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恰如天上月 第255頁

《恰如天上月》 第255頁

朝中諸人既然以他為首,便要拿他祭旗。

甲兵踢踏登堂,堂上吵嚷聲驟落,諸人倒是凜然無畏,齊聚到庾悅旁,形一道厚重人墻。

庾悅分開眾人,從容走到他們前眉目間盡是慷慨,朗聲道:“庾某早就料到今日當有一死以殉國,死有何懼諸位同僚,庾某先去一步!”

說著便往龐遇的佩刀上撞。

后諸人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赴死早就一把拽住,顧衡蓀熱淚盈眶,激憤道:“庾公之心天地可鑒,為社稷故,生死以之!如今已到了我等捐軀赴國難之時,列位還等什麼天下無道,當以殉道!”

“對慷慨赴死以殉道!”

剛剛安靜下去的殿堂再度喧嘩起來這些人個個膛,步步直刀鋒,竟然得甲士接連后退。

韶音看了眼龐遇,龐遇當即喝了一聲“拿!”

甲兵得令,洪水開閘一般沖人群。

這堂上員連同隨之而來的掾屬書吏,約有百二十人,堂上甲兵足有二百之數,堂外還有千人,兩兵控一,很快就將他們挨個制住,分散開來整齊地列了橫縱三隊。

韶音素手一揚,阿筠立即遞上名冊。

Advertisement

“想死還不容易”韶音笑著揚了揚手里的名冊,“你們別急,待會兒我挨個點名,一個都不會落下。不過,在送諸位下九泉之前我得將話說了,好歹教你們做個明白鬼!”

走下榻來長曳地,緩步在這些男人間穿行。

“我謝韶音是個明磊落的郎,喜歡打開天窗說亮話。我之監國,的確前所未有,爾等無能,卻也空前絕后諸君之中但凡有一人能扛起社稷重任,這監國之位也不到我來坐。適才你們說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我倒要問問,爾等有誰做到了安邦定國是庾府、顧尚書,還是張廷尉這話原樣奉還給諸位。”

韶音說到這里忍不住發笑,挨個打量這些大義凜然的窩囊廢,搖頭道:

“咱們心里都清楚,今日聚釁,絕非是為了什麼江山社稷、禮法綱常,不過是為了泄私憤罷了。自國朝東渡,門閥與司馬氏共天下由來已久。而今天地翻覆,朱門紛紛凋零,唯我謝氏獨善其,你們看得眼熱,心里妒恨,我能理解。”

“可是這有什麼辦法呢”韶音勾,“王敗寇,古來如此,諸君頭前已經垂死掙扎過一回,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與祖宗有了代,如今卻還不死心繼續做些狗祟之事,這可就教人不齒了!”

Advertisement

“你們一定是想說,謝氏勾結胡人,德不配位吧”

韶音回眸看向王灃,提前堵了他的話,“謠若能為信,還要刑名做什麼律博士,你說是也不是哼!大晉能有今日,謝氏、王氏、庾氏、郗氏……咱們各家都有份,你們有什麼資格跟我算賬,你們算得清麼!”

“風長宜放眼量,諸位,江左初定,中原故土未收,該是向前看的時候了。”

韶音走得有些酸,扶著凸起的小腹,重新坐回上座,打量一會兒各人的臉,淡淡道:“沒有規矩不方圓,爾等今日造次,皆因我從前過于寬縱,若是不加懲罰,你們必定不會長記!來人,給我將煽謀逆的賊子庾悅斬了!”

“諾!”

龐遇應聲揮刀,還不待庾悅再說什麼,也不待旁人為他分辯——庾悅的腦袋已經與軀分了家,腔子里的熱濺了顧衡蓀和王灃一臉。

韶音不給他們一一毫反應的機會,厲聲道:“拔刀!”

“唰”地一聲堂下甲兵刃之聲合一道摧心摧肝的銳嘯,韶音笑道:“方才你們不都嚷著要以殉國麼現在,本夫人就給你們這個機會!刀刃就在那里,你們撞吧!今日誰死在這里,我敬你是條漢子,必定為你請封,極盡哀榮——你們怎麼還不撞”

Advertisement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堂上這些人的本就十分有限,方才那慷慨激昂的勁頭一過,再目睹一回庾悅之死膽氣早去了一大半,維持站立已屬不易,哪里還有撞刃的力氣。

韶音存心辱他們,命阿筠拿上名冊挨個點名,每點一人都要問一句:“汝生乎”

待到全部問過,阿筠已經口干舌燥,而堂上濟濟冠,竟都無一例外地用行做出了回答,好死不如賴活著,茍且生,他們最是擅長不過。

韶音不由哂笑:“留諸君在朝中也算是屈才了,若是派爾等帶兵打仗,定能將傷亡降到最低。”

那王灃倒是能屈能,老臉一垮,當即哭了起來“夫人仁慈英斷,句句坦誠,實令我等愧疚,悔不該聽信人挑唆,險些釀大禍啊!……”

庾悅剛死就人,可見好死的確不如賴活。

王灃五投地請罪,效仿者眾。

要臉的只是跪下,沉默不語,不要臉的競相嚎哭,攀比誰的嗓門更大。

“欸”,韶音語調上揚,莞爾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諸位都是朝廷的棟梁之材,此事就此揭過,既往不咎。”

哭聲戛然而止。

“夫人英明啊!”

“多謝夫人!”

……

很快,堂上又掀起了第二波哭聲這回的聲音比第一波又洪亮了不,一聽便是心里有底、膽氣雄壯之音。

韶音恨得牙,咬著牙,又清脆地補了一句“不過”。

“不過,你們也不要以為,朝廷離了你們就轉不得了!龐遇,將人帶上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