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1316章 又不是什麼棘手的事情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1316章 又不是什麼棘手的事情

聽了熊汝霖的陳奏,崇禎滿腔怒火被擔憂替代,皺的眉頭能夾死蒼蠅。

“難道推行新鹽政,錯了?”崇禎不由自主地開始自我懷疑。

接著看到一臉從容的云逍,他的心中頓時大定。

開玩笑,叔父又怎麼可能會犯錯?

熊汝霖還沒完,又道出新鹽政引發的第三個弊端。

“鹽生利,利生梟,梟生害,此為新鹽政弊端之三!”

熊汝霖接著一番詳細解釋。

他所說的‘鹽梟’,并非是指私鹽販子。

新鹽政推行之后,打破了就有的利益鏈條,卻又重新組建了一個全新的利益鏈。

如今整個鹽業生產領域,一共有三種人:鹽丁、垣商(制造商)、運銷商。

鹽丁就是吳鹽生這種出力氣的苦哈哈,當然不可能是鹽梟。

熊汝霖所說的鹽梟,指的是其他兩類人。

也就是鹽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各種霸頭。

當然了,這些鹽商的背后都是有背景的,商勾結,沆瀣一氣。

鹽梟,把持著整個鹽業從生產到銷售、定價的全過程。

而且所有制鹽的生產資料,都被他們把持。

舉個栗子。

制鹽,需要鹵池、鹽灶、鍋、敝、柴草、草、草木灰的基本資料。

這些東西都被鹽商持有,鹽民生產鹽,必須向他們租賃或購置。

鹽民生產的鹽,也必須賣給垣商或運銷商。

Advertisement

鹽的價格,由府統一定價,做‘牌價’。

據熊汝霖調查,兩淮鹽民賣給垣商的鹽,每桶(200斤)牌價僅700文左右,每斤不到4文錢。

這是朝廷的統一定價,按理說,賣到百姓手中,再貴也貴不到哪兒去。

然而事實是,垣商把鹽運到揚州的十二圩港,賣給運銷商的所謂‘岸價’,每桶高達3500文左右,整整高出了五倍之多。

這還不算完。

鹽運到指定的銷地,如湖廣等省,零售價又暴漲到120文到150文之間,比岸價又高出8倍左右。

也就是說,百姓買鹽實際要花的錢,比朝廷定價整整高出了40倍!

這樣的價格,比起新鹽政推行之前,也相差無幾。

由此可見,鹽梟從中獲取的暴利,是何等驚人?

由于朝廷不再對鹽專營,自然也就收了巨額的鹽稅。

而辛苦勞作的鹽丁,生活也并沒有多大改善。

唯獨了鹽商和貪污吏。

熊汝霖特意計算過,鹽民生產鹽一桶賣給垣商,僅合小麥一斗數升。

而每生產一桶鹽,平均要化5個工,折下來每個鹽丁勞一天,凈得小麥2升左右(折合3斤)。

這樣的收,一家人連飯都吃不飽。

同時,鹽民燒鹽本,也日益加大。

如今每煎一斤鹽,約耗柴草一斤。

鹽民向垣商購買柴草,每石定價200文,甚至更高。

Advertisement

這樣鹽民每生產一桶鹽,就要多出本數十到100文。

除此之外,鹽民還有許多額外負擔。

鹽場有府派遣的巡監、總巡、巡役。

每個灶戶每月,要給他們孝敬的供俸,高達3000文以上。

鹽民累死累活,生產的鹽,往往連本都收不回,不逃亡才是怪事。

鹽產量銳減,也就理之中的事

“陛下、國師明鑒!”

“國之大利在于鹽,大害在于梟。鹽生利,利生梟,梟生害,害進則利退,而國計窮,民生敝矣!”

熊汝霖聲淚俱下,朝著崇禎和云逍重重磕頭。

四周一片寂靜。

孫傳庭無奈苦笑。

熊汝霖曾經專門找他,痛陳新鹽政弊端。

而他思來想去,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于是只能將這件事擱置,等崇禎南巡之后,再奏報上去。

沒想到這次國師直接把皇帝到了泰州鹽場。

而熊汝霖這個鐵頭,又當眾把這個膿瘡給破了。

這下子該如何收場?

員們也都起了心思。

很多跟孫傳庭一樣的實干員,思前想后,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當中牽扯的矛盾太多,哪有那麼輕松解決?

也有一部分員,在暗中幸災樂禍。

大明的鹽政,是從宋、元舊制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的。

打破一個舊的制,建立一個新制,哪里會有那麼容易?

Advertisement

自古以來,鹽稅就是朝廷最主要的財政收

國師和皇帝腦袋一熱,直接就砍斷了朝廷的這條財路。

還惹出了更大的子。

舊鹽政有什麼不好?

朝廷有稅收,員、商人有銀子賺。

也就是苦一苦鹽丁和百姓而已。

這下好了吧,活該!

崇禎像是被當頭一棒。

悶了許久,他才強打起神向眾人問道:“熊汝霖剛才陳奏的鹽政之弊,諸位可有良策解決?”

大臣們眼觀鼻、鼻觀心,沒有一個人開口。

不是他們沒擔當,也不是怕事。

而是真的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啊!

李標著頭皮說道:“要不,重新恢復灶戶制度?”

站在朝廷的高度,當務之急是要確保鹽產量。

鹽梟、鹽丁的事,反倒不是什麼大事。

要想保證鹽產量,就只能增加人力。

問題是,人從哪兒來?

當然是重新把鹽丁關進墻,實行團煎法,讓他們為煮鹽的奴隸。

孫傳庭看了李標一眼,心說:“李閣老怕是有些老糊涂了,陛下和國師剛才還說要保障鹽丁的權益,現在又要讓他們重新為灶戶,這讓陛下和國師威嚴何存?”

“不妥!”

果不其然,崇禎當即就否決了李標的提議。

這時熊汝霖抬起頭,看向云逍。

孫傳庭知道他的意圖,搶先出聲道:“鹽政關系到社稷民生,需慎之又慎,陛下何不等回京后再議?”

他是怕熊汝霖不知道天高地厚,云逍出主意。

剛才說的這些,哪里有什麼兩全之策?

到時候非把國師給到南墻上不可。

如今也只能暫時放在那兒,下來再另想辦法。

云逍擺擺手,“又不是什麼棘手的事,就在這兒說清楚了,盡快解決掉。”

“的確不是什麼……嗯?”

崇禎話說到一半,立即打住話頭,難以置信地看著云逍。

剛才叔父說,不是什麼棘手的事

大臣們也全都愣住了。

他們絞盡腦,也想不出什麼兩全其的辦法。

到國師這里,了不是什麼棘手的事

孫傳庭苦笑,自己還是低估國師了啊!

“下所料不差,國師果然有良策!”

熊汝霖目灼灼,掌大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