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殘疾王爺站起來了 第200頁

《殘疾王爺站起來了》 第200頁

姚黃自然愿意,阿吉回去跟惠王爺說一聲,免得他等。

永昌帝:“老二怎麼沒陪你一起來?”

姚黃哼了哼:“王爺可是從小長在皇宮里的,父皇又賜了他那麼一座大王府,一座五進宅子就讓王爺跟兒媳一樣心花怒放特意跑來道謝,父皇與母后才真要笑話他不夠端重。”

大公主:“二嫂不用解釋這麼多,父皇就是想二哥了。”

姚黃恍然大悟:“這樣啊,那下次父皇再賞兒媳什麼好東西,兒媳推也要把王爺推到您面前。”

永昌帝:“……”

賜婚一事看起來不大,但自打那天之后,從賢妃到妃、福長公主包括同住東所的鄭元貞都在暗暗地盯著姚黃,然后們就發現,姚黃過得還是跟永昌帝賜婚之前一樣,要麼跟兩個公主一起游園游湖,要麼多上康王的妻妾孩子捶丸,要麼單獨陪著惠王散步賞景,最多偶爾也會邀請準嫂子李扶危同游。

賢妃比妃那邊多了一個兒媳婦陳螢,從陳螢那里賢妃了解到,姚黃單獨與時眼里多了一種緒,似是很為陳螢到高興。

這下子,賢妃也高興了,推測姚黃從惠王或是李家那邊得到了暗示,確定皇上屬意康王了!

連惠王夫妻都這麼想,這事還能有假?

賢妃一喜,妃、福長公主也將敵意更多地投向了康王,只待時機再出手。

八月底,永昌帝從大齊四個京營、十六地方都營隨機勾選的共二十萬大軍陸續抵達了北苑城墻之外。

涼州有兩個都營,選兵兩萬,姚黃問惠王爺可否見過這兩萬兵的名單。

Advertisement

趙璲:“不曾,不過你的三個表哥都是今年才派過去的武進士,父皇應該不會勾他們的名字。”

選不認識的,才隨機。

姚黃倒也沒有太失,順勢同惠王爺聊起了大閱武:“四大京營離得近,他們那四萬人來北苑很方便,各地都營的一萬兵馬千里迢迢地趕過來,一路跋山涉水,人與戰馬都有可能生病,如此就要特意預備一批藥材,包括路上損耗的糧草、軍械等等,國庫豈不是每隔三年都要為大閱武多出一大筆銀餉?”

趙璲:“確實會損耗銀餉,但如果沒有三年一次的大閱武,地方都營極易出現練懈怠之弊,兵廢國弱,鄰國便有了可乘之機。”

他仔細給王妃講了大閱武的好,譬如朝廷在決定實施大閱武的國策前便先在各都營派兵進京的一路上修建了幾糧倉,如此避免了糧草轉運之難,將來邊關遇到戰事需要調兵,地方都營、沿途供應糧倉的州府都能及時策應。

更重要的是兵,各地參加大閱武的一萬士兵是皇帝隨機勾選的,他們的閱武表現直接與各都營將領的升遷有關,將領們為了自己的前程不能懈怠練,要練就得保證士兵們的格,也就不能再明目張膽地克扣軍餉、棉等軍需。

士兵們的格、練得到了保證,三年一次的長途跋涉則了調兵實戰演練,演練得多了經驗足了,整兵力便會得到顯著提升。

兵強才能保證邊疆安穩,邊疆安穩了,朝廷才能集中力安民富國。

姚黃不看晦難懂的四書五經或兵法韜略,但喜歡聽父兄們聊軍營的軍務或瑣事,也喜歡聽惠王爺這麼淺顯易懂地給講出來。

Advertisement

“最先想出大閱武的法子的人是誰?”姚黃問。

趙璲道:“前任威遠侯岑老侯爺提出來的,先皇采納不久便病逝了,父皇登基后正式落實了這項國策。”

鎮國公府李家是大齊朝開國時便延續下來的名將之家,威遠侯府岑家則發家于前任老侯爺,乃是兩朝將族新貴。

姚黃欽佩道:“老侯爺厲害,父皇也很厲害。”

早三十年國庫還很張呢,永昌帝就敢撥銀子用在大閱武一事上,不知擔負了多力,就怕銀子流水似的花出去了,兵還沒練

趙璲頷首,父皇與先皇完全當得起本朝的兩代中興之主。

今年的大閱武定在了九月十六,為期三日。

九月十三,慶王持續了三個月的閉門思過終于結束了,一大早天還沒亮,慶王就早早來到永昌帝的寢殿外,跪著請罪。

跪了小半個時辰,汪公公將人領了進去。

今日沒有小朝會,永昌帝正準備吃早飯,看看進來后就跪在地上的老三,瞧著比剛從荊州回來的時候還瘦,永昌帝道:“再給朕講講,你剿匪一役都錯在哪了。”

慶王痛心疾首地說了一通,還是永昌帝在大殿上罵他的輕敵、損兵過多之過。

永昌帝滿意地點點頭:“你還年輕,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別在同樣的地方摔跟頭就行,過來,陪朕一起吃吧。”

這下子,慶王的眼淚是真的流出來了,父皇終于原諒他了,愿意與他同食!

除了同食,永昌帝還給了慶王一個新差事,讓他去京城南營的一萬選兵那邊暫任副指揮使,正指揮使是岑釣。

Advertisement

慶王眼里頓時又燃起了斗志。

妃、福長公主、鄭元貞知道后,雖然不至于一下子就認為慶王又有了希,但還能得到重用,怎麼都是件喜事。

九月十五傍晚,永昌帝在行宮設宴,赴席者除了二十個領兵過來的都指揮使,還有康王、惠王、慶王。

二十位大將殿后,先給永昌帝父子行禮。

涼州來了兩位都指揮使,威遠侯岑連山便是其一。

所有人都看見了,岑連山朝椅上的惠王行禮時,紅了眼眶。

而那三年抗烏之戰中,涼州的另一位都指揮使以及晉州、冀州、遼州的都指揮使都曾與惠王并肩作戰或同聚一堂商討戰,包括來自南州的都指揮使駱衡也曾與十八歲的惠王殿下共蠻敵。

這五位大將沒像岑連山那麼失態,甚至待惠王如待康王、慶王。

可永昌帝知道,三個兒子在諸位將領心中絕不是同等的份量。

第141章

大閱武在北苑外面舉行,有幾場地,君臣都得騎馬過去,后妃等人便繼續在北苑里面待著,姚黃有孕在也沒去湊那個熱鬧。

惠王爺倒是被永昌帝過去了,清晨一早出發,黃昏在永昌帝那邊吃過席才回來。

姚黃跟他打聽今日的兩場比試。

上午比競跑,二十個營分別派出五百人,一百人為一組同時繞著北苑跑圈,每隔一里地換個人接著跑,單組加起來一共要跑一百里地,按照抵達終點的順序計分:排第一的都營計分二十,當了尾的都營只有一分,因為一共五組,最高分可得一百。

下午比箭,二十個營分別派出五百人比試步、五百人比試騎,每人一箭,中靶心記一分,否則無分。若哪個營的一千個弓箭手都能做到箭無虛發,總分便可高達一千。

趙璲:“競跑京城東營以八十五分奪魁,兩項箭威遠侯率領的涼州右都以四百零六分奪魁。”

姚黃:“涼州右都一千個士兵箭,四百零六人中竟然就是最厲害的了?”

趙璲:“嗯,軍營士兵對武藝的考核不如武科舉嚴格,能有四一箭即中足以證明岑侯練兵有方。”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