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恰如天上月 第323頁

《恰如天上月》 第323頁

那正是被秦人擄掠到長安的燕人王座——金蛇寶座。

慕容景眼中溢出熱淚,忽然袍下拜,伏在地上泣不聲。

李勖笑著走下座,手去扶他,他執意不起,叩頭道:“小子不幸淪落異鄉為質,十二年來奴婢膝,不曾有一日直為人!而今金城王大權在握,在朝中基已深,儼然以太子自居,小子縱得自由,恐怕也是有家難回!太尉乃當世英雄,堪為天下之主,求太尉助我回國奪位,慕容景若有繼承大統之日,自當率燕稱臣,世代效忠太尉!”

李勖將手收回,負到后,打量著他淺金的頭顱,笑道:“扶危濟困,君子之道,李某正有此意。不過,眼下卻有一件煩心之事,令李某一時手不得,還足下能助我一臂之力。”

第144章

前三日,關中三郡全部平定,整個秦境,除了數陵邑仍有零星的秦軍在負隅頑抗外,其余大部已經盡李軍囊中。

九九重這日,李軍釋放了在北宮的符氏宗親、外戚等胡人豪強,因這日又是大晉太尉李勖的生辰,雙喜臨門,李勖在行轅大擺筵席,親自安這些昔日的貴族。

一日之,從階下囚變為座上賓,這些應邀赴宴的胡人皆有劫后余生之,心里如何想另當別論,表面上無不激涕零,爭先恐后地向李勖表忠心。

Advertisement

他們的家人提前得到消息,早就備好了厚的贖金,以賀壽之名將沃的土地、擔的糧食、群的馬匹牛羊、一車車的金銀珠寶和心挑選的妙齡子獻上,李勖婉拒了那些人,余下全部笑納。

筵席在傍晚時分接近尾聲,最后一杯酒,李勖起祝道:

“你們在北宮的這些天里,家人都很憂心,時常有人拼死闖行轅,請求我饒恕諸位,其中不乏耄耋老者和沖齡小,我深,因此便沒有追究他們不遵軍令之罪,將他們全部赦免。自古華夷兩分,彼此仇視已久,然而,我觀諸位,亦見忠孝仁義,可知普天之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無分華夷。”

話到此,李勖揮手示意,立刻有侍衛手捧一只只金盤

李勖指著一只金盤道:“這里面盛有兩樣東西,一為玉璧,二為益州所產的蜀錦。我們漢人有句話,做’化干戈為玉帛‘,今日便將玉帛賜予諸位,萬天下干戈就此息止,無論華夷,百姓皆安。”

李勖沒有食言,筵席后即放他們各自還家。第二日一大早,這個消息就在長安傳遍,雖然戒嚴還未解除,胡民們心里已經安定了不

宗室符惠私下與姚氏族長姚昌道:“李勖若是真心接納我等,就不會只要我們的財而拒絕我們的人,他不愿與我們氐人通婚,眼下懷恐怕也只是權宜之計而已。”

Advertisement

姚昌把玩著手里的蜀錦,將那華麗而的布料去,沉道:“此人不同于尋常武人,城府深沉,笑里藏刀。眼下不是輕舉妄的時候,我等還是要靜待時機。”

符惠點頭道:“漢人說,富貴不還鄉,如錦夜行。李勖如今還不是皇帝,江左又遭了災荒,我估計,他在長安居留的日子不會太久了。”

姚昌翹起小拇指,用上面特地留著剔牙的長長指甲將蜀錦劃出一道口子,他看著符惠,順著那小口,將整匹帛布撕兩半。裂帛清脆,符惠面猙獰,會心一笑。

二人輕輕盞,一同饒有興味地觀賞起了庭前歪七豎八的衰草,一小旋風著地皮打起圈,風圈越旋越大,草叢如一片黃海,起圈圈漣漪,斷枝枯葉卷在其中,隨風扶搖直上。

長安的這風很快就刮到了平城。

魏主元健著羊角風中盤旋的沙礫和葉,眉宇鎖,憂深重。這一年來,他一直切地關注著關中的戰局,晉人在一年之迅速滅掉了國力鼎盛的西秦,著實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震

“不知道這風能刮多久,會不會從關中刮到河南。”元健說著,收回目,殷切地看向對面之人。

Advertisement

一年前,晉軍興兵伐秦時多數人皆以為晉軍必敗無疑,唯有對面之人鐵口直斷,“氐人守不住關中了。”

元健對這位智慧過人的漢臣一直都很信重,經過此事,更是將他視為能夠輔佐自己一統宇的良相如今李勖接手關中,晉軍兵鋒遙指河南,威脅了魏河套地區的安定,元健心中不安,短時間卻又沒有足夠的實力與之一戰,是以愁眉不展,急于知道韓嵬的看法。

韓嵬生就一副奇人之相年逾五旬,滿頭銀灰,面上卻無一皺紋,雙目炯炯若電。

力十分健旺,語速也要比尋常人快,聞言從容道:“依臣之見,這風不僅刮不出關中,還會將關中刮。李勖滅了氐人,不過是為我大魏奪取關中之地掃平道路而已。”

元健面上愁一舒,“請韓尚書為朕釋疑。”

韓嵬綻出一個篤定的微笑,他能做出這個判斷,絕非是信口開河,而是基于對關中和江左局勢的反復推敲。

元健是一位對漢人文化十分有好的君主,他是鮮卑人,本姓拓跋,為了推行漢制、移風易俗,率先改國姓為元。自即位以來,元健不拘一格啟用漢臣,參照漢人的制和租調推行改革,在河套地區勸課農桑,新興的魏在他的治理下日漸興盛,如今已有了逐鹿中原的力量。

沃的河套地區接壤秦境,正是元健憂心所在,韓嵬想到此,便用種地來打了個比方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