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公主為婢,瘋批攝政王紅眼囚她 第1卷 第371章 用兵有道

《公主為婢,瘋批攝政王紅眼囚她》 第1卷 第371章 用兵有道

景平二年,天啟攝政王蕭南晏,親率二十萬大軍,以雷霆之勢,踏向南昭疆土。

他用兵有道,絕不冒進,此次出征更顯章法。

他不循尋常強攻之道,反倒以“圍點打援、困而不殲”為核心,每攻一城,必先遣騎繞至敵后切斷糧道,再以重甲步兵列陣城下,高筑壁壘困守。

城中斷糧數日,守軍自,往往不需大戰,兵不刃便能降,既減了雙方傷亡,又能保全城池基。

行軍途中,蕭南晏三令五申:

“凡我天啟將士,遇百姓需秋毫無犯。城破之后,許守軍降,許吏留,唯不許傷一人、掠一。若有違令燒殺掠者,不論職級,斬立決!”

軍規嚴明如鐵,二十萬大軍所過之,雖旌旗蔽日、甲胄生寒,卻罕見烽煙焚城、哀鴻遍野。

百姓們起初驚懼閉門,待見天啟兵將只守街巷、不擾民居,甚至會幫倒坍的屋舍搭起梁柱,漸漸放下心來。

Advertisement

這般“以威懾敵,以仁收心”的戰,讓南昭軍隊防不勝防。

不到四個月,蕭南晏接連攻下五城。

此刻,他立于新奪的水城池之上,著南昭腹地的方向,眸沉凝:

再攻克六座城池,他的鐵騎便將直抵南昭都城江都。

原本,他還可以更快,那些守城的南昭士兵,在他心布下的困局中,早已軍心渙散,若下令強攻,不出一月便能踏平前路。

可蕭南晏刻意放緩了腳步,盡量做到兵不刃,避免河。而是用最穩的戰、最小的傷亡,讓南昭見識他蕭南晏的厲害——既能揮兵踏碎山河, 亦能收放自如,掌控全局。

他的每一步推進,都算得準:圍而不攻,斷糧卻不毀田;收降守軍,卻嚴士兵滋擾百姓。

只因,這里終究是夕的母國。

他要的是南昭臣服,不戰而屈人之兵,心甘愿同意和親,而非讓南昭這秀麗的山川,淪為焦土,滿目瘡痍……

Advertisement

風卷著戰旗獵獵作響,蕭南晏的目,越過層層城池,向江都的方向,指尖在劍柄上輕輕挲。

快了,很快就能見到,還有——他們的孩子。

早在五多月前,便有江都探馬來報:南昭昭寧公主誕下一,取名謝茵。

原來,他們的兒,喚作茵兒。

姓謝?也好。

……

江都皇宮。

宣政殿氣氛凝重如鐵。

南昭皇謝縝端坐于龍椅之上,聽著兵部尚書聲稟報戰況,攥扶手,臉沉得能滴出水來。

“好個蕭南晏!”謝瀾率先開口:

“看來,他忍多時,終是忍不住亮出利爪了!”

一旁的謝湛滿臉怒氣:

“想不到,他為了夕,竟真的敢向南昭宣戰,真是欺人太甚。當初就該將他扣在江都,落得今日養虎為患。”

謝瀾尚且沉穩:

“父皇,看天啟軍這勢頭,分明是鐵了心要兵臨江都城下。眼下,該如何應戰?總不能坐以待斃!”

Advertisement

謝縝沉默片刻,緩緩開口:

“蕭南晏兵多將廣,又素來帶兵有方。若與他,只會傷亡慘重,且未必能擋得住他的鐵騎。此戰,需以智取。”

“父皇。”謝瀾上前一步,抱拳請命:

“兒臣愿帶一隊人馬,去水城迎戰于他!”

謝縝看了一眼長子,點了點頭:

“好!南昭多山地水澤,更多瘴氣毒,你只需利用好這地形優勢,層層設阻,斷他糧道,擾他軍心,定他那二十萬人馬,有來無回!”

“兒臣明白!”

……

昭華殿

正低頭逗弄懷里已滿半歲的兒。

茵兒穿著一藕荷繡玉蘭花的小襖,小手攥著垂落的發,手里攥著一個搖鼓,笑得眉眼彎彎。

的心思,早已飄到戰場之上,那些探聽來的消息,像一塊塊巨石,不過氣。

每聽說蕭南晏又攻破一座城池,的心就跟著往下沉了一分。

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兩國會兵戎相見。

難道要讓整個南昭為了一個人,陷戰火紛飛、生靈涂炭的境地嗎?

蕭南晏縱然下令減傷亡,可戰場之上,刀槍無眼,怎會真的毫無傷亡?

百姓們或許得以保全,可那些沖鋒陷陣的將士,他們的命,也是命啊!

若真到了那一步,豈不是要背上紅禍水的千古罵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