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殘疾王爺站起來了 第75章 075 禦賜玉如意

《殘疾王爺站起來了》 第75章 075 禦賜玉如意

第75章 075 賜玉如意

昨日在花園裏提起要進宮給永昌帝請安, 姚黃便請示過惠王爺:“如果父皇問起你我在哪裏避的暑,要說我們去了靈山嗎?”

趙璲:“嗯,不可欺君。”

既然不能欺君, 那就肯定會提到靈山了,于是姚黃給永昌帝預備的禮裏還多了一斤九蒸九曬過的黃幹。

這東西跟藕似的一節一節地長,每年只長一節,所以單看節數就能判斷黃的年份。能被廖郎中選出來費功夫蒸曬的都是高價從山民們那裏收來的老黃, 前後蒸了三十來斤新鮮黃,才一共制得四斤左右的黃幹,夫妻倆用了一些,姚黃特意從剩下的裏面取了一斤節最多的以顯孝心。

制好的黃幹黑乎乎的還著一子暗紅, 幾條并排擺在油紙上,乍一看很像燒焦的細樹

察覺永昌帝眼中的困, 姚黃一邊推著椅往裏走一邊講解起來,先說黃的滋補療效, 再說靈山黃的妙,有些話幹脆用了集市上山民們樸實生的原句, 包括鎮民們對他們經常喝黃燉湯的羨慕。

永昌帝原本還擔心擺膳前的幾刻鐘要如何陪兒子兒媳度過,沒想到聽兒媳講黃就聽了一刻鐘!

關鍵是他還沒聽夠!

姚黃不能說啊, 這種口的東西, 得向永昌帝證明與惠王爺送的藥材無毒無害。

當永昌帝落座,惠王爺的椅也停穩在永昌帝的左下首, 姚黃從一條黃上擰了小指甲蓋大的一塊兒下來, 對永昌帝道:“這東西既能燉湯熬粥泡水泡酒,還能幹吃,有點糯有點甜,像紅薯幹, 但沒有紅薯幹好吃。”

說著,將手裏的黃幹放進口中,當著永昌帝的面嚼了起來。

Advertisement

永昌帝:“……”

汪公公:“……”

趙璲沉默片刻,道:“父皇,制好的黃更足,還是讓據您的龍安排份量為妥。”

永昌帝當然明白這個道理,看看這一托盤的禮,吩咐汪公公:“送去膳房,青瓜涼拌,葡萄洗好了送過來。”

汪公公端走了托盤。

姚黃還站著呢,提起茶壺,先給皇家父子倆倒茶,再給自己倒了一盞,權當漱口用了。

永昌帝在兒媳到了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率,端午柳時這兒媳也是敢說敢笑敢跑的。

做了三十年的皇帝,京城京外多臣子的本人或折子都看過,永昌帝也遇到過一些率直敢言的臣子,包括類似子的人,只不過這樣的兒媳婦還是第一次見,且因為兒媳婦住在宮外,能帶進來一些民間吃食。

清了兒媳的,永昌帝很快就適應了,看向兒子:“這趟避暑回來,璲兒氣倒是好了不,莫非便是靈山黃格外養人?”

趙璲:“回父皇,靈山黃只是略勝別的普通黃,于養并無奇效,是王妃每日早晚分別推兒臣去外面曬日半個時辰,幾十日堅持下來,才去了兒臣上的病氣。”

永昌帝心想,老二已經很久沒有一口氣說過這麽多話了!

他欣地看向坐在兒子旁邊的兒媳婦。

姚黃笑道:“父皇不必誇我,如果王爺不想曬日頭,我也不敢推他,這事細算起來還要歸功于靈山的黃。”

兒媳的笑容暗藏故事,永昌帝來了興趣:“怎麽說?”

趙璲剛剛明白王妃的意思,王妃已經開口了:“父皇是沒看見,那日王爺陪我去逛小鎮的集市,逛到賣黃的山民那邊,山民又不知道王爺的份,只把王爺當虛的白面書生了,對著我們使勁兒地誇黃的效用,哈哈哈……”

Advertisement

講故事的王妃自己笑紅了臉笑彎了腰,清脆連續的笑聲在安靜慣了的乾元殿飄揚開來。

永昌帝也覺得好笑,可瞥見兒子垂著眼看不出表的模樣,永昌帝暗暗掐著自己的,將笑意憋了下去。

姚黃笑到一半,見這父子倆一個都沒捧場,又是尷尬又是後悔,完了,皇上會不會誤會王爺真的虛,王爺會不會因為猜到皇上會這麽誤會而惱說錯話?

姚黃趕彌補道:“但那些山民哪知道王爺只是因為喜歡悶在書房讀書才捂得特別白呢,論力氣,王爺能柳奪冠,百來個年輕將領都比不過他,靈山的黃再好于王爺也只是錦上添花,補補平時的消耗罷了,包括父皇,我們送您黃,也只是因為靈山小鎮就這一樣特産稍微能拿得出手,盼著父皇看折子看累了喝碗黃湯提提神而已。”

永昌帝聽懂了,兒子是不想別人因為氣誤會他虛,才願意出門曬日。

可是,兒媳能勸服兒子外出趕集看熱鬧,這已是大功一件!

飯還沒吃,不著急賞賜,永昌帝就著兒媳的話題回憶起他年輕時候唯一一次游歷靈山的景,提到靈山主峰高達五六百丈山勢雄偉拔,永昌帝憶景生,嘆息著慨道:“似箭啊,轉眼二三十年過去了,朕現在就是去了靈山,可能也爬不嘍。”

姚黃:“人家七十歲的老者尚且還能進山砍柴采藥,父皇若是爬不,也只是懶不想。”

永昌帝笑笑,考慮到兒子或許不聽“爬”的字眼,他及時換了話題:“靈山鎮,朕記起來了,上個月大理寺收到靈山縣遞過來的一樁司,說是有個老員外的續弦母子為了爭奪家産砸他的陷害原配所出長子一家,是不是就是你們住的那個鎮子?”

Advertisement

此案不大,因牽涉到一個親兒子朝老父親的手,不孝惡逆,永昌帝才留了印象。

姚黃見惠王爺沒有開口的意思,再次接話道:“是啊,老員外姓齊,就住在我們隔壁,大半夜的驚了整條街的街坊……父皇都不知道吧,當晚王爺只是去現場看了幾眼就推斷出兇手了……”

接下來,姚黃就把惠王爺的兩番分析一通倒了出來,因為王妃是發自肺腑地佩服自家王爺的若觀火與英明睿智,這種佩服便從明亮的眼睛中流了出來,包括說到的語氣,舉起自己手腕分析跡的作,竟比茶樓裏的說書先生講起來還要有趣。

是王妃都如此,永昌帝可是惠王爺的親爹啊,靈山縣的知縣能破案那是他應該做的,換自己的兒子破了案,永昌帝便也覺得無比的自豪驕傲,他家老二就是這麽文武雙全做什麽都行!

趙璲:“……”

終于,用膳的時辰到了,膳房的太監們魚貫而,在永昌帝自用的這張黃花梨膳桌上擺了滿滿當當的十八道菜。

永昌帝:“只咱們三個,沒膳房大費周章。”他是個還算勤儉的皇帝。

姚黃:“……”

有專門的小太監在旁邊負責布菜,小太監個個眼神好,姚黃才觀察了哪道菜一眼,小太監立即幫忙夾了菜放到面前的菜盤。

有時候姚黃是真想吃,可大多時候純粹是好奇那菜究竟是什麽做的啊。

奈何這是陪永昌帝用飯,姚黃也不敢放得太開,被小太監伺候四次就不往遠的菜瞄了,只夾面前幾道近的。

趙璲知道王妃胃口好,為了讓王妃能放松地慢慢吃,趙璲便也慢條斯理地吃著,直到王妃吃飽了放下筷子,趙璲才跟著王妃用起湯來。

姚黃注意到,膳房送來的那盤涼拌青瓜竟然吃了,其中大半都是永昌帝吃的。

永昌帝注意到,兒子兒媳附近的幾道菜也吃得比較幹淨,其中兒媳婦吃了大半。

難怪兒子不但氣好臉龐也沒有之前那麽消瘦了,邊有個好胃口的人,誰都會忍不住跟著多吃幾口。

一頓飯慢慢悠悠吃了兩刻多鐘,永昌帝早上起得早,年紀一大,午後的晌就必須歇好。

又聊了一會兒,永昌帝道:“難得你們在外避暑還惦記著朕,你們有孝心給朕帶特産,朕也不能你們空手回去。”

將汪公公過來,永昌帝吩咐了一番。

等汪公公回來的時候,他手裏端著一個匣子,打開匣蓋,裏面深紫的錦緞上并排擺著兩柄如冰似雪的羊脂玉如意。

永昌帝對兒子兒媳道:“朕願你們小夫妻日日如意、事事如意。”

趙璲朝王妃遞個眼,姚黃連忙跪下去謝恩。

永昌帝虛扶了一把,沒讓膝蓋著地,笑道:“一家人,不用跪來跪去。”

姚黃接過匣子,只覺得自己的臉都要被兩柄玉如意照亮了,笑著對永昌帝道:“送點特産就能從父皇這裏得到這樣好的東西,那以後我跟王爺出趟門就給您帶回特産。”

永昌帝大笑:“你倒是機靈,不過朕的庫藏也有限,你們要是帶得太勤,朕以後可能就送不起了!”

姚黃:“別的公爹能說這話,父皇說,兒媳才不信呢。”

.

分別去周皇後、杜貴妃那裏小坐片刻,惠王夫妻總算出宮了,姚黃先上馬車,接了惠王爺上來固定好椅,再轉從青靄手中接過裝了玉如意的匣子。

坐到側位,姚黃抱著匣子,心裏沒底地看向惠王爺:“王爺,我今天在父皇面前的表現可還行?沒說錯什麽話吧?”

趙璲與王妃對視幾眼,最終道:“甚好。”

父皇并不是個很笑的人,飯前飯後的笑容卻沒怎麽斷過。

既然父皇喜歡王妃的率,王妃就不需要改。

姚黃放心了,打開匣子,取出一柄玉如意,一手托著,一手將湛湛生輝的玉如意從頭到尾,白膩的玉上雕刻了桃、靈芝、蝙蝠等寓意吉祥的紋案,姚黃越看越喜歡,豎起玉如意扁圓的頭部上自己的臉頰,清清涼涼,一直舒服到心尖上。

見惠王爺在看著,姚黃舉起另一柄玉如意,直接上惠王爺的俊臉,讓他也涼一涼。

趙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