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恰如天上月 第316頁

《恰如天上月》 第316頁

姚崇虎勾起鼻子,鴟鸮一般嘿嘿地笑了起來。

黃河上濃的夜像是一片蒼黑的霧氣霧氣之中,似有十萬大軍正朝著岸邊而來。秦軍上下皆瞪著眼睛死死盯著對岸的靜,然而,直到后半夜,晉軍還遲遲沒有現,岸上荊枳叢中時有野麋和狐兔竄出,安靜得異常。

姚崇虎心里忽然涌起一不祥的預,臉上出焦躁之

魏雉道:“大司馬不必憂心,我們在潼關還留有三千守軍,即便晉人真的改了主意,強攻潼關一時半會絕對打不下來,我們回兵還來得及。”

姚崇虎勉強按捺住心煩意,咬牙吩咐左右:“教探馬去看看怎麼回事。”

這邊的探馬還未揚蹄,后方的守軍就已經慌里慌張地奔到此報信。

“不好了……不好了!晉軍、晉軍渡河了!”

姚崇虎心里咯噔一聲,待聽清了這話之后,卻又到分外疑,“渡河了渡河不是正好”

第141章

掩映之下黃河與渭水的湍急水流中漂過一塊塊不起眼的黑巨石,這些石頭型狹長如江豚,在仄僅容一只羊皮筏子的隘口排起了一字長隊。

槳板拍打河水的嘩啦聲在呼嘯的風聲里消融無痕,它們一只接著一只,不聲不響地迅速通過。當進渭水寬闊的水域后,石頭們猶如龍躍大淵,立即從原先的一字豎排陣型變換為寬闊的方陣,行進的速度明顯加快,渭河中陡地豎起幾排浪花墻。

Advertisement

過了許久,渭河邊上駐防的秦軍才發現了水中的異常,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七八舌地議論起來。

“快看!那是什麼東西”

“好像是……大魚”

“魚能逆流游得這麼快”

“這你就不懂了吧,逆流才符合魚的習!”

“不對,不對!”一個上了年紀的卒子直搖頭,憂心忡忡道:“哪有這麼大的魚,這年頭不太平,別是什麼怪。”

一聽“怪”二字,卒子們不約而同地起了一皮疙瘩,同時也被這話勾起了好奇心,仗著人多膽氣壯,一伙人點了火把,擁著先前說話的老卒往岸邊去一探究竟。

借助火的照亮,秦卒赫然發現,水中怪的脊背泛著青黑的澤,呈現出牛皮般的質

“夔牛,這就是夔牛!”有人忽然想到了這個詞,說得言之鑿鑿。旁立刻有人追問:“夔牛是啥”這人得意地撇撇,指著水面道:“上古神,頭上無角,每出必伴風雨,肯定是夔牛沒錯了!閔三,我說的對吧”

閔三就是先前那個老卒。

這邊吹著牛,那邊已經有大膽的士兵朝著怪了一箭,箭矢穿不的皮,啪地掉在水里,聽聲音的確類似牛皮,空鼓的牛皮。

Advertisement

一聽到這聲音,閔三禿禿的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他也是個土生土長的關中人,只見過羊皮筏子和普通的木槳船,不過,他這人好友,早年間從行腳商人那里聽說過南人極善造船,船只種類五花八門,炫人耳目。據說,他們作戰時常將牛皮蒙在船上,用以抵擋兩岸的擊。

“不好!是晉軍!”

這個念頭一從心里閃過,閔三便驚恐地出了聲,隨后高聲大喊:“是晉軍!快去報信啊!晉軍渡河了!”

“瞎他媽嚷嚷什麼一群沒用的東西,整日大驚小怪的!”守將在氈帳中打盹正香,被這聲大吵醒,心一下子拎到了嗓子眼。他故作鎮定,一邊罵罵咧咧一邊飛快走到近前,“晉軍又不會飛,隘口那麼窄,哪來的晉軍——”

聲音戛然而止,守將被河中忽然冒出來的那麼多頭“夔牛”驚呆了。

“不可能,這怎麼可能呢……”守將在一瞬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渭水自西向東奔黃河,有天然礁石形的隘口,形狀深窄狹長,本無法容納普通船只經過。如今汛期還沒有過去,這段水流格外湍急,隘口存在一斷高度差,更是猶如一小掛瀑布一般,想要從黃河進渭水還要逆流而上,難度堪比登天。是以,守將寧可懷疑自己的眼睛,也不敢相信晉人真的渡河了。

Advertisement

“快,去坂津報信!閔三,你立刻去潼關請援!”守將終于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發出命令的聲音有些抖。他的目追隨著渭水中的晉軍,看著晉人的一艘艘怪船逆流而上,在連天的風濤中劈波斬浪,一路向西。

西方,氐人都城的方向,渭水可直通長安北門!

一個浪頭拍到岸邊,冷的河風里,守將不自地打了個哆嗦。

秦祚危矣。

他渾一凜,大喝一聲:“其余人,隨我撤往長安北門!”

秦軍再次與晉軍賽跑起來,這已經是今夜的

第2回 了。

第1回 是從潼關趕往坂津,準備給晉軍一個迎頭痛擊;

這一回則兵分三路:渭水守軍在岸上狂奔,希能趕在晉軍之前通知長安;姚崇虎則氣急敗壞地從坂津往回趕,他周謀劃了數日,率領大軍奔波了百里,提心吊膽地等了大半夜,最后竟然等來了晉軍溯渭水關的消息。

姚崇虎得知此訊時的第一反應與渭水守將一模一樣。

這也并非是他的疏忽,據以往的經驗,守黃渭只要幾十人就已足夠。

此地坐擁天險,歷來從未有哪只軍隊能從這里進關中即便晉人有舟楫之利,幾萬人的船隊排一字長龍挨個進隘口,那麼大的靜,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潼關守軍發現。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