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言鬧得沸反盈天,起因莫過于一大奇聞。
剛殯天的病貓皇帝詐尸了!
然后又因行宮走水,被活活燒死了!
這個死了重活,活了重死的傳聞實在離奇,很快震撼了街頭巷尾。
百姓素來對解釋不了的事諸多演繹,公儀赫律當年所為并非不風,因此連著他的名字說的最多的,就是“報應不爽”四個字。
而若是對這個“報應不爽”興趣,只需隨便找一間茶館,就能聽說書人講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
話說,二皇子不等老子涼就上位,結果被詐尸的老皇帝直接下了大獄。
接著沒幾天行宮一把火,直燒的宮里沒了管事的。
朝堂大,群龍無首,一直代理政事的太傅大人容衍,一孝監了國。
說來這太傅出現的時機也甚蹊蹺,有人親眼看到行宮大火那日,他從行宮里出來,錦華服,形如鬼魅。
圣上薨逝疑點重重,皇室宗親流言洶洶,攻訐四起。
這韜養晦的太傅大人,忽地一改往日,異行者貶,異言者罪,變作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臣賊子。
幾日人心惶惶,連外城的百姓都紛紛議論,大雍這是不是要改姓時,被遠封善磲城的大皇子公儀灝,突然班師回了朝。
公儀灝帶著衛軍包圍了皇城,手持當時親封的諭令,當庭怒斥佞臣容衍禍朝政,假傳圣旨。
當日以封地善磲的名義,將他調離盛京,不過是為了太傅自己的狼子野心。
隨著這封假圣旨落地,這個風霽月的太傅大人,其虛偽面貌終于昭然示眾。
當年公儀赫律奪權,容衍為求茍活,迅速摒棄舊主,攀攏新王,從大皇子太傅,變做了二皇子的太傅。
大皇子既然殘,被他看做扶不起的阿斗,所以這些年,他一副心盡數栽培了二皇子,只盼有朝一日登頂帝師。
誰料,這一出死而復生的大戲,直接讓他多年汲營竹籃打水。
故而容衍不甘錯付,便放火燒了行宮,直接來了個弒君篡權。
順便,二皇子出也公之于眾,乃是一不知哪尋來的山間棄嬰,并非什麼皇室脈。
而大皇子公儀灝,竟是在先帝靈堂大火中失蹤的小太子,這些年姓埋名,忍辱負重,只為一舉滌佞。
一番力挽狂瀾后,容衍當庭伏罪,被判梟首。
公儀灝順利執掌大權。
除了門閥世家關心其中因果,大部分人都聽的云里霧里,只道如今公儀灝上位是眾所歸。
名正、言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太子殿下雖有殘,但如神臨世,恰如其父當年風姿。
天佑大雍。
這一段“圣主有后,臥薪嘗膽”的新鮮話題膾炙人口,在茶館酒樓里正是口口相傳的時候。
祝箏在茶樓聽見這幾日發生了什麼時,以為自己聽岔了名字。
抓住一旁的說書人,問他剛說的故事里“被判死罪的謀逆臣”是誰?
“太傅容衍啊。”
說書人笑道,“姑娘,我看你在這站了這麼大會兒,怎麼全都白聽了?”
天上白日恍恍,祝箏被曬的眼前虛晃,踉踉蹌蹌地往祝府跑。
祝府門前正值鞭炮齊鳴,祝老夫人站在青煙中喜氣洋洋地咳嗽,見著祝箏連忙招手。
“你這丫頭又跑哪去了?新皇登基,你姐姐也快要臨盆了,圣上要接我們商量封后事宜,宮車已經等我們大半天了。”
自上次在這個門口一別,不過月余,祝箏再沒聽過容衍的半點消息。
朝廷,他肯定又會忙起來。
想著,沒消息或許也是好消息。
可事怎麼會變這樣,是等不到任何消息才忍不住去街上打聽,卻聽來這樣一個晴天霹靂。
祝箏臉蒼白無,抓住祖母的手都在抖。
“他在行宮里對嗎?他那麼聰明,肯定在籌劃什麼不得了的事,不可能是他們說的那樣……”
祝老夫人見祝箏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誰?”
“對,阿姐肯定知道發生了什麼。”祝箏語無倫次道,“我們進宮,現在就進宮,肯定還來得及……”
宮車出發時,祝箏的思緒還飄在空中,以至于前面的馬突然發狂時,還在出神。
凄厲的馬鳴聲灌腦中,馬車突然疾馳而出,失控要往城墻上撞的時候,一旁的祝老夫人突然一個撲,把祝箏抱在了下。
祝箏兩眼一黑,最后想的是……這好像是祖母第一次抱。
不多時,聶如柯率衛隊趕到,只發現了一地馬車的殘骸,地上兩個昏倒的人抱在一起。
祝老夫人摔斷了骨,回到府上養傷時高燒不退,一直說胡話。
祝箏守在病床邊上,被抓著手,聽說了很多聲“對不住”。
不知道在說對不住誰。
三日后,祝老夫人重傷不治,撒手人寰。
皇帝駕崩是為國喪,全國上下皆要掛滿白幡,而祝府門楣上掛的,像是遍地白花中的毫不起眼的一朵。
靈堂里,鳴翠端來一碗粥,跪在一旁。
“小姐,稍微吃點兒東西吧,再這樣下去人要垮了……”
祝箏呆坐著沒靜。
鳴翠語帶哽咽,“小姐……你要是病倒了,府里就真的沒人了……”
半晌,祝箏接過碗,舀起粥木然地塞進里,嚨里像塞著一團棉花,吞不進,咽不下,但還是努力吃著,直到再塞不進一粒米,俯在一旁猛烈地咳嗽起來。
鳴翠見狀落淚,還想說什麼,只見祝箏了臉,面如紙地擺了擺手。
“鳴翠,我想一個人待會兒……”
偌大的靈堂里停著一口漆黑的棺木,一個形只影單的孤在燒著紙錢守靈。
月灑下一地慘白,照在一白上,像是披上了一層寒霜。
細想這幾日發生了什麼,祝箏竟覺得恍惚的很,烏黑的眼睛泛出干的空。
一個人持了喪事,描了新的牌位,放進祖母念叨了一輩子的祠堂里。
只記得一生下來,祖母就是祖母了。
周氏還在的時候,祖母常掛邊,自古慈母多敗兒,對祝軒祝隆也不謂不嚴格。
只是后來祝軒意外夭亡,把補足的心思放在了祝隆上,矯枉過正,一路養到了無法無天。
這個老太太,一輩子都活在“愧對祝家列祖列宗”的詛咒之下。
甚至,都不姓祝。
祝箏寫靈牌的時候才知道,姓顧,顧月娥。
描完這個略顯陌生的名字時,祝箏忽然記起一件極小的事。
年時在滿廊下玩,或許是祖母那日心好,或許是因為別的,總之見祝箏拿了一把黃絨草,就忽然把到了前,教擰花扣。
“順指尖,繞兩穿,井字并小花籃。”
邊教口訣,邊講自己做孫媳婦時的事。那時祝府還沒發家,常坐在燈下用黃絨草冒充金,做金花盤扣,再將裳漿洗的板板正正,一顆一顆的牢牢的。希的夫君面干凈,即便低一品,站在任何豪門貴戶里的郎君面前,也不要因為羅裳覺得遜人一籌……
秋風吹,樹影,祝箏忽然站起,去廊下拔了一把黃絨草。
“順指尖,繞兩穿,井字并小花籃。”
擰了一捧金花扣,放一排,排在了顧月娥的棺木上,然后開始控制不住地落下淚來。
祝府待著是沒教人那麼自在,祝箏也過不皮之苦,但從來沒敢詛咒過祖母半句。
甚至在年夜祈福時,還真誠懇切地求過菩薩娘娘,一定要保佑的祖母長命百歲。
因為祝箏心里明白的很,只要有祖母在,祝府才是們的家,即便是們沒那麼喜歡的家。
祖母不在了,這樣的家便也沒有了。
厚地高天,來路茫茫。
從此,便再無安立命之地了。
月迷蒙,門外白縞晃,靈堂之上忽然起了些聲響,祝箏剛一抬頭,就被個人抱在了懷里。
隔著淚眼過去,朦朧間以為在做夢。
“阿姐……”
這幾日,一直以為自己在做夢,一個蒼白無力的噩夢。
夢醒了,就會發現還在聽簫苑的小涼亭里,抱著一本游記睡著了。
祝清臉上的淚,“不怕,還有姐姐在,箏兒不怕……”
祝箏哭的更厲害,還不待手回抱,姐姐忽然被人拉開了。
公儀灝站在一旁,一氣勢人的龍袍,后跟著十幾名宮人魚貫而,送了不悼念的挽聯進來。
這是一國之君垂臨的排面,祝箏想說的話都堵在了口中。姐姐馬上就要臨盆,不得半點刺激,祝箏連哭都不敢再哭。
祝清只待了很短的時間,盡了為人子孫的孝道。
很快,宮人們扶著姐姐起,分開了們姐妹。
“我在宮里一切都好,不要心我,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姐姐一定會來接你的。”
這樣的話,祝箏已經不像從前那麼相信了。
看向姐姐被架走的影,一華麗繁復的宮裝拖在地上,離越來越遠。
祝箏忽然到很害怕。
前世冬時,朝廷紛,祝府那時已是飄搖,祖母就在那時候憂思過度,患病去世了。
今生雖有不同,但結局猶然如此。
雖然公儀休已經被下大牢,故事好像變了,又好像在提醒著,一切掙扎都是徒勞無功。
但其實,也只是逆來順,重活一世,本沒做什麼有用的事。
“殿下……不,陛下。”
祝箏猝然住了公儀灝,臉上出些哀戚地懇求。
“請好好待我姐姐,子看似和其實剛烈,如果您哪日覺得厭倦了,請將還給我……千萬不要銼磨……”
公儀灝眉目嚴肅,“朕不會厭倦。”
祝箏并不想要這樣的一句空話。
人心瞬息萬變,相比于當什麼皇后,更想要姐姐邊陪著的是個良善的夫君。
公儀灝不知道祝箏在想什麼,自然無法給出更多的保證。
他道了一句“節哀”,便轉準備走了。
公儀灝的錦袍上繡著張牙舞爪的龍紋,月照在華的緞料上,映出冰冷的澤。
祝箏斂著眉,忽然在背后問了一句,“為什麼要那樣對他?”
明明知道容衍一生在為誰圖謀……
公儀灝輕易聽懂了說的是誰,腳步微頓,回頭看向祝箏。
白素靈堂前,他顯得如此格格不,面無表。
“你想見他?”公儀灝不答反問。
祝箏眼睫微,“他在哪兒?”
公儀灝默了默,“詔獄。”
這女人,肯定是在裝模作樣變著花樣狐媚子邀寵,還敢拿太後的身體開玩笑,等著皇上發飆被打入冷宮吧。
渣男負我,沒關係,姐改嫁,聽你喊我一聲「嬸嬸」過過癮。白蓮欺我,沒關係,姐搖身一變,手拿係統,開掛虐廢你。世人陰我,沒關係,戰神王爺護著我,不怕死就上啊!看現代病毒專家,強勢重生,攜絕世美男夫君,聯手虐渣……
上一世的木似晗在世人眼中都是幸運的,尚書唯一千金,父親和哥哥皆是狀元,無限榮耀的她早早的與國公世子訂婚,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人生。但終究是一場空,當她察覺到陰謀時,已為時晚!毀她容貌,奪她親事,最終害她淪落為棄婦,抑鬱而終。再次歸來,她已不再她,但是加註在她身上的陰謀傷痛她會一一討回!天道不公亦要逆天而行,隱忍嫁殘廢皇子,卻意外得到強大助力!曾經害過我木似晗的人,從今天開始我會一一加倍奉還!
尹采綠穿着破衣爛衫在街頭遊蕩時,被薛家人撿了回去。 薛夫人說她生得像極了自己死去的女兒。 她搖身一變成了侯府的千金小姐,薛家人對她的寵愛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只是將她裝進了一個堆金砌玉的殼,要她學數不清的規矩。 她終於知道薛家人爲何要將她撿回來了。 她代替的那位死去的薛小姐,原來還留有一門皇家的親事,薛家不願放棄這門親,纔將她撿了回來。 外傳薛家千金薛靜蘊是遠近聞名的才女,素有賢德之名,薛夫人要尹采綠無一處不似薛靜蘊。 尹采綠把自己裝得像模像樣時,等來了太子妃的封詔。 太子溫潤,卻生性無慾,薛家人耳提面命:太子妃未必要取得太子寵愛,但家族榮光重若千鈞,在言行舉止、儀態風度間,更要嚴遵宮廷儀範,絲毫不容有失。 薛夫人見她模樣端正,會心一笑:“切記,不可露了馬腳。” ———————— 尹采綠被薛家撿回時,流浪在外已有一段時日了,在那之前,她所居之處,是朱樓綺戶,雕樑畫棟,每日有無數文人雅士、達官顯貴候着她,只爲能得見她一面,一親芳澤。 只可惜後來江南的玉笙樓倒了,媽媽被官府捉了去,她一路向東遊蕩,就到了京城,被薛夫人撿回了家。 討好生性無慾的太子,她的確費了些功夫。 偶然想起薛夫人的吩咐,她收斂些,可下一次還是忍不住,畢竟以往見着男人聲音就會嬌、腰肢就會軟的毛病,一時半會兒改不了呀。 只是……太子新召入京的官員,她不太喜歡。 那是她以往的常客。 某日,她看到從外面回來的太子黑着臉,嚇飛了魂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