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福娘嬌妻 第49頁

《福娘嬌妻》 第49頁

福娘窩在他懷里,正拿著他從省城給帶回來的銀釵細細打量,對著釵頭的梅花看了又看。

張柏不知該說些什麼,他一直承諾要讓福娘過上好日子,但沒想到的是,才嫁給他多久,福娘就吃了這麼多苦。

福娘似乎察覺到了他的心緒,輕聲道:“夫君,你跟我說說,這幾個月你在府學可有發生什麼趣事?”

張柏心里幽幽嘆氣,一邊給著頭發,一邊撿了些有趣的事說給聽,說到他險些被同窗陷害,福娘張地坐了起來,擔憂地看著他。

“沒事的,后來查清了。”素著一張芙蓉面的福娘,杏眼睜得大大的,比起平日里多了分稚氣,張柏被到了,拿手指輕輕挲著的耳垂。

綿的一塊在他帶笑的目中飛快紅了。

“看來我爹說的是真的,夫君以后要更加小心才是。”福娘抓住他的手,正道。

努力做出嚴肅正經的樣子,但通紅的小臉還是出賣了自己。

張柏點頭,被逗笑了,忍了忍還是笑出了聲,福娘惱怒,撲上來捂住了他的嗔道:“我在跟你說正經的,你干嘛呀?”

Advertisement

張柏被不疼不了兩下胳膊,裝作吃疼的樣子皺了皺眉,抱著哄道:“好了好了,不逗你了。”

“福娘,你怎麼這麼好呢?”他埋在的頸窩里,嗅著發間的香氣,悶聲道。

盡管他沒有說出口,福娘也能明白他的心思,安靜地在他懷中,聲道:“夫君,我真的不覺得辛苦,爹娘平日里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管呢?而且,我很喜歡做糕點,你別擔心。”

他的臉,“咱們家里以后就要靠你啦。”

并不擔心張柏不能撐起這個家,擔心的是,張柏會把自己上的擔子看得太重,最后把自己垮。

張柏手指纏著的一縷烏發,心底也被說得無比,他輕輕閉上眼,想著將來該怎麼辦。

父親的這個樣子,以后定不能干活了,且必須得有人照顧他,兩個弟弟又還小,母親和福娘兩個婦人,早晚有累垮的一天,若家中出了什麼事,他又遠在省城無法第一時間趕到。

倒不如……

他心里有了初步的主意,打算明早去問問娘再做打算。

現下嘛,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人趴在他上,張柏的手順著的長發往下,輕輕放在了不盈一握的腰間,目漸漸深沉。

Advertisement

久別勝新婚,何況他們本就是新婚,張柏勾一笑,翻在了下面,惹出一聲驚呼。

寒冬臘月,床帳里卻溫暖如春。

翌日一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張柏給母親和妻子盛了粥,坐下問起楊氏家中還剩多銀子。

楊氏不知他想干什麼,心里飛快盤算了一下,回道:“大概還有十兩左右。”

張柏點點頭,“那也夠了,前頭旬考歲考賞的銀子我都攢起來了,也有小二十兩,這回一起帶了回來。”

楊氏還納悶他問這個干嘛,福娘心里卻有了猜測,有些驚訝地放下了筷子。

張柏把碗里的白水蛋一分為二,分給兩個弟弟,和楊氏商量道:“娘,不如我們搬去省城吧。”

楊氏愣了,想了會兒問:“大郎,你這是什麼意思?咱們在這兒住的好好的,干嘛搬去省城?”

張柏正道:“兒子是這樣想的,眼下爹和弟弟都需要您照顧,我又常常不在家里,怎麼放心這一大家子?搬去省城,以后家里有事,我也能立馬知道。”

福娘也輕聲替張柏解釋道:“娘,我也同意夫君說的,我手里也有些銀錢,咱們去省城租個院子,再找找有沒有合適的商鋪盤下來,以后您也不用去街上賣點心了,再好不過了。”

Advertisement

夫妻倆默契地對視一眼,張柏低頭一笑,撓了撓福娘的手心。

楊氏皺著眉,心里也被兒子兒媳說得有些搖。

但是聽人說了,省城可不比這小小的長興縣,不是什麼人都能在那兒混的下去的,老實了一輩子,和老頭子做過最大膽的決定,就是為了送大郎讀書搬來縣里,這回再讓去更遠的省城,確實有些怕了。

“你們讓娘再想想,這事太大了,娘不敢決定。”楊氏嘆口氣。

晚上跟張得貴說了大郎和媳婦的想法,猶豫道:“大郎和福娘說的是在理,可咱家就是個田里刨食的,怎麼敢去省城嘛!”

張得貴也吃了一驚,他不料兒子兒媳想法竟這樣大膽,仔細想了想,又覺得他們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

樹挪死人挪活,人這一輩子,本就該往高走才是,大郎兩口子有遠見,反倒是他們,被箍住腳步了。

他一拍床沿,一錘定音,“那咱就進城!看看到底能不能混出個名堂!”

第30章 新一年 年年歲歲,團圓安康。

屋子里, 張柏在屏風后洗漱,福娘將他換下的服疊好,發現他佩戴的荷包有些舊了, 于是找了針線和布料出來, 打算幫他做一個新的。

等張柏披散著一頭發出來,瞧見在燈下刺繡,皺眉道:“福娘, 明天再做吧, 太暗了對眼睛不好。”

福娘笑了笑,答應下來, 招手讓他過來, “你瞧瞧,哪個好看?”

選了兩個, 一個依舊是原來的月白,還有一個是稍顯穩重的靛藍,張柏選了靛藍的,笑道:“這個好, 正好和我那石青長袍相襯。”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pm/h6g9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