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珍饈嬌娘 第112章 那能繼承大統的會是誰……

《珍饈嬌娘》 第112章 那能繼承大統的會是誰……

陳輕稚的目在衆人臉上一一掃過, 看都不看李錦昶一眼,只看向宗令康親王。

康親王是洪恩帝的幺弟,乃洪恩帝一母同胞, 親厚。他今年都快五十了,早就鬢發花白,此刻站在一衆宗室之首, 端是沉穩。

今日登基大典,大殿之上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鬧得轟轟烈烈,他老人家依然泰然自若, 就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李端要登基,并非真靠林軍武力鎮, 還要靠上位者的舉薦。

這個上位者,必然有宗令康王。

因此陳輕稚誰都不看, 第一眼就看向他。

但老王爺卻不搭理,只垂眸深思, 似乎已經睡著。

陳輕稚張了張口,剛想言語一句,對面的李錦昶卻突然出聲。

“你們口口聲聲說孤德行敗壞, 禽不如,僅憑這賤奴一面之詞, 即便就是宮中的産婆,又如何能證明說的便是真相?”

“難道還不能是你收買,妄圖栽贓陷害于我, 加之罪何患無辭?”

他如此說著,兩行清淚便從眼中流出。

陳輕稚輕聲笑笑,道:“殿下, 您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如今已經滿盤皆輸,還想要做秋後的螞蚱不?”

“您還是認命吧。”

但李錦昶又如何會是認命的人?他若認命,便也不會弄這一出大戲,老老實實等著洪恩帝年邁退位豈不哉?

怪就怪他等的時候太久,貪心不足,壞了自己的基。

以他的份,只要他安安穩穩,這天下便就是他的。

李錦昶眼淚直掉,看起來也是萬分悲痛,他知道陳輕稚已經對他生了殺心,不會再讓他好好茍活下去,便把目轉向一直沒有吭聲的壽寧公主。

他一張口,就是一如既往地兄妹深。

“壽寧,你且說說,咱們之間當真如此齷齪?我們是一母同胞,從小一起長大,我當真如此禽不如?”

Advertisement

他繼續道:“他們不了解我,質疑我,看不清我的心,你是我的親妹妹,你難道還看不出?”

“壽寧,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你想想父皇母後,替為兄澄清一二吧。”

他這幾句話,可謂是字字淚。

那話語裏的真誠,讓堅定的太子黨心中重複生機。

大殿之前,略微熱鬧而雜的聲音,隨著李金嬋的這幾句話安靜下來。

衆人的目不由自主落到了壽寧公主上。

今日跟往常很不一樣,一直沉默寡言,沒有多說一句話。

現在焦點落到上,便不能再保持沉默,必須要出來說上幾句。

之間壽寧公主如同驚一般擡起頭,略顯倉皇地看了一眼李錦昶,又仿佛害怕什麽一樣,瞬間低下了頭。

這一番作態,令衆人越發好奇和關心。

李錦昶被這一眼看得有些心慌,努力下心中的驚詫,依舊誠懇地問:“壽寧,你莫怕,實話實說便好。”

壽寧公主臉上一抖,往邊的青雲公主後躲了躲,然後才道:“太子哥哥當真要我實話實說?”

李錦昶略松了口氣:“你別怕,太子哥哥會保護你。”

壽寧輕輕握住青雲公主的胳膊,這才擡起頭來,用跟以前截然不同的神看向李錦昶。

的目很複雜。

有著仰慕、崇敬、眷,也有著讓人輕易可以覺察出的厭惡、怨恨以及憎惡。

那種,複雜到了極點。

即便立在廣場上的朝臣們看不到的表,也能到奉先殿前氣氛張,一點都沒有松懈。

壽寧公主如此看了李錦昶許久,才終于開口:“太子哥哥,是你讓我實話實說的,那我便說了。”

李錦昶看著悉的眼眸,心中突然一慌。

他張了張,似乎想要阻止繼續說下去,但壽寧公主已經開口了。

Advertisement

“我生來便沒了母親,從小便是父皇和太子哥哥照顧我,關懷我長大,對于我來說,父皇和太子哥哥是我最親最親的親人。”

“但我萬萬沒想到,在我及笄那一年,太子哥哥居然會對我做出那等禽不如的事。”

“我好害怕。”

哪怕剛剛趙嬤嬤指認李如嫣便是壽寧公主的親生骨,而壽寧公主未婚先孕,疑似與太子|倫之事,都沒有讓滿朝文武如此震驚過。

此刻聽了壽寧公主的話,許多人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驚詫,克制不住議論起來。

李錦昶剛剛恢複了些許神采的臉上,再度暗淡下來。

這一刻,他居然意外地平靜了。

原來一敗塗地其實也不難,牆倒衆人推,樹倒猢猻散,這個道理,他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

陳輕稚背叛了他,他不難過,壽寧公主也背叛他,他居然也不生氣。

或許,在他心深,從來就沒有真正信任過他們。

沒有心,就談不上背叛。

壽寧公主平日裏囂張跋扈,肆意妄為,但此刻,卻如同驚的鵪鶉,瑟瑟發抖。

那種樣子,令在場的大半子都心生憐惜。

就連一貫同關系不睦的青雲公主,也拍了拍的後背,安了幾句。

李錦昶站在那,上冰冷冷的,不到毫的暖意。

他木著一張臉,定定看向壽寧公主,沒有錯過眼中的怨恨。

原來,也在怨恨自己。

壽寧公主哭了一會兒,似乎緩和下來,便又道:“我那時候年紀小,不懂事,只知道害怕,也不敢告訴父皇讓他傷心難過,便一直忍著沒說。”

“可沒料到……”

沒料到珠胎暗結,懷有孕。

不得已,只能匆匆下嫁給定國公世子,把足月的孩子當早産生了下來。

壽寧公主如此說著,哭得越發哀婉。

Advertisement

“是我對不起夫君,騙了他好多年,還害得他早死,我是個罪人。”

不說還好,忽然提及定國公,衆人才想起定國公的那封書,話裏話外,都是因壽寧公主紅杏出牆,以至于他被人害死。

結合壽寧公主這一句話,衆臣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因他知道了朝公主的份,知道了太子和宮中違逆人倫的醜事,才被太子殺人滅口。

在場所有人,心裏對太子的抵又多了幾分,幾乎沒有人想再看到他。

李錦昶聽到壽寧說這一句,終于卸去渾防備,頹唐地倒退兩步,一下子栽倒在地。

他再也站不起來了。

陳輕稚瞥了一眼低頭哭泣的壽寧公主,又回頭去看滿臉迷茫的李錦昶,心中倒是平靜如水。

這個人,再也無法在心中掀起波瀾。

陳輕稚低聲對陳世明說了幾句,陳世明便命兵上前,直接制住了李錦昶,架著他下了大殿。

這樣一來,大殿之上便只剩下陳輕稚和李端。

陳輕稚昂首,臉上再無往日的溫婉約,反而有一種殺伐果斷的狠辣。

眉峰一揚,直接看向康親王。

“康皇叔,今日登基大典,天賜良機,切不可耽誤吉時。”

“如今宮中乃是多事之秋,萬萬不可皇位高懸,康皇叔,您說呢?”

康親王淡定自若站在那,似乎對太子妃的問毫不在意,又似乎早就已經睡著,本就沒有答話。

陳輕稚卻等不了那麽久。

讓宮人上前“醒”康親王,把剛才的話重新說了一遍。

康親王這才如同大夢初醒一般,擡頭看向他。

他面容同洪恩帝有幾分仿佛,都是俊長相,只是如今已經年邁,上多了幾分儒雅和慈和,讓人很容易心生好

此刻他就淡漠地看著陳輕稚,問出來的話也很和藹:“太子妃,你問本王?”

他是長輩,陳輕稚當然不敢不敬,聞言只道:“康皇叔,您是宗人令,是宗室中的領頭人,皇位如何定奪,還請您開口。”

話音落下,陳世明輕輕擡手,四周的林軍皆做了拔劍的作。

唰得一聲,響徹大殿。

但康皇叔卻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他依舊氣定神閑:“太子妃,你要明白,能定奪皇位的,只有皇兄一人,其餘之人若想染指皇位,都是……”

他最後兩個字說得鏗鏘有力。

“謀逆。”

陳輕稚的臉微變。

大抵沒想到康親王可以如此油鹽不進,態度堅決,他不發話,此事便名不正言不順,著實不好看。

“康皇叔,你要多想想朝堂上下,想想大褚百年基業,想想平靜生活的百姓們。”

一旦皇位空懸,皇族爭儲,必定要天下大河。

陳輕稚所言,已經是極為委婉的了。

康親王老神在在,揣手靜立,他眉都不擡,只說:“本王說了,一切都由皇兄定奪,皇兄聖旨,臣弟莫敢不從。”

陳輕稚一個沒忍住,氣急攻心,捂著咳嗽起來。

扭過頭來,目同陳世明彙,兄妹兩個似乎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無論如何,今日都要力捧李端繼承皇位。

陳輕稚看到了兄長的目,心中大定,挪開眼眸,淩厲的目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掃過。

末了,又看向康親王:“康皇叔,人人都知陛下早就昏迷,時日無多,萬無法定奪儲君,既然康皇叔不願意做那引路人,本宮便只能自行決斷。”

“來人!”

一聲令下,林軍立即就要拔劍上前。

就在此時,已經關閉的奉先門突然開。

一駕三十六人擡輦緩緩而輦之上,是傳言中昏迷不醒,即將殯天的洪恩帝。

只看他穿著整齊的冕服,眸沉靜,穩坐輦之上。

“朕還沒死,你們就想謀朝篡位不?”

論誰都沒有想到,洪恩帝居然已經康複了。

他一出現,許多對今日象心生不滿的老臣皆是跪倒在地,喜極而泣。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朝臣山呼萬歲,氣勢之盛,響徹朝野。

這才是天家帝王的氣度,這才是九五之尊的威儀。

帝王歸來,天威仍在。

————

跟在輦之後的,是貴妃娘娘的鑾駕。

著素黑禮服,頭戴冠,眉目端肅,渾上下都是凜然氣息。

直到瞧見,姚珍珠心裏的繃才突然歇下,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氣。

原來,殿下并非信口雌黃,而是當真有底氣故而才如此淡然。

洪恩帝和貴妃娘娘的突然出現,讓真個奉先殿氣氛陡然一變。

從元月至今,衆人皆以為他就拖著一口氣勉強度日,誰能想到消失已久的皇帝陛下會突然出現在長信宮中。

他蘇醒、康複、離開玉泉山莊并暗中回京,所有這一切都無人知曉。

且看陳輕稚和陳世明的表,便知他們兩人對皇帝陛下的行蹤毫不知

洪恩帝的輦緩緩前行,沿途的朝臣紛紛跪拜,待他行至階之前時,已是衆人齊拜,山呼萬歲。

但在此時,洪恩帝卻沒有下輦上奉先殿。

那高聳的臺階,仿佛是一道道荊棘,阻擋了坐在輦之上的洪恩帝。

他卻毫不以為意。

輦就那麽隨意地停在了階之下,貴妃的鑾駕也陪在側,背後就是李氏的天潢貴胄,前則是跪了一大片的滿朝文武。

晴空之下,暮春時節,帝王威儀盡顯。

洪恩帝依舊端坐在那,聲音也不如以前洪亮,著一久病不愈的孱弱。

“太子妃,你想推李端當皇帝?”

洪恩帝一開口,就令站得筆直的陳輕稚膝蓋一,連帶著陳世明和李端也都跪了下來。

“陛下……兒媳并無此意。”

洪恩帝的目很飄,似乎在看每一個人,卻又仿佛什麽人都沒看。

他已經老態龍鐘,病痛纏,再也不是當年意氣風發,可以駕親征的年輕帝王。

洪恩帝輕笑了一聲,又道:“既然如此,陳卿,你的林軍為何都調集宮?”

陳世明跪在那,頭別扭地垂著,讓人看不清表

“臣,臣是為了同僚及宗親們的安全,故而有此一舉。”

洪恩帝能悄無聲息如同,就說明奉先殿外的林軍已經被制服,這一段廝殺竟已安安靜靜結束,無人進來通傳,也無人發出吵鬧之聲。

奉先門外的無聲戰爭,好似本都不存在一般,仿佛所有陳世明手下的林軍都飛快叛變,臨陣倒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