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現代言情 鯨夢 第124章 紙上談兵

《鯨夢》 第124章 紙上談兵

“你們看這臺設備就是我們用來試驗水泥固井管匯30000PSI的裝置!”李桂山指著中間一座大型地管匯講道,“我剛才又試驗了一下,只能維持在20000PSI左右,再高的話就出現各種狀況,而且這些狀況五花八門,實在讓我不著頭腦了!”

固井作業是油氣井鉆井工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封隔井眼的油層、氣層和水層,保護油氣井套管、增加油氣井壽命以及提高油氣產量。

自上世紀初始固井開始興起,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國外的固井技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帶來更高的風險和難度。

由于材料和固井方式上的各種變化,固井管匯也隨即得到了各種的發展。

伴隨著世界對于石油天然氣的需求量急劇增加,世界能源開發從陸地走向了海洋,特別是深海鉆探,這對于固井作業提出了極大的要求。

此次藍鯨號擔負的重任,更是需要在超過三千米深的海底進行作業,鉆探深度更是達到了15000米,如此深的鉆井所需要的固井作業更是超乎尋常,想要讓固井水泥安全順利的抵達鉆井,所需要的力更是達到了巔峰。

如何能夠讓藍鯨號的水泥固井管匯達到30000PSI呢?

這個難題就要從眼前這些看似簡陋的試驗裝置中尋找答案了。

Advertisement

周巖和馮晨一接過李桂山的試驗數據之后,直接坐在旁邊的機上,仔細地看了起來,他們雖然都是設計師,對于這些數據還是有極高的鑒別能力,很快就從中發現了一些端倪。

“老李,這個數據似乎有些保留啊!”周巖皺著眉頭,一邊看一邊講道。

“保留?”馮晨一看著手中的數據,“你的意思是這個實驗裝置還可以提高力?”

“不可能的!”李桂山搖搖頭講道,“我已經嘗試過了,如果超過20000PSI的話,就會出現力不穩的況,甚至會造管,最后引起力失效!”

周巖則是講道:“我說的保留,不是你的試驗裝置,而是海龍船廠之前經過達到過23000PSI的力測試,這個記錄還是你李桂山創造的呢!”

李桂山也沒有否認,“對,的確有這麼回事兒,但那是兩種介質,達到23000PSI的是高,而這次是固井水泥!”

“你的意思是高的管道徑要小得多,所以無論是管道制作還是安裝都相應地簡單一些,對嗎?”周巖問道。

李桂山居然毫不猶豫地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意思!當初的高管道只有一點五厘米的徑,而固井管匯的徑你們也看到了,這不是一個層次的水平!”

周巖則是笑著講道:“的確不是一個層次的水平,但是你可以利用你在高方面的經驗,用在這上面,哪里不行就加強哪里,直到把所有短板消除,總歸會有一個平衡方案!”

Advertisement

李桂山聽周巖這麼說,似乎也有些傻眼,試驗還能用這種方法,如果這樣的話,自己需要制作多管件來啊,是這一條就足以讓自己的試驗期限大大延長,甚至到了藍鯨號試航的時候,自己也夠嗆能夠完這個任務啊。

“周主任,您是設計部的,可能對我們安裝系統不太了解,我們實在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做這些東西,畢竟管匯中所涉及的各種接頭和開關都需要經過特制才行,不是普通的東西,轉眼間就能夠拿出來!”李桂山無奈地講道。

這也算是隔行如隔山了,周巖聽李桂山這麼說,扭頭看了一眼旁的馮晨一。

“馮晨一,你有什麼想法?”

馮晨一看著手中的資料,又看看面前巨大的管匯,然后對兩人講道:“周主任,我覺你跟老李說的都對,其實我們是不是可以更改一下思路,不去否決任何一條可行方案,而是看看是否可以將這些看似走死胡同的方案連接起來,形一個共同的計劃!”

周巖一聽,立即轉向了李桂山,“老李,你說呢!”

李桂山聽了之后也點點頭,“辦法倒是個好辦法,可是怎麼才能夠把這些合適的方案連接起來呢?”

“只要咱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那麼我們就不算是走了死胡同,只有把梯子就可以讓我重新走出去!”周巖拍著自己的腦袋講道,“我們現在先把這個可行方案做出來,然后再去考慮如何實施,你們說呢?”

Advertisement

李桂山雖然覺有些不靠譜,可是他現在的試驗也的確走了死胡同,別說達到預定的30000PSI了,就是20000PSI都無法保證,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說不定真的能走出一條捷徑。

“你們做設計的果然還是職業本,先紙上談兵,再實際作!”李桂山笑著講道。

周巖也不鬧,他更是哈哈一笑:“誰說不是呢,不過這樣也能走許多的彎路,要是紙上談兵都沒法弄,這親自手也就沒戲!”

“這倒也是!我們先回辦公室吧!”李桂山拍著旁的實驗設備講道。

這悶熱的設備里面的確不是人呆的地方,各種設備散發出來的熱量很大,即便前后都安裝了大功率工業風扇也不頂事兒,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幾個人上已經被汗水浸了。

重新回到了那個有些雜的辦公室里,李桂山拿出了幾張自己繪制的圖紙,都是一些管匯的零部件,上面的規格和型號都清楚標注出來了。

馮晨一這才發現這個李桂山不虧是擁有自己工作室的寶貝疙瘩,是這繪圖的本事,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得羨慕幾分。

周巖和李桂山湊在圖紙上,仔細商討起來了,特別是對之前進行試驗的各種管件提出各種的設想,考慮是哪些地方容易出現問題,可是用李桂山的話來講,這麼用說的話,真的說不準到底是否有效。

就在這個時候,馮晨一的目落在了不遠李桂山的休息床上,仍在上面的電腦正在運行屏保,三維管道的運行讓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途徑。

“周主任,老李,我剛才想到了一個途徑,不知道是否能夠把你們兩個人的想法結合起來,順便解決剛才遇到的難題!”

“什麼途徑?”兩人同時抬起頭來,向了馮晨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