大眼睛,茫然得很:“州什麽況啊?我宅家甚久一點也不知啊。”

您老能裝像點麽!

蘇綰此前從陸安荀口中聽過這裘老先生是個老頑,偶爾會不正經,但辦事還是靠譜的。

也順著他裝下去:“老先生不知無礙,晚輩且說給老先生聽。”

接下來一口氣道:“州水患嚴重朝廷派人送糧結果糧食到了沒多久就被暴民哄搶了我聽說朝廷儲備糧沒有了對此事束手無策但卻不能讓百姓死吧所以我想了個法子但由于我一介流恐怕沒人聽便來尋德高重的裘老先生幫忙。”

裘老先生:“居然小娘子誇我德高重,那我也不得不幫忙了,你適才說什麽來著?”

Advertisement

吃癟,裘老先生繃不住大笑。

了把胡須道:“小娘子這子果真跟陸安荀般配,難怪那麽多人陸安荀偏偏相中你。”

蘇綰呵呵,您老人家誤會了,當初是我先下手的。

裘老先生笑完後,正起來:“你說州籌糧的事有法子,不知是何法子。”

總算說到正事,蘇綰松口氣。

道:“朝廷籌糧之難,難在糧無儲備,且其急遠水救不了近火。”

裘老先生點頭:“你說得對。”

蘇綰繼續道:“府無糧,但州的商戶有糧啊,不一定得調府的。”

“嘶——小娘子這說法有意思,再細細講講。”

蘇綰:“本朝商業繁榮,是以大多數錢財掌握在商人手中,米糧也是如此,民間有許多私人糧倉。既然朝廷沒糧了,那不妨向民間借。”

“怎麽借?”裘老先生原先坐直的子微微前傾,興致盎然地問。

怎麽借?那就要說到“公募”之法了。

蘇綰說:“朝廷向民間糧商公募錢糧,也就是今年先借,次年以一定的利還就是。”

裘老先生子又向前傾了幾分:“利錢怎麽算?”

“可按錢莊利錢算。”

“你說得輕巧,”裘老先生道:“眼下人人都知道州缺糧,若我是州糧商,坐地起價必能暴富,何必貪圖那點利錢借糧給朝廷?”

蘇綰也正道:“所以得要府出面了,先定下規矩,所有坐地起價者一律重罰。二,若是借糧給朝廷,除了利錢還能得其他機會。”

“什麽機會?”

“招商的機會。”蘇綰說:“州水患嚴重,接下來必定要恢複民生,尤其是商市。接下來肯定有許多商人嗅到商機陸續趕往州發國難財。”

裘老先生從口中直言不諱地聽說“國難財”,愣了下,繼而哈哈大笑。

Advertisement

“你這小娘子子倒也爽快。”

蘇綰繼續說:“他們若想在州做買賣就得有資格,資格從何而來?那就以招商來辦。有錢借錢,有糧借糧,多借多得。”

“好個多借多得,這倒不失為個好法子!”裘老先生點頭:“津縣招商的事我聽說了,據說這法子還是你告訴陸安荀的?”

蘇綰故作謙虛:“也就巧出了個主意而已。”

長得好看又聰明,還不卑不,不驕不躁。

裘老先生贊賞地看蘇綰,一副看自家徒兒撿到寶的稀罕目

然後問:“你想讓老夫將你這法子引薦給朝廷?”

蘇綰點頭:“正是如此,晚輩無無職且人微言輕,只有像裘老先生這樣德高重......”

“小娘子拍馬屁的功夫居然跟陸安荀不相上下。”裘老先生擺手止住:“你說你自己人微言輕無無職倒是不假,但我看你這本事卻一點也不比朝廷中人差,無須妄自菲薄。再說,看你也不像謙遜的人吶。”

他道:“既是你的主意,那便由你去說。”

“我去?”

“對,你去。”

事不宜遲,當天裘老先生將蘇綰引薦給了在朝中的好友盧大人,盧大人正是這次負責州救災的員之一,他聽了蘇綰的主意後,當即雙眸發亮。

“蘇姑娘實在高才,這法子好得很哇!”

裘老先生在一旁咳嗽,提醒:“什麽蘇姑娘,這是我徒兒的娘子,陸夫人。”

“誰的夫人不重要,現在是我盧某的客人。”盧大人對蘇綰道:“蘇......陸夫人且在稍坐片刻,我派人去請戶部的人過來,屆時個中細節還請陸夫人不吝賜教。”

蘇綰看了看天,問:“大概多久?”

盧大人也看了看天,一拍腦袋:“哦,快到午膳之時了,不妨事,署有午膳,兩葷一素味道好得很,我這就去喊人送來。”

Advertisement

說完,像是怕蘇綰跑了似的,盧大人一溜煙兒出門去喚人:“快送午膳過來.....”

想了想,又吩咐了句:“去對面長興酒樓打包一份燒鴨,快去!”

蘇綰坐在議事廳,與裘老先生對視了眼,有點懵。

裘老先生道:“州之事現為朝廷心頭之患,這些人可是頂著摘烏紗帽的力辦差啊。”

言下之意便是,州的事解決不了或是解決不好,吏部包括戶部的這些人恐怕烏紗帽不保。

如今蘇綰來送法子,這不跟菩薩降臨一樣麽?自然是要殷勤接待。

蘇綰眨眨眼,懂了。

沒多久,午膳送來了。除了兩葷一素,還有油亮亮香噴噴的一盤燒鴨。

蘇綰起初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畢竟頭一回跟一群大老爺們用膳,而且還是在署。

但見大家都埋頭吃得香,仿佛趕時間似的,索也不講究了。

用過膳後,戶部的人也來了,一來就來了七八個,將議事廳得滿滿當當。

這陣仗倒是令蘇綰嚇了一跳。

州,圓月當空,照得大地通明。

“本該是團圓佳節,百姓們卻顛沛流離,州知府真該死!”一人坐在桌邊寫字抱怨。

“你該加個‘前’字。”另一人提醒道。

“是是是,”寫字那人立馬擡頭,看向窗邊站著的陸安荀,忙道:“是前州知府,陸大人可跟前知府不一樣。”

這裏兩人都是從京城跟陸安荀一起來州辦差的員,年紀比陸安荀大上一

起初對于朝廷派陸安荀來州還頗是懷疑,畢竟陸安荀初場缺乏經驗,且年輕人容易浮躁,萬一事沒辦好反而連累他們。

孰料陸安荀來了州後,辦事漂亮得很,樁樁件件不僅有條理還利索。驍勇之餘不乏謀略,且極魄力。

就比如渡過潭水嶺一事,彼時衆人聽說山中有兇個個不敢前。但陸安荀帶頭在最前列探路,而且還將索橋全部炸毀,讓他們沒有後退的餘地。

往前走可能死也可能生,若往後退那就必然死。

救災隊伍數百號人,順利被他兩天帶出了潭水嶺,還安全到了州。

州之後,聽說暴民搶砸府,當即馬不停歇地去借兵親自鎮。鎮手段比土匪還土匪,完全不跟你講什麽民一家親的道理,誰敢反抗就打誰,愣是將暴民唬住了。

若是沒他這手段,恐怕州的府早就然無存,也不可能有他們此時坐在這安安穩穩地辦公。

這會兒兩人瞅了眼窗邊的拿著封信看得認真的陸安荀,也不知看的什麽容,笑得一臉溫

這傻氣的樣子跟平常雷厲風行的陸大人截然不同。

短短幾頁紙,居然看了快一炷香,也傻笑了一炷香。

一人湊近,低聲問:“誰寫來的信能樂這樣?”

“還能有誰?”另一人說:“陸大人新婚,自然是家中如花似玉的妻。”

嘿嘿......

兩人都是過來人,懂!

這邊,陸安荀一頁紙一頁紙地翻。其實他看書極快,一目十行還能記住容,但這封信卻反複看了許久。

這信正是蘇綰寫來的,從開頭至結尾整整六頁紙幾乎沒一句親昵之言,全是罵他的話。

陸安荀想起蘇綰邊寫邊惱火就覺得好笑。讀到特別之,甚至還能想象寫這段話咬牙切齒的樣子。

不過讀完信後,陸安荀著窗外明月有些落寞。

這可是他們親後第一個中秋呢......要是蘇綰在邊,說不準今年能吃到做的月餅。

過了會,他把信收起來。將桌上的燈芯挑明些,然後準備開始寫回信。

這時,一人挎著藥箱進門來,見他手研墨頓時不高興。

“陸大人,我說了多遍?你手臂傷現在還使不得力,為何就是不聽?非得廢了才後悔?”

陸安荀默默放下墨條,裝乖。

來人是此次州賑災隨行的太醫,從東京城來的,跟蘇老爹有些,是以雖職不高但在陸安荀面前更像個長輩。

“手出來我看看。”太醫道。

陸安荀順從地出手。

他此前帶兵鎮暴民,過程中,陸安荀為救一個無辜小不慎傷了胳膊,長箭穿胳膊而過,令半邊子麻痹。

所幸太醫救得及時,不然他這胳膊要廢了。

這會兒太醫訓斥他也不敢還,老老實實讓太醫換藥包紮。

完了,他問:“這傷得多久好?”

太醫說:“你聽話就兩個月,不聽話,估計好不了。”

“......哦。”

想了想,他又問:“那我能寫信嗎?”

太醫吹胡子瞪眼:“你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好好好!不寫不寫!”陸安荀應聲。

然而等大夫走後,陸安荀立馬讓人研墨,不過這回卻是換左手寫字。

說回東京城。

蘇綰跟戶部的幾位員商量了籌糧的法子後,當下就回了府。畢竟公募是府的事,沒這麽大能耐,是以引薦了法子回府搗鼓的月餅去了。

再過兩日就是中秋,雖說陸安荀不在,可中秋還得好好過。蘇綰今年想做些特別的,前些日讓桑葚尋工匠雕了些圖案特別的模,有玉兔狀的,有元寶狀的,還有鯉魚狀的。

這會兒,午歇起來後,坐在廊下攪拌餡料。

沒多久,管家急沖沖跑過來:“夫人不好啦,戶部來人啦,還來了個大。”

林大人是武將,平日鮮文臣,況且還是戶部的人。是以,得知是戶部的人上門張得不行。可林大人此前代過,夫人有孕不宜打擾,府上所有大小事稟報蘇綰理。

蘇綰倒是一點也不慌,起手:“把人請去堂屋先吃茶,我這就過去。”

大概猜到是因為籌糧的事,興許戶部還有需要確認的地方。

只是等洗完手、換了裳去堂屋時,自己都驚了下。

來的可不是別人,而是戶部尚書辛大人親自蒞臨。

“陸夫人,”辛大人拱手:“本來得匆忙未提前遞拜帖,且見諒。”

果然是能做到尚書這個位置的人,蘇綰心想,說話都比旁人舒服中聽。只不過他上這件長角紫袍就有些唬人了。

福了福:“敢問辛大人來訪因為何事?”

“關于籌糧的事需請教一二。”辛大人說。

戶部尚書這幾天正在為州籌糧的事頭疼,驟然聽到了下頭的人說起公募籌糧的事,宛若在風雨中看見希,稀奇又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