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606章 割痼焚契弈薪危

《詭三國》 第3606章 割痼焚契弈薪危

  自從漢代開始,各朝各代都有各自的《食貨志》。

  而在這些《食貨志》的數據當中,如果進行縱向的對比,就會察覺到一條令人震驚,並且也有些無奈的規律——各個封建王朝的耕地面積峰值,大概都是出現在建國百年之時。;

  西漢的827萬頃沃田地,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提供了底氣,唐朝的620萬頃耕地,則托起了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在這些數據背後,匿著比金鑾殿上的刀劍影更為扣人心弦的博弈。

  宋代的《食貨志》中記錄了汴京糧價出現的三次大幅波。從表象上看,這是由自然災害造的,實際上卻是土地兼併引發的連鎖反應。就像是後世米帝1%的豪強稍微有所波,便是波及了千萬億級別的金融市場一樣。。

  東漢時期,全國耕地登記在冊的數目就在不斷減,甚至有出現前後數據,減30%以上的況,而因為皇帝對於這種數據不敏,加上大臣本也是土地兼併的益者,因此這種原本可以敲響警鐘的數據,就為了廢紙,哦,廢簡一

Advertisement

  也不知道是甲魚到了斐潛的影響,還是他自個兒琢磨出來的,他所提出的這個使用權所有權的分離制度,有些類似於後世的田骨田皮分離制度,而且還加上了『王田』的名義,在方契約上引編號登記系統,每份地契需在國郡縣三級平準田署備案,盡最大可能杜絕地方吏作弊。;

  當然,這依舊不能避免吏和地方鄉紳相互勾結,貪污腐敗,但是至國家層面上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數據,至於是睜一眼閉一眼,還是等過年的時候殺兩頭豬,也就是看作了……

  『除此之外,可用青苗聯保之法。』賈詡繼續說道,『田契十戶,相互結保,共貸倉糧種。耕牛田犁自備,秋獲之時,需先售常平倉,以換免役券。』

  斐潛沉默著,點了點頭。按照賈詡的說法,這樣既可以解決了小農借貸的問題,也避免了因為借貸而產生出來的田畝兼併,而且還可以用免勞役的券來增加倉的優勢,儘可能的杜絕私人糧商囤積居奇的機會,增加其收糧的本。

Advertisement

  這就是『落地』了……

  至是一隻腳站在了地面上。

  至於將來能不能踩實,那還要的執行。

;

  為此,賈詡還列出了預防反撲的三個辦法。

  首先就是以驃騎金幣,或者做驃騎金銖來制衡土地易。

  規定大宗土地易,必須使用驃騎金銖。市面上流的以銅幣居多,銀幣次之,金幣很,即便是大宗貨,也有很多商賈現在是使用飛錢了,而賈詡制定田畝易必須用實的驃騎金銖進行易,不僅是加大了土地易的本,並且可以隨時控制和收供應……

  斐潛覺得,這似乎有些後世銀行通過貨幣調控市場的雛形了。

  第二,賈詡建議斐潛準許山東的士族豪右,可以用超出其爵田的土地,按照比例換取鹽鐵引,或是西域引等,這樣不至於讓山東的士族豪右覺得自己虧得太多,而且也可以將這些原本目都死死釘在土地上的傢伙,引導其轉換產業,將土地資本轉化為商業資本。

Advertisement

  第三,巡檢力量的不足,也是必須要加強的,可以組織沒有土地的青壯,參加巡檢義從,在此期間,可以穿軍袍,服從巡檢指揮,同時獲取低息貸款購置荒田的使用權。這些著赤袍的『巡檢義從』,可以最快速度的補充鄉野的一般的戰鬥單位,也同樣是土地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地方豪右想要對抗的時候,必然也要掂量三分。;

  賈詡林林總總,條條款款,講述了許多。

  基本上都是從他在隴右關中實際經驗總結而生,也結合著賈詡本人的思考和探索,閃現著其智慧的華。

  斐潛聽著,不時點頭。

  只不過,到了最後,賈詡似乎又是老病犯了,眨著眼看著斐潛,輕聲說道,『主公啊,其實臣還有一個上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