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大婚當天,我搶了清冷權臣做駙馬 第1卷 第221章 溫家之冤

《大婚當天,我搶了清冷權臣做駙馬》 第1卷 第221章 溫家之冤

容祁說的這些話,是對孟為楨的一次試探。

戚桐不可能在孟為楨面前藏自己的過去一輩子,他若是無法接,便早做打算。

而容祁此舉,也是在告訴戚桐,不管雨樓存在與否,后永遠有退路。

“樓主為我考慮至此,可是在危險的時候,我不在邊。”

“這些年來,你對樓主盡心盡力,你們能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戚桐對著容祁彎腰行了一禮:“我還有什麼是能為樓主做的?”

戚桐覺得,如蒼靈的那樣的人,就算是離開了,也能安排好一切。

“皇位易主之時,不知平昌侯府能不能表態?”

孟為楨問道:“你們想幫誰?”

容祁看向戚桐:“戚桐,你心里應該已經有答案了吧,若是雨樓無關,不會為你鋪平回京的路。”

戚桐的腦海中浮現出鳶的影:“我明白了,無論孟家是否愿意,我都支持。”

看到戚桐的態度,孟為楨立刻說道:“我與戚桐夫妻一支持誰,我們平昌侯府就支持誰。”

既然是戚桐的選擇,孟為楨不會懷疑。

而且,他的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嵐的天,是該換一換了。

容祁離開之后,孟為楨看向戚桐:“這些事,你從未跟我說過。”

“我從松風手里逃走之后,就被樓主救下了,沒有雨樓,我早就死了。皇上忌憚雨樓,我的過往從不敢讓人知曉,如今雨樓被皇上鏟除,他若是知道我是雨樓的人,一定會斬草除。”

Advertisement

孟為楨張地握住了戚桐的手:“如果他不再是皇帝,就算是知道了你的份,也不能奈你何。”

這等大逆不道的話孟為楨說的毫不心虛,他只想戚桐平安。

“孟為楨,謝謝你。”戚桐說的鄭重。

孟為楨笑道:“你我二人是夫妻,說謝謝什麼的生分了吧?”

戚桐被孟為楨逗笑了,牽著他的手說道:“那我們一起回家吧。”

“好,我們一起回家。”

……

戚家的變故在京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但兩位皇子的大婚很快就蓋過了戚家之事。

直到大婚當日,整個京城好似都被喜籠罩。

可在那最表層的喜氣洋洋之下,不知有多人在伺機而

今日的新人,都是從驛館出嫁。

驛館之中,格外忙碌。

因著明煦是個傻子,所以他并未親自來迎親,而是由府上的管家前來接親。

賀槐之父子二人心中多有些不痛快,但事到如今,也只能送賀碧萱上花轎。

至于明珩這邊,帶來了兩頂花轎,雖然都是大紅的,但屬于正妃的花轎明顯更為寬大奢華。

拓跋舍璃忍著滿心的屈辱上了花轎,好歹也是一國公主,沒想到竟然當了區區一個側妃。

拓跋舍璃進了惠王府,是側妃,用不著拜堂親,所以直接送去了自己的院子里等著。

今天晚上,明珩是不會過來的。

Advertisement

所以在屋子里的其他人退下之后,拓跋舍璃直接揭下了紅蓋頭。

古蘭朵見狀,問道:“公主,咱們以后真的只能留在這里了嗎?”

前院的熱鬧,與這院子里的冷清形了鮮明的對比。

王府中人最是勢利,紛紛去討好正妃,眼里哪里還有拓跋舍璃這個側妃?

拓跋舍璃知道,是因為明珩對自己不在意,這些下人才敢如此怠慢自己。

“放心吧,今天晚上就有分曉了。”拓跋舍璃問道,“父王派來的人,都安排好了嗎?”

古蘭朵點了點頭:“這是大王給我們的最后一次機會了,如果失敗,大王不會再管我們。”

古蘭朵有些遲疑地問道:“惠王今天晚上真的會手嗎?”

“如果只是惠王,他不會手,可燕王等不了了。”

今日兩個皇子大婚,乾元帝會親臨惠王府的消息已經提前傳來。

乾元帝離開了皇宮,惠王府就是他們手的良機。

這個時候,沒有人注意到自己,反而更有利于自己手。

嵐人的拜堂之禮是在晚上,拜堂結束之后再開喜宴。

乾元帝是要在吉時之前到惠王府,馬車里,除了他,還坐著鳶。

鳶見乾元帝臉上沒什麼表,開口道:“父皇,今日是二皇兄的大喜之日,您怎麼還是繃著一張臉?”

乾元帝只叮囑了一句:“等會兒到了惠王府,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你都要待在朕的邊,不要隨便離開。”

Advertisement

鳶問道:“父皇這是有事瞞著兒臣?”

乾元帝嘆了一口氣:“朕希今晚能夠順順利利地度過。”

很快,便到了惠王府。

看到乾元帝到來,所有人立刻下跪迎接。

乾元帝與鳶一路暢通無阻地走進了正廳,明珩和謝驚春正等著他來拜堂。

乾元帝在主位上坐下,鳶則是站在他的邊。

“都起來吧。”

隨著乾元帝一聲令下,所有人都站起了

“吉時已到,新人行禮。”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

伴著“禮”的聲音,丫鬟婆子正要扶著謝驚春回主院,溫棠的聲音恰在這時響起:“等等。”

看到溫棠在無人攙扶下走進了正廳,大家竊竊私語,難道恭王妃的眼睛已經復明了?

明珩開口道:“皇嫂,今日是我的大婚之日,有什麼事不如容后再議?”

溫棠并不理他,而是跪在了乾元帝面前:“皇上,臣今日是以溫家份前來求您還溫家一個公道。”

乾元帝淡淡地說了一句:“你有什麼想說的?”

“臣的母親和父兄全部死于疆場之上,既為武將,早就做好了馬革裹尸、為國捐軀的準備,可他們的死是因為惠王與西戎的算計。

當年惠王在京中并不出眾,他空有一武藝卻無可用之地,于是暗中勾結西戎,泄軍機,與西戎里應外合殺盡我溫家之人。

此后,惠王自請為將,對抗西戎,數年與西戎為戰,卻包藏私心,屢次放過西戎,后來更是與西戎達合作,讓西戎假意求和。

他帶著西戎的使團京,是想利用西戎使團攪京中渾水,他則借機篡權奪位。

所言字字屬實,這里是惠王與西戎互通的信件,還皇上明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