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美人上位 第55章

《美人上位》 第55章

◎救駕來遲?◎

戴玥姝正和張雅毓學做珍珠丸子。

這是張雅毓的拿手好菜,裏面餡給料充足,瘦得宜,加了點白菜碎末,又拌得綿得宜,不松不散,到時候蒸出來確實恰到好的有嚼勁。

正幫著把一個個好的圓圓丸外頭裹一層染了糯米,染用的是天然植,一種戴玥姝不太認得出來的草葉,一個綠,一個紫,還有一種煮出來的水是紅的,把糯米染上了裹在丸外面,到時候蒸煮起來就更好看了。

衛卿珩得了筆墨紙張,這幾日在屋子裏養傷之餘便是寫寫畫畫,大部分東西都是寫完直接燒了,戴玥姝也不多看,哪怕他不介意讓瞧見。

偶爾時候,他興致起來了,會教姜池南識字背書,不過他這個老師當的不算很好,池南這個學生學的也是一肚子怨氣。

兩邊互相嫌棄,但看起來倒仍是相安無事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幾日出來了一點,雖看起來彼此嫌棄,但實際上又沒有那麽討厭對方了。

衛卿珩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池南,戴玥姝都覺得有些苛刻了,他是何等的天才,而池南雖然七歲,卻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

張雅毓倒是識字,但前頭沒有那個功夫教他,也不好管,現在收養了才有更多“餘力”來給他花心思。

讓戴玥姝看,池南算的上是有天賦了。

衛卿珩從《三字經》和《論語》開始給他啓蒙,池南學的速度已經不慢,戴玥姝回想自己當年的進度,又聯想自己知道的邊夥伴的學習速度,只覺得在沒有家學等外外力幫助下,池南如今這個速度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

但衛卿珩一來自己就是天才,知道真正的厲害人學習速度如何,二來他認為池南已經比尋常小孩開蒙晚了說三年,必得加倍努力、狠下苦工才是。

Advertisement

這差的功夫說多不多,說。雖不乏老年才有所績的人,但更多人還是年時便做出了績,三十來歲前考中仕才算能有個好開局好前途,更不用說還有像是戴玥姝祖父戴辸那等不到二十歲便中了狀元的天才了。

“繼續。”他背著手,漫不經心,繼續聽池南咬牙切齒地背書。

衛卿珩不打人,手段不嚴厲,但就他那輕飄飄一眼,足夠讓本就自尊心強、心思敏又不喜歡他的池南火氣大漲又倍憋屈了。

衛卿珩他早先讀書的時候,還挨過太傅、太子太傅等的訓斥,夫子打他手板子或是罰抄也是有過,不過他們都不敢狠下手來,當今對他確實護,自小抱在懷裏親自養的兒子給臣子打了他心裏也會不舒服。

好的是太子確實天賦卓然,是當老師最喜歡的那一類學生,只要在子上,讓他不要過分驕傲自滿即可。

但他又是太子,說來這世上除了當今能他一頭,又何人能比他更高呢?他自傲自信也是理所當然。好在管著他的還有當今,如今看來教得確實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但池南不一樣。

他不僅是晚了一步,子還差一點,又急又沖,這樣的脾氣若在有背景的人家裏也就無所謂了,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不算是大的妨礙,但放在平民人家,怕是得罪了人自己都不知道,回頭再給自己的寡母帶來一頓的麻煩。

衛卿珩也不是一味罰他、貶低他或如何,但他道理一說,池南心裏萬般不服,也不能說他說的不對。

只能是忍了又忍,強迫自己去靜下心做出一番出息來,畢竟見他能認真識字讀書了,張雅毓那等欣是遮掩都遮掩不住。

“你且放心,你若真有這本事,我便是砸鍋賣鐵也要你繼續讀書的。”

Advertisement

“……”池南更沉默了,但他拒絕不了養母的好意。

“我朝也有武舉,你若真有興致……”

“他也是武舉嗎?”

“誰?”

“我的……”池南停頓了一下,“養父。”

“哦,姜策。”衛卿珩沉思一二,回神很快,這就告訴他,“不是,他只是參軍了,大概是當地征兵,他便去了吧。”

見池南確實有幾分好奇,他也不含糊,給他講了些若是習武可能有的前途安排。除了征兵伍,還有自己投當地軍營,另外便是走武舉,或是從武將路子,現在的話當錦衛也使的。

衛卿珩心裏盤算了一番,按說戍邊征兵伍,尋不到紅冀府這塊來,這裏人也說不清當時是怎麽回事,連張雅毓這個夫人也弄不清楚丈夫怎麽就突然一走了之了……那保不準當年姜策就是投到了當地的軍營,那可不就是紅冀大營了嗎?

但若是如此之近,前後策馬疾馳也就半日到一日的功夫——這是他調查來的時間,可這樣便沒有道理會失去音訊。

近期紅冀大營也沒有調兵出戰的記錄,練兵雖有意外,但莫不是就這麽巧地讓姜策沒了吧。

他記著了此事,打算等去了營寨之後,再看一番名冊,稍微查一查。

他們在姜家村呆了四晚,第五日清早,跟隨著城的驢車隊伍,一道進了縣城。

張雅毓給他們準備了行囊,東西非常充沛。

自己則帶了做好的醬菜和鹵,打算到縣城裏賣上半天的夾饃,還把池南捎上,讓他幫自己忙盡快賣完,另外還有一事,便是順帶在縣城裏看看房子,後面這便沒村子裏的人知道了。

原是想著千裏尋夫的,這名頭也好,也能使離了那滿是排閉塞的小村莊,到時候隨便尋了合適地方落腳,說是沒錢、說是在此等丈夫都不是問題。

Advertisement

但現在多了池南,手上又多了些錢,還是這般的大額,便有了新的算。

目前不僅有攢下的,還有了他們堅持要給的不菲金錢,那金子做的錦鯉是必然要傳下去當家底攢著了,百兩銀票也不敢放在上,只打算盡快在縣城買一一進或兩進的宅子,再加上一鋪面,到時候存一點,再留一點作為生意本錢,另外便是安排給池南私塾讀書了。

至于姜家村的那半畝地,一個人來回跑是打理不來的,但原材料從村子裏進肯定比在縣城買便宜。如果真的能落戶在縣城裏,還讓做點吃食生意又不至于落到行商地步,還能保留農人份,那村子裏的地便托給唯一關系好的鄰裏。

這事商議著來就行,也不算很難理的問題。

馬車尚且顛簸,不要說驢車了。

不過是才出去一兩裏地,戴玥姝便覺得得有些頂不住了。

兩個人休養多日,又都是年輕人,傷勢基本已無影響,但戴玥姝到底要些,經不得這種顛簸,快要震得吐出來了,無奈只能依靠在衛卿珩懷裏。

衛卿珩上傷都結痂了,有些好的快的已經出了,不消多時便能痊愈,姜老大夫不論是醫還是用藥,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還難?”他力度適中地給著手上的xue位,盼著能稍微舒服幾分。

但去縣城的路不好走,不上牛車靠雙怕是要走到中午,還把自己累得不行。

戴玥姝也知道這點,所以只是忍著。

“嗯……”甕聲甕氣地應了,忍著,尤其聽到同在驢車上村裏人打趣他們小夫妻的聲音,便更覺得不好意思了。

他們才知道,原來這遠近山脈裏頭,其實都有村子,大大小小不說二三十,也有十幾個,只是有的規模大,有的規模小只剩下十來戶人家。

像是姜家村這種,占了地勢的便宜,出山還算方便,又剛巧在一相對低窪平坦的地方,這才能有如今上百戶人家的規模,遠近好賴還能說得上話,像是裏正,也從這裏出過。

這很尋常,一個村的大都是一姓或兩姓,宗族聯系極強,有個什麽小管理者,也都是從發展最好的村子裏出。

可即便如此,就張雅毓所言,姜家村發展也不是最好的,至這裏甚至沒有個像樣的學堂和私塾,原先所在的娘家村子,才是更好些,出了父親一個秀才,還有教書育人的地方。

但張雅毓一個外嫁,加上父親比較迂腐,定不可能允許一個守寡婦人無緣無故回娘家村子居住。

用他的話說,就是生是姜家村的人,死是姜家村的鬼,要給姜策守節的,不能跑。

要不是張雅毓自己機靈,還聽了些文化容,恐怕也做不這般通的大人,還有勇氣為了養子一搏前程。

還猶豫著,但聽了戴玥姝和衛卿珩的鼓勵,這才下定了決心,不想要再拖延了。

戴玥姝是知道衛卿珩指點了的,也盼著張嫂子能有個更好的結局。

池南若真有本事,真心想報答,就該給掙個誥命回來,指不定哪天還能皇宮裏召見張嫂子呢。

“再忍一忍。”衛卿珩緩聲安,一聲淩厲氣質都了下來,那份眼可見的憐和疼惜旁觀人都驚嘆不已。

想不到“姜璟”這樣一個看著便十分富貴又頗有才學的男子,不僅不眼高于頂,還如此疼妻子,這樣的人又怎麽可能是個人品差的人呢?

隔了一會,池南溜下車子又跑了回來,給戴玥姝遞上了一把樹葉子。

“聞一聞,也許會好一點。”

“是野薄荷啊。”衛卿珩點點頭接過來,戴玥姝嗅了嗅,腦子確實清明了不

“多謝池南了。”笑著表示,“長這樣的野薄荷倒是頭一次見,不知道泡茶會如何。”

“老。”池南小臉一皺,告訴,“苦的,又苦又老,做菜都不用,但是味道沖、香味足。”

忍了許久,可算是到了縣城地方。

和一般的大府州不同,縣城這裏嚴格來說只是遠近發展最好的一聚居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城牆府兵等,但整來說仍是一塊繁華地。

戴玥姝後面就算是顛簸萬分,也仍是強迫自己迷糊地睡了一會,這才下了那種想吐的難

眼下到了地方,被喧鬧聲吵醒,這才松了口氣。

“嫂子自去忙吧,別再為我們耽擱了正事,吃食過了時間就不好賣了。”

“那我便走了?”

“後會有期。”

“有緣自會再見。”

兩邊道別,衛卿珩已經觀察完了全部,主地牽著的手。

“子璟,我們往何?”

“先尋能落腳的酒樓吧,好歹有個縣城地,應該有負責員。”

兩個人一道往人群集的地方去,他們雖著普通裝,但氣度不凡,行人皆若有所地給他們避讓地方,兩人也不覺古怪,他們確實融不進去。

“紅冀府每年納糧數額在十萬以下,屬下府,轄域有三縣城,”衛卿珩一邊尋地觀察著,一邊給低聲解釋,“這是其中一,俗名就做張姜譚縣。”

“莫不是……”戴玥姝眨眨眼睛。

“正是。”衛卿珩點點頭。

這名字起的通俗,正是治下範圍三個大姓合在一起,直白明了。

他們進了附近人口中名聲最好的也是最豪華的一家酒樓,取了一樓位置,點了些清淡的小菜并幾道特大菜,又包了一上房,這才開始打聽周圍況。

因給的錢多,小二自然知無不言。

戴玥姝因為早起的顛簸,胃口不佳,只稍微用了點清粥小菜,衛卿珩用的多些,但也不過是充,自然不可能是喜歡這裏的菜

“子璟。”

“怎麽?”

“你可要出去?”

“是。”

戴玥姝看出他的打算,思忱片刻。

“我無大礙,一會回屋休息一會便是,你便在這時候辦事也沒有問題,等我醒來,大約事都能理好了。”

衛卿珩猶豫了片刻:“我不放心你一人在此,萬一是……”

“不至于。”搖搖頭,“我觀這店家應是一戶人家在一起經營,廚子不清楚,但小二和掌櫃的、賬房都有親戚關系,來這家店用餐的除了富貴些的人家,也有普通人,店家也會施粥送膳與周圍人,結個善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