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恰如天上月 第250頁

《恰如天上月》 第250頁

一片不知名的小葉飛,落在韶音微微凸起的小腹上。

韶音將它捻在指間,迎著仔細看,這麼小小的一片葉子,一眼到頭,卻又永遠都看不盡。葉脈沿著清晰的主干向著邊緣延,一枝蔓出一、一斜出一杈、一杈復生一葉,循環往復,無窮無盡,似乎蘊藏了八部眾生,三千世界。

韶音看著這片小小的葉子,忽然生出一種類似于慈悲的心境。

已經全然不排斥做一個母親了

最初是李勖的喜悅染了勉為其難地接,心里暗想,若是生出個小李來,似乎也沒那麼教人討厭。

而此時此刻,忽然明白了從前為何不喜,因也就明白了如今的欣悅。

母親是被依賴的對象,依賴是這世上最難擺的束縛,年輕的郎滿心滿眼都是綠野里自在清風,不得這些

可如今已經不一樣了就在不知不覺間,猶如換般自然而然,發現自己小小的肩膀可以擔起許多事,的手里掌握著許多人的命運,這個人也被許多人直接或間接地依賴著——這覺并不壞,甚至有點令人著迷。

或許自由原本就有兩種面目,有風的自由,也有土地的自由。

Advertisement

韶音如今想做土地,承著也創造著,孕育著也累積著,寬仁廣博,厚德載

胡氏老遠出來迎后跟著一群婦人,們都是亡故士卒的眷,被韶音從京口遷到此,一面在慈育堂中做工管事,一面養育自己的孩兒長大人。

韶音沒有看錯人,胡氏做事爽快利落,一不茍,將春在堂管理得井井有條。

其余婦人不似開朗,畏懼不敢近前,卻都挨個支使孩兒到阿雀那里,個個手里提著小筐、端著簸籮,里頭裝著滿滿當當的時令土產和補養胎之

胡氏陪著韶音看了堂中幾,行過一片丁香園,來到義方院。

“義方”之名取自《左傳》,“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之意,這里從前是韶音的琴苑,最是清幽安靜,如今剛行到門口就聽到一陣熱鬧的音。

韶音微笑著向里面去,只見十來個總角小一圈,正在花架下做游戲,他們一邊拍著掌,一邊整齊地唱著歌謠,聲稚清越:

“言傳教寸不離,酒肆東西不用提。

不怕貪得千金裘,就怕竊國喂胡敵。

千金妖娃據廟堂,牝鳴晨九鼎移。

Advertisement

禍胎呱呱落地日,萬戶千村燒紙。”

韶音腳步頓住,臉微變。

言傳教寸不離,謝也,酒肆東西不用提,津也。

這歌謠的意思是……謝津通胡,謝弄權

胡氏看出不對,趕道:“夫人勿怪,小兒不懂事,他們還未開蒙,整日里只知道胡耍,這又不知是在哪里學來的混話!”

不識字,也不懂什麼司晨,還以為是“禍胎”二字了韶音的楣頭。

鄉野小兒的歌謠本就俗不經,什麼樣的詞都有,幾天換一茬,最初也說過幾句,后來一忙起來就忘了再過問。

胡氏心里忐忑,一邊瞪向義方院的管事,一面賠罪:“夫人息怒,回頭一定好好教訓這些不懂事的小混蛋!”

韶音擺手,“孩子不懂事,不必如此。”沉臉問那管事,“這歌謠是誰編的”

管事仆婦早就嚇得不行,話也回得磕磕絆絆:“回、回夫人的話,婢、婢也不知,大概是從外頭聽來的。”

喚幾個年歲稍大些的小詢問,都說是從街上聽來的,就這幾日的事,別的孩子都這麼唱,他們也跟著學,再問是哪家的孩子,就沒有一個能說清的了

Advertisement

韶音心里約有個猜測,教龐遇去查這歌謠的來源——孟暉提著臭蒜頭去了荊州——重點查曾經與王氏聯手起事那幾家。

回程途中,阿筠細心安:“那歌謠句句都是無稽之談,一聽便是小人的編排,小娘子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黑白亦有公論如何是幾句謠言就能左右的想來過不了幾日,背后搗鬼之人就能揪出來,屆時真相大白,這歌謠自然就不會再有人傳唱了”

韶音笑道:“不必擔心我,我沒放在心上。心底無私天地寬,我如今經了多風浪如何還能在意這些微末小事。”

阿筠心里稍安,一口氣還沒松出去,車廂忽然劇烈地搖晃了一下,方才安穩行駛的并車急剎住,車的人不防,猛地向前一撲。

阿筠嚇得臉都白了急忙去扶韶音。

韶音也是被這個急剎嚇了一大跳,好在車廂里鋪了厚厚的墊,四壁也掛著的氈毯,又素來靈活,手臂撐住了沒什麼大礙。

“夫人可好”

龐遇在外頭問。

“怎麼回事”

韶音掀開車簾,向著前面去。

夜幕四合,晚燈未張,街衢巷陌、屋宇市肆都籠罩在一片混沌之中,天是非黑非白的幽藍。

“是城南那群乞兒,似乎為人追趕,慌不擇路,這才驚了夫人的車駕。”

龐遇話音落下,韶音已經看清了追趕乞兒之人。

一隊黑家仆在黯淡的天里無聲行進,腳步快而穩,沒有大聲吆喝,也沒有奔跑追逐,只是盯著前方四散逃走的乞兒,沉默無聲地行進。

領頭之人看見并車前頭的徽幟,似乎愣了愣,走到前來,卻是謝五。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