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青梅嫁人后,新帝占有上癮 第1卷 第467章 本王要痛陳宗室之弊

《青梅嫁人后,新帝占有上癮》 第1卷 第467章 本王要痛陳宗室之弊

京軍正要開拔,有急報上奏,韃靼近邊連亙不退,且窺伺居庸關。

居庸關可是離京城最近的一道關隘。

達延汗所圖匪小。

更有探子報,連年將士失利,韃靼膽子大了不,試圖突破長城深大梁腹地,現在在大同、宣府等地流連不返,沒準會和東邊的朵三衛勾結,從東邊進犯山海關。

三衛,也稱“兀良哈三衛”,是當年投降大梁的蒙古部族。

衛在喜峰口和宣府之間,泰寧衛在錦州至遼河之間,福余衛在沈、鐵嶺、開原之間分別駐牧。

三衛在廣寧、開原等地設馬市與大梁保持互市關系,是大梁的三個羈縻衛所。

以防萬一,陸行簡和兵部一同商議,提早做了兵力部署,連西南方向的紫荊關都派了武將領軍鎮守,算是武裝到牙齒。

與此同時,近期損失慘重的寧王也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這些年他養的私兵以流寇名義四劫掠,積下了大梁財富。

可很顯然,朝廷已經盯上了他這塊大

現如今,朝廷要全力應對邊患,可應對邊患的錢糧從哪里來?

削藩?加賦?還是……拿他們這些天潢貴胄開刀?

他仿佛已經看到陸行簡那雙深不見底、毫無溫度的眼睛,正隔著千山萬水冷冷地審視著他和他的財富。

Advertisement

“王爺,”

長史馬魁躬著,聲音得極低,帶著一種刻意的憂慮。

“北疆告急,國庫必然吃。”

“各地宗親奢靡無度,侵奪民田,擅殺無辜,早已是沸反盈天,授人以柄。”

“此番若被有心人借邊事之機,以整頓宗室為名,行削奪之實……”

他恰到好地停頓,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

寧王猛地轉過,眼中厲一閃:“本王豈能不知?”

他煩躁地踱了幾步。

“那些蠢貨,只知貪圖樂,敲骨吸髓,遲早惹出潑天大禍,連累本王!”

他走到書案前,手指狠狠在幾份言辭最為不堪的宗室告貸信上,“看看,這就是天家脈,蛀蟲,碩鼠!”

馬魁的頭垂得更低,眼中卻閃過一不易察覺的得

“王爺明鑒。與其坐等他人發難,不如先發制人。”

“王爺乃江右諸藩之長,德高重。”

“若能主上疏,痛陳宗室積弊,奏請嚴加約束,整肅綱紀,一則顯王爺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忠勤可嘉;二則亦可堵住悠悠眾口,使朝廷暫時無由對王爺藩地生事。此乃棄卒保車之策也。”

“棄卒保車……”

寧王咀嚼著這四個字,目在輿圖和案頭的宗室信件之間來回掃視。

Advertisement

他何嘗不知馬魁所言,是要他主站出來,把那些不的、惹了眾怒的宗親推出去當靶子,換取朝廷對他寧藩的暫時豁免?

這確實是一招看似高明的棋。

他緩緩坐回鋪著白虎皮的太師椅中,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的紫檀桌面,發出篤篤的輕響。

良久,他眼中閃過一決斷,也帶著一冰冷的算計:

“擬疏!本王要痛陳宗室之弊!”

“那些打著選用儀賓、點僉校尉名頭,行勒索之實的;那些縱容惡仆,侵奪民田,草菅人命的……通通給本王寫進去!”

“言辭要懇切,憂國憂民之心要彰顯得淋漓盡致!”

“最后,懇請陛下痛下決心,降敕嚴加戒敕,并許本王以宗長之尊,對江右不法宗支先行訓飭約束!”

“王爺圣明!”

馬魁立刻應道,臉上出如釋重負又帶著諂的笑容,“此疏一上,陛下與閣部諸公,必佩王爺公忠國之心!”

寧王的奏疏如同投朝堂這潭深水的一顆巨石,激起的漣漪遠超預期。

“臣寧王誠惶誠恐,昧死百拜……”

當司禮監秉筆太監用他那特有的、毫無起伏的聲調在文華殿朝會上念出寧王奏疏的開篇時,殿一片寂靜。

Advertisement

奏疏容很快傳開。

字字泣,句句憂思。

歷數宗室“宗枝日繁,多以選用儀賓、點僉校尉為由,巧索民財,肆其暴橫”,致使“民怨沸騰,國本搖”。

寧王痛心疾首,自稱寢食難安,最后“伏乞圣上,念祖宗創業之艱,憫生民倒懸之苦,降敕痛革前弊,并許臣以宗長之責,嚴加訓飭不法宗支,以正視聽,以安黎庶!”

“好!好一個公忠國!”

散朝后,右都史石玠在值房里掌,臉上帶著一種近乎諷刺的激賞。

“寧王此舉,實乃壯士斷腕!將宗室那些膿瘡自己挑破了!省了朝廷多麻煩!”

禮部尚書劉春捻著胡須,連連點頭,語氣中帶著一難得的輕松。

“石總憲所言極是。寧王乃江右諸藩之長,位尊隆。能不自護,反歷陳諸弊端,其心可昭日月!此等忠勤,當為諸藩表率!”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兵部尚書陸完,“陸大司馬,值此北虜境、多事之秋,宗藩若能借此整肅,安靖地方,于我集中力應對邊患,實乃大利!”

陸完生謹慎,但此刻也深以為然。

邊關軍報雪片般飛來,每一份都要求增兵、增餉,讓他焦頭爛額。

寧王此舉,無疑是給朝廷,特別是給他兵部,卸下了一個可能隨時引的大包袱。

他沉聲道:“劉大人所言甚是。寧王能察時弊,率先垂范,主請纓約束宗親,實乃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我意閣應即刻擬票,盛贊寧王之忠勤,奏請陛下如寧王所請,降敕戒敕榜諭天下宗室,并特許寧王訓飭江右宗支之權。此乃上應天心,下順民意,安宗藩,外強虜之良策!”

很快,一份由石玠、劉春、陸完聯署的奏議呈到了前。

奏議對寧王極盡褒揚之詞,稱其“江右諸籓之長,能不自護,歷陳諸弊端,可謂忠勤”,并力主“宜如奏戒敕榜諭及許王訓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