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81頁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81頁

:“……父皇罵大哥什麼?”

麗妃更小聲了:“罵他蠢。”

皇上過去共用晚飯,麗妃就去了,吃飯的時候皇上瞧著還正常,躺到床上才開始翻來覆去地似有煩心事,弄得麗妃也睡不好,只好小心翼翼地問一問,結果皇上就像憋了一肚子火終于找到壺一樣,坐起來把太子罵了一通,也沒有別的詞,就是不停地罵太子蠢,還有他怎麼生了這麼幾個糟心兒子。

麗妃跟兒說這個,是希兒能幫太子說說話,把皇上哄好了,大家的日子才都好過。

至于為何不是自己勸,連皇上生氣的緣由都不知道,瞎勸只會火上澆油。

瞧瞧,才說完,兒就好像什麼都懂了。

是懂,但這事勸不了,大哥肯定是被那些不想改革的文臣的危言聳聽嚇到了,在父皇面前說了父皇不聽的話。

第68章

中書省的革新折子還沒有擬出來, 六月二十六的早朝上,興武帝連續頒布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 興武帝命中書省將沈富仁一案的詳及判定發榜張于大齊各州郡縣鎮村,公告天下。

第二道旨意,興武帝命中書省昭告天下民,為免百姓再因類似緣由聚眾鬧事,凡百姓因畏懼前朝苛政將田地投獻、掛靠給皇親、勛貴、員、士紳用以逃稅的,限期在興武十二年三月初一前改回自家名下,超過期限不改的百姓、拒絕無條件還田于民的皇親勛貴員士紳等一律按抗旨治罪。此詔書與沈富仁一案同時同地張榜公告天下。

第三道旨意,興武帝命戶部十三州清吏司分別派遣三名員為欽差,前往所轄各州主持當地民清除掛田陋習一事并重新繪制各州魚鱗冊,各州欽差皆安排一千前軍聽其差遣, 如有必要欽差可先斬后奏,隨行前軍千戶憑圣旨與賜金牌可臨時調當地各級駐軍配合欽差清查田地。京師轄地由戶部直接負責。

Advertisement

大殿空曠,帝王親口宣讀的旨意幾度回, 振聾發聵。

如果說之前還有員盼著皇上回心轉意放棄推行新政, 這三道旨意一出, 這類員徹底死了心。

三道圣旨之后,朝會繼續,最后,散朝之前, 興武帝又頒布了一道口諭, 命太子即日起為史臺行走。

秦弘臉一白,還是嚴錫正在后面低咳一聲,秦弘才回神,恭聲領旨。

興武帝目隨意地掃眼兒子,離開龍椅走了。

跟著興武帝就發現, 往日總會跟他聊幾句朝會所議之事的兒,今早格外沉默。

興武帝笑著問:“在想父皇的三道圣旨,還是在想你大哥?”

看眼父皇,道:“父皇的旨意與文武欽差安排得都很英明,只是,父皇為何要調大哥去史臺?”

如果大哥一開始就在史臺行走,這沒什麼,但父皇特意把大哥從中書省改調史臺,這是明著告訴眾人他在懲罰大哥,大哥那麼薄臉皮的人,面上得住?

能理解父皇對大哥的不滿,可做妹妹的也心疼大哥,換厚臉皮的二哥三哥這懲罰就是小事了,才懶得管。

興武帝哼道:“朕要從員們手里把屬于朝廷的田稅收回來,他竟然替那些員們說話,還其名曰為朝廷穩固著想,其實就是膽小怕事!好啊,他總想順著那些員,朕就讓他去史臺看看上上下下的員都是什麼德行,朕以武開國員們都敢糊弄朕,真讓你大哥繼續仁下去,朕恐怕要改名秦始皇了!”

自家父皇真姓秦只是名不同的小公主:“……”

興武帝拿筷子另一頭敲敲兒的腦頂:“好好吃飯,別提他,做大哥的反倒要讓妹妹心,什麼出息。”

Advertisement

被父皇的理由說服了,如果一次損能讓大哥領會君臣之道,那很值了。

.

中書省,秦弘需得把他手里的公務接一下才好改去史臺。

明眼人都能從太子發白的臉猜到他的心,各忙各的不敢去攀談,只有嚴錫正多送了一段路,等附近無人了,嚴錫正對太子道:“皇上的新政或許有些激進,卻是惠國惠民的治國良策,且皇上去年親征西胡大捷威震四海,如此開國明君,絕無員敢為區區一道政令忤逆皇上,太子實在不該聽信那些危言聳聽啊。”

秦弘聽了,越發愧難當,他怎麼就鬼迷了心竅,質疑起父皇來了?

嚴錫正看著這位明明比他高了半頭氣勢卻還不如十歲小公主的太子,在心里嘆氣,面上鼓勵道:“皇上那里,太子不必過于憂慮,正所謂之深責之切,皇上調太子去史臺小施懲戒,其實還是為了太子著想,皇上是要太子在史臺多看看聽聽那些貪污吏,只有太子見識過貪污吏們的種種為禍手段,太子才能明白百姓的艱難,明白皇上為何寧可冒險也要革除朝政的種種弊端。”

秦弘:“左相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父皇的苦心。”

嚴錫正笑笑,手送太子。

影錯開,秦弘暗暗呼了口氣,父皇氣勢如山每次見面都得他難以息,這些跟隨父皇打天下的諸位功臣同樣讓他難以泰然相

走在宮道上秦弘還算輕松,來到史臺后,想到比左相更嚴厲剛正的聶鏊,秦弘的心又繃了起來,與左相、鄧沖等功臣他至還有些時就認識的分,聶鏊乃是父皇登基后重新請回來的賢臣,秦弘去年開始上朝后才與聶鏊有了接,但大家各忙各的,絕談不上悉。

Advertisement

看到朝他走來的聶鏊,秦弘下意識地想要先行招呼,謹記父皇的君威教誨才保持著端立的姿態。

“臣等拜見太子。”聶鏊帶著史臺眾員行禮道。

秦弘:“諸位免禮,父皇命我來史臺行走,以后我等就是同僚了,日后不必再如此拘束。”

聶鏊也是這麼想的,史臺本來就忙,再浪費時間給太子行禮的話,那不如奏請皇上把太子調到別的地方去。

史臺下分三院,分別是糾察京城百的臺院、糾察朝會禮儀的殿院以及監察地方吏的察院。聶鏊明白皇上的深意,征詢過太子的首肯后便安排太子去察院了,再讓察院的監察史帶太子務,他自去忙了。

相比嚴錫正對太子事無巨細的關照教導,聶鏊的態度可謂十分冷淡。

秦弘單獨翻看察院的文書時,忍不住想,聶鏊堅決擁護父皇的新政舉措,會不會看不上他之前的反對搖擺?

這一日秦弘都如坐針氈,傍晚回了重元宮,看到還不知曉他的境溫溫出來迎接他的妻子,秦弘一時沒控制好,竟紅了眼圈。

呂溫容又驚又心疼,挽著太子的手臂將人帶到室,還沒開口,太子突然抱住,埋在口哽咽起來。

呂溫容輕輕地順著太子的背,等太子的肩膀不再抖了,才試著問:“出了什麼事?”

秦弘難堪道:“父皇調我去了史臺。”

聽完前因后果,呂溫容打一條巾子服侍太子臉,一邊照顧一邊安道:“父皇知道你仁厚,所以要你去那邊練練鐵石心腸,事已至此,你安安心心地在史臺當差就是,只要你不再犯錯,父皇的氣慢慢就消了,再說了,父皇心寬廣,不會氣太久的。”

或許是皇上待很寬和,又或是小公主經常說些皇上平易近人的話,呂溫容并不是很理解太子對皇上的敬畏,二皇子、三皇子包括兩位公主都沒這樣啊。

道理秦弘都明白,他只是難,在外面必須藏著,見了妻子就忍不住了。

接下來三日,秦弘都是早出晚歸的去史臺,直到二十九的朝會上父皇小夸了他一次,笑著夸的,籠罩在秦弘心頭的云才徹底散去。

月底休沐,秦弘帶妻子去乾元殿陪父皇、二妃、三弟妹妹吃了一頓早飯,飯后回到重元宮就不準備出門了,他也沒地方可去,去花園可能會遇到父皇、二妃,像三弟妹妹那樣出宮玩耍,那又不符合他太子的份,父皇肯定也不敢隨隨便便放他出宮。

就在秦弘與妻子賞畫怡時,前院的宮人來報,說大姐來了。

秦弘頓時覺得肩上下來兩副重擔。

呂溫容:“我陪你去吧?”

秦弘搖搖頭,大姐肯定是聽說他去史臺的事了,見他也是為了此事,就算溫容面招待,大姐最多也就敷衍一下。

秦弘單獨去了廳堂。

姐弟倆見面后,永康屏退左右,再低聲朝弟弟抱怨起來:“父皇真是的,讓員士紳田稅也就罷了,為何連皇親勛貴也要跟百姓一樣,我那一百頃田呢,就算父皇給我一半的免稅田地,一年也要白白多出去千百兩銀子。”

出嫁時,父皇賜了一百頃也就是一萬畝良田,有百姓來獻地,永康也收了,陸陸續續才收了五千多畝。

以為姐姐會責怪自己太笨被父皇懲罰的秦弘:“……”

念頭剛落,姐姐的責怪就來了:“你也是傻,那些文們都不想稅,你讓他們去跟父皇諫言啊,自己出什麼頭,現在好了,父皇倒氣上你了。你說你,不會討好父皇就罷了,你去得罪他做何?”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