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891章 裂土稱王,被詛咒之地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891章 裂土稱王,被詛咒之地

“你的分析很正確,但占領印度半島對于大明是沒有意義的。”

崇禎思索了幾息后繼續道:“第一,地理位置的因素,不丹、尼泊爾面積太小,相對于大明,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打不打下來沒有意義。

可印度半島就不一樣了,印度與大明接分兩部分,一是圣母峰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二是喀喇昆侖山脈,這兩條山脈是橫亙在印度與大明邊界,形了天然界限。

如果你去了邊界,你就會發現這兩山脈俯視著印度,使得印度無法侵大明。

如果我們打了下來,那勢必要承印度半島西北面接壤國家的襲擾以及西南面南非的襲擾,且要防更加長的海岸線。

印度半島的海岸線長度朕不清楚,但至有兩萬里以上了。

如今中南半島已經納了大明,海岸線已經增了數倍,再加上印度的海岸線,會消耗我們太多的力、財力、力,海岸線只要有了,無論我們實力多大強大,海軍就一定要配備。

反之,只要我們不要印度半島,那麼印度半島就是我們天然的屏障,能替我們擋住西南、西邊的各國,他們想要進攻我們就得通過印度半島,

而印度半島與大明的邊界有天然的界限,即便他們能翻越我們也能居高臨下的還擊。

Advertisement

其二,你剛才也說了,印度半島至有三千萬以上的百姓,想要徹底的將印度半島融大明,至得三千萬以上的遷移才能同化且需要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

印度半島的百姓和到華夏文化熏陶的中南半島的諸國百姓是兩回事兒,同化難度增加了數十倍。

以我們目前的能力,很難做到三千萬百姓的同化,即便能做到,我們還要防范會不會出現……”

崇禎說到這里,突然停頓了下來,臉一陣變幻,這讓李若漣很是好奇,但不待他多想,皇帝看向他繼續道:“你說會不會出現裂土稱王的事?”

“嘶……”

李若漣瞬間倒吸了口涼氣,頭皮發麻,渾起滿了皮疙瘩,皇帝的這個想法太嚇人了。

皇帝說的是稱王不是封王,稱王這就是造反呀。

如果占據了印度半島,短時間沒事兒,時間長了裂土稱王的事一定會發生,因為印度半島的面積足夠大,人口足夠多,這是發展起來的兩大因素。

最關鍵的是大明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天然地理分界線就注定了一旦印度半島出現了裂土稱王的現象,大明想要平叛都很難。

更可怕的是在大明統治的這段時間,一定會派遣海軍鎮守,到時候叛軍就會掌握大明的火和蒸汽機戰船技

Advertisement

到時候他們不僅僅是局限本土的裂土稱王,搞不好就會覬覦大明,那對大明將是災難的。

崇禎沒有管李若漣臉上的震驚,繼續道:“第三點,印度半島是一個多宗教的地方,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圣教、錫克教等等,至六七以上都各教教徒。

;這種況下,同化更難,總不能殺吧,且各教派之間一定會紛爭不斷,這不利于我們的統治。

雖然占領了印度半島我們海貿的航線就完整了,但從目前的形式來看,弊大于利,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陛下圣明,是臣將此事想的簡單了!”

李若漣立刻回應,崇禎也是點了點頭,繼續道:“除了這三點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那是被詛咒之地。”

“詛咒?”

李若漣渾一震,滿臉的不解之

這地理因素、同化因素、裂土稱王等等他還能理解,可怎麼就來了個詛咒?況且潛伏的錦衛也沒有稟報這個信息呀。

“請陛下示下!”

“印度半島這個地方有很多奇葩的事,你調查過那里,應該知道那里有圣、種姓等等制度吧?”

“臣知曉一些!”

李若漣若有所思道:“圣是廟的一種稱,寺廟僧借神的名義,將窮人家的孩帶進寺廟,說是讓其嫁給神或充當神的侍,實際上就是為了僧人們的私有財產,為*奴或者娼,這些孩大多不超過十五歲、甚至只有十歲。”

Advertisement

“種姓制度起源于吠陀時期,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很復雜,總結起來就是將人分了三六九等,切是恒定不變的。

祖上是哪個階層,后代就是哪個階層,沒法完躍遷,世世代代都是賤籍,為四大種姓服務。”

說到這里,李若漣眼中殺意一閃而過,很難想象這些是僧人干出來的事兒,簡直是離了大譜了。

“這些都算正常的,制度的東西,有人的存在就有階級,人使然,但你再想想潑糞節就不會如此了。”

“這……”

聽著皇帝所說,李若漣眼中出了一的便

在這個節日期間,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會涌向恒河,每天早上他們會在恒河沐浴,能夠洗凈一切罪惡和疾病。

然后回到岸邊用牛糞制作圓錐形的牛糞餅且上鮮花,然后相互拋灑這種牛糞餅、涂抹在對方的臉上和上,以祈求健康、財富和幸福。

看著李若漣臉上的苦笑,崇禎輕輕的搖了搖頭,那個地方除了上述所說的,還有更多奇葩的事兒。

諸如左手右手抓飯、牛尿和牛糞用來刷牙、年輕子出租自己丈夫隨意轉送、人可以和結婚、食腐僧等等,妥妥的它是老爬樓梯,不扶(服)不行。

種種奇葩風俗,說那是一塊被詛咒的地方也是很合理的。

這也是崇禎不想占領印度半島的一大主要原因,哪怕華夏文化博大深、源遠流長。想要同化這種刻在骨子中的奇葩風俗也是萬難,搞不好沒同化他們反倒是被他們同化了。

經過皇帝這麼一分析,李若漣也是覺得印度半島不適合大明了,哪怕是能輕易攻占也不想占領那里。

思索了幾息后,李若漣繼續道:“陛下,那逃三地的烏斯藏的貴族怎麼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