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狂傲女將軍,病弱皇叔心尖寵 第1卷 第二百九十四章 廢帝游街示眾

《狂傲女將軍,病弱皇叔心尖寵》 第1卷 第二百九十四章 廢帝游街示眾

書案前,穆君珩握筆批閱,連頭都沒有抬:“他想知道什麼,就告訴他。”

顯然是不打算見。

“奴才省得了。”

元安去了前院。

穆彥之確實是為廢帝一事,想求個真相。

自從上次離京后,他便一路游歷去了江南。

若非戲文傳唱,他都不知父皇已被廢。

元安待穆彥之也算恭敬,有問必答,將事真相原委盡數告知。

“原來……那戲文唱的,都是真的。”

穆彥之從前只知父皇極重權勢,卻不想,他竟能為皇權弒父殺兄。

難怪,對他們兄弟幾個也是用盡了手段堤防。

可笑,真是可笑。

世人都羨慕皇家尊貴無雙,卻不知道那宮墻之下才是修羅場。

若能選擇,他寧愿出在平凡人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沒有權利爭奪,沒有爾虞我詐。

“三殿下……”

元安看著失魂落魄的穆彥之,有些不忍。

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我家殿下說,您若是想進宮見廢帝,就拿著他的手諭去,軍不會攔著。”元安將手諭遞上。

穆彥之卻沒有接,“不必了,替我多謝七……多謝太子皇兄。”

險些忘了,他并不是真正的七皇叔。

如今想來,這些年他對自己這個殺父仇人的兒子,倒也算寬容。

“我想帶我母妃,離開京城。”穆彥之道。

Advertisement

元安將手諭又往前遞了遞:“拿著這個進宮,殿下想辦的事,都能辦。”

穆彥之怔愣了一瞬,才接過。

打開一看,手諭上只有朱筆勾勒的一個字“準”

他盯了那個字看了許久,直到視線變得模糊,才抖著合上。

將手諭收好后,他朝著玉霄閣方向跪下,鄭重拜別。

穆彥之沒有去見昭慶帝,而是帶著一的純貴妃,出了京城。

馬車,穆彥之問:“母妃,可會后悔?”

純貴妃開車簾,了眼后高高聳立的城墻,笑容溫婉:“從此世間再無純妃,之兒,往后喚我母親吧。”

“是,母親。”穆彥之也跟著笑了。

車簾垂下,向面前的兒子,“我們要去哪?”

穆彥之從未見過母親笑得這般開心,像個孩子。

似乎本就該是這樣。

穆彥之彎起了角,用哄孩子般的口吻:“母親想去哪里,我們就去哪里。”

“那就先去陵江,我記得你說過,那里的山水很,然后在去江南,淑妃是江南人,說江南的雨像棉花一樣,我一直想去看看,再然后我們……”

穆彥之就這樣,看著滿臉幸福的暢想未來。

從頭到尾,沒有提起父皇一個字。

他回京一事,沒有幾個人知曉。

離開前,穆彥之原本想去見見桑九黎,卻只在將軍府門前停了一瞬,便離開了。

Advertisement

有些人,只適合放在心底深,不應過多惦念,更不該打擾。

數日后。

無憂傳信回來,沈震岳父子路上想要潛逃,最終被押解回京。

沈震岳不服,日日在牢里囂著要見桑九黎。

穆君珩聽了稟報,只冷聲道:“讓他,每日一碗水,半碗稀粥,只要人活著就行,其余的不必理會。”

昭慶十九年隆冬。

穆君珩繼帝位。

改國號‘景和’,并將昭慶帝的罪行昭告天下。

證實了戲文所述。

而新帝一登基,做的第一件事,便驚天地史無前例。

那就是,讓廢帝游街示眾。

當年參與東宮一案的所有罪人,一個都沒落下。

包括沈震岳父子,前大理寺卿李洪,以及前朝逆黨段鴻。

每一輛囚車里關押著一個罪人,囚車前各立一個木牌,將他們所犯罪行一一記錄在上。

伴隨著鑼鼓聲響,不停有人將木牌上記錄的罪行,重復念著。

游街隊伍如長龍穿過街市。

原本萬里晴空,突然刮起了陣陣風。

茗香閣雅間。

桑九黎和穆君珩對坐窗前,向那由遠及近的一輛輛囚車,聽街上百姓的咒罵,沉默不語。

城中百姓聞訊蜂擁而出。

只要能行的,都出來了。

手提菜籃,將爛菜葉和臭蛋全數砸向囚車。

“昏君!早就該死了!”

Advertisement

百姓口中振振有詞,痛批其罪惡行。

就連乞丐,都將碗里餿了的粥潑上去:“先太子仁德厚,若不是被你們這些狗東西害死,我們何至于過這樣,就該讓你們也嘗嘗我們乞丐的餿飯。”

更有甚者,竟向那些罪人投擲各種糞便。

昭慶帝首當其沖,最歡迎。

畢竟向皇帝投屎尿這樣的機會,幾輩子都不可能遇上一次。

囚車上廢帝不停的干嘔,胃里能吐的東西,早就吐了。

先帝起義前,也不過是草莽出,他兒時是吃過苦的,但屎尿是絕對沒嘗過。

可他四肢被錮,那些刁民手上也不知哪來的準頭。

不論他將臉擺向哪里,總會被那些污穢之砸中。

眼睛糊的都快睜不開。

一開始他還會咒罵,可張,便接住了不明,只能將閉嚴實。

心有不甘,卻只能被迫承這一切。

高高在上的帝王,一朝淪為階下囚,還要此等侮辱。

他寧愿直接死了好。

可穆君珩怎麼可能讓他如愿。

上囚車前,他本奄奄一息,是穆君珩特意代白神醫,要讓他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下場。

這對白神醫來說不難,一顆藥就能讓他龍虎猛。

只不過,待到游街結束,那藥效也差不多過了。

一代帝王,績半生只為名留青史。

而昭慶帝卻在萬民的唾罵和辱中,咽下最后一口氣。

**

年關將至,宮里除了籌備年節,還有另一件大事。

便是籌備景和帝大婚。

秦嬤嬤自是最心的那個:“眼看婚期還剩不到三個月,先前王府備下的大婚品都是按親王禮制,如今王爺了皇上,很多件都要重新置辦。”

李順拍拍脯道:“嬤嬤放心,我在宮中辦事多年,務府上下都,定會辦好。”

書房外,秦嬤嬤和李順正商量著。

莫非腳步匆匆,從二人旁經過。

往日莫非見到秦嬤嬤還會上前見禮,今日卻連看都沒看一眼。

秦嬤嬤心下一:“怕是出什麼大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