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殘疾王爺站起來了 第226頁

《殘疾王爺站起來了》 第226頁

永昌帝嗤笑:“好一個犯了糊涂,你可知你這一糊涂,險些讓青峽數千百姓被洪水淹沒田產流離失所?”

說到最后,永昌帝怒發沖冠,站起來指著慶王大罵,驚得百再次跪地叩首,請皇上保重龍

永昌帝早就生過一次氣了,發完這通火便坐回龍椅,靠著椅背仰首發了會兒呆,閉上眼睛道:“按我大齊律法,故意決堤防者,按災輕重量刑,未災者,主犯徒三年。長公主為皇室宗親,可奪爵抵罪,今廢為庶人,罰皇寺落發修行,終不得出。”

長公主的臉上終于落下淚來。

永昌帝繼續道:“慶王知其罪而不報,降爵一等,為皇子卻罔顧百姓命,罰閉門思過三年,終不可朝當差。”

慶王涕淚不止,連連地叩著頭:“兒臣不孝,兒臣不孝……”

永昌帝揮揮手,立即有衛帶走了福長公主與慶王。

散朝后,康王被一位小公公攔住了:“大殿下,皇上召您去書房。”

第159章

書房。

汪公公止步于閣門外,手請康王獨自進去。

康王想到大殿上為姑母然大怒的父皇,還沒見到人先張了起來,怕父皇猜疑是不是他先得罪了姑母,才導致姑母用那麼歹毒的手段陷害他。

心跳如鼓,康王勉強穩住神,低著頭走了進去。

閣東面擺有書桌龍椅,那是父皇批折子看書練字的地方,南邊挨著窗搭了一條長榻,父皇既可以在上面休息,也可以擺上一張矮桌坐在榻上看書批折子。

龍椅上無人,康王用余朝長榻上瞥去,瞄見父皇仰面躺在一條高枕上的影。

Advertisement

康王心中一驚,從小到大他來過無數次書房了,大上午的,父皇只會在生病無力時才會這般躺著。

康王擔憂地看向父皇的臉,發現父皇雖然睜著眼睛,對著屋頂雕梁的眼神卻空無神。

“兒臣見過父皇。”

當父皇終于眨了眨眼皮,歪頭朝他看來,康王連忙行禮。

永昌帝擺擺手,再拍拍旁邊的榻沿:“過來說話。”

康王幾個腳步就停在了榻邊上,瞧著父皇神不濟的樣子,憂心問:“父皇可是哪里不適?兒臣派人去傳醫?”

永昌帝扯扯角,自嘲道:“不用,朕是被你姑母跟三弟氣的,他們為了自己的野心私胡作非為,卻連累朕跟整個皇族都損了面。”

家丑不可外揚,可掘渠這事早在青峽縣傳開了,那麼多百姓都在等著府給他們一個代,狄獻四百里加急的折子也遞了過來,永昌帝總不能為了遮掩皇家丑聞就寒了一位能臣與諸多百姓的心。

皇家有意圖魚百姓的壞種,他作為一家之主就得把這樣的壞種擺出來,重重地嚴懲,讓百姓們知道皇家雖然出了位惡毒的宗親,卻還有一位明君愿意且能夠為他們做主,同時以儆效尤,震懾其他宗親不敢再生黨爭、害民之心。

大義歸大義,永昌帝心里的難是真的,一個是他的親妹妹,一個是他的親兒子,再罪有應得,親自降下懲罰的他不可能轉眼就能放下,尤其是他才抱過不久的三皇孫,稚子無辜,攤上那麼一對兒貪蠢劣的爹娘!

康王聞言,跪了下去,低頭道:“都怪兒臣,如果兒臣能早日察覺姑母的心結,早日想辦法開解姑母,姑母或許就不會走到今日這步。”

Advertisement

永昌帝:“……”

他盤坐了起來,盯著底下的老大看了會兒:“照你這麼說,朕是不是也得擔份失察之責?”

康王忙道:“與父皇何干,父皇日理萬機……”

永昌帝:“行了,起來吧,自己做的惡,與朕與你都沒關系,朕你來不是要怪罪你的。”

康王只好站直,八尺多高的健壯男兒,一下子就了坐在榻上的父皇一頭。

康王很不習慣地后退兩步,躬著腰。

永昌帝沉默片刻,道:“朕就四個兒子,你三弟已經因為爭儲的野心反被連累降了爵位,你四弟還小,就剩你跟你二弟……”

康王馬上又跪了下去,漲紅臉道:“父皇,兒臣愚笨遠不如二弟,您把那位子給二弟吧,兒臣絕不會有任何不甘不滿,更不會步姑母的后塵!”

他早就服二弟的,因為二弟廢了才覺得自己可以跟三弟爭一爭,爭歸爭,他沒想過要用什麼害人的手段,父皇選誰他也都認!

永昌帝點點頭:“你確實不如你二弟聰慧,才學不如,遠見韜略不如,心境界不如,馭下的威嚴也不如。”

接連幾個不如,直把康王說得滿面慚無地自容。

永昌帝:“可他的廢了,一個坐在椅上的皇帝,只能震懾邊的近臣京,更多的地方員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面圣的機會,他們見不到你二弟,就不知道你二弟坐著椅依然威嚴不損,而一旦地方員對你二弟存了輕視之心,他們就敢在為時敷衍了事。”

康王可以被父皇說得愧,卻容不得別人看輕皇族尤其是那麼卓越的二弟,頓時又被父皇口中的那類地方員氣到了,抬頭道:“他們敢!”

Advertisement

永昌帝:“天高皇帝遠,地方敢做的事多了,你姑母為何能想到掘渠,就是因為真有為了貪污治水銀子故意工減料或是手毀堤的地方,這是大的,還有縱親行兇、欺男霸、侵占民田等等,各有各的壞法,如蠶食莊稼的蠹蟲,除不盡的。”

康王:“除不盡也要除,除了一個就能保住一片莊稼。”

永昌帝面:“朕最欣賞的就是你上的這正氣,你不是做明君的料子,卻是個做賢王輔佐明君的絕佳人選。”

終于挨了夸的康王便覺得面皮一熱。

永昌帝:“相信你都猜出來了,朕去年就知道了你二弟才是真正舉薦狄獻以及想出開荒之策的人,他確實沒有爭儲之心,想的只是幫青峽縣、靈山縣以及幫朝廷做些事,但朕也不是傻子,循著蛛馬跡把他給挖出來了。”

“不瞞你說,知道這些事后,朕就了立你二弟的心思,到你被人慫恿去爭狩獵的魁首,朕已定死了立你二弟的決心。”

康王再愧之

永昌帝:“你啊,哪都好,遇到大事就猶猶豫豫沒有決斷了,誰都能推你一把,推得對還行,萬一有人故意把你往坑里推,等你掉進去了再后悔還來得及嗎?”

康王服這樣的批評,他確實就是這樣的人。

永昌帝:“所以啊,朕要把你往賢王上面歷練,讓你去巡渠巡山,一是為了讓你親眼看看你二弟的大才,讓你心甘愿地輔佐他,二是要你在涼州親眼看看當地百姓的干旱缺水之苦、治水能臣的修渠之道,要你在靈山看看真正的實干員從想到富民的法子到落實這個法子一步步要做哪些實事。”

員們慣會寫折子,但折子上的東西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瞎編的,你只有親自經歷過,才能辨別折子的真假。”

“這兩趟差事你辦得都很好,朕很欣。”

康王又紅了眼眶,原來父皇藏了這麼多苦心!

永昌帝最后道:“兄弟手足,你二弟的腦子好使,但他的廢了,所以朕盼著你能做他的,他無法親自去查驗的工事你去替他查,他無法親自去威懾的地方文武你去替他威懾,瞧你這人高馬大的,到時候蟒袍一穿眉一豎,鐵面無私獎善罰惡,朝廷有你這樣的賢王,誰還敢不把你二弟的政令當回事?”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