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部營繕司郎中因為收商家賄賂被史臺參倒了,工部也有七八個屬牽連獲罪,父皇的意思是屬由吏部直接敲定,但正五品的營繕司郎中父皇希能從地方員里選出一位才干、品行兼備的,好給工部帶來些新風氣,而不是從早就深諳京城場之道的現任京里面挑。
父皇把他的要求告訴楊執敏,怎麼挑人就是楊執敏的事了。
鑒于營繕司郎中是五品,地方員只能憑政績升或平級調,楊執敏便讓考功司把上次正七品至正五品地方員各階考功排名前十的名單都列出來一份,且還要將這批員待考核的近期政績于一個月速審一遍,免得他按照之前的考功舉薦員,結果該員這一兩年剛捅了大簍子,讓他在皇上那里落個失職之罪。所以這陣子考功司的員們都忙得團團轉,每人的書桌上都擺了一摞摞的考功文書,有往年的,也有最近一二年等待納考核的地方員政績答報。
慶有單獨一間休息室,可以在那邊歇晌、解手,但與考功司的郎中譚詹、員外郎董升元共用一間公房。考慮到小公主剛剛上手還不悉這邊的運作,這次譚詹、董升元分別負責正七品從六品、正六品從五品員的政績審核,慶只需負責正五品地方員的政績審核。
正五品的地方皆為郡守。
大齊朝共有十四州、一百八十二郡與一千余縣,一州之主為刺史,一郡之主為郡守,一縣之主為知縣。
慶拿到的有十個郡守的考功與履歷,沒想到十人里竟看到了兩個還算悉的名字,一個是舉薦給父皇的落魄舉人賈方平,如今在揚州會稽郡任第四年的郡守,一個是那位雖然不曾見過卻有著脈關系的外祖父羅蟠。
三歲的慶聽母妃簡單提起過這位外祖父,知道是當時為一地知縣的外祖父將母妃獻給父皇的。
慶還記得與母妃的那段對話。
“母妃,大哥大姐的外祖父已經去世了,所以我們看不到他,我跟三哥的外祖父也去世了嗎?”
“……沒有,你外祖父在外面當知縣呢。”
“……二哥的外祖父是嚴錫正,嚴錫正有開國之功才能當左相,我的外祖父才干很差嗎?”
“……前朝很,外祖父就是混日子的,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才。”
“母妃,外祖父今年多歲了?”
“我算算,應該有五十三了吧,正好比麟兒大五十歲。”
現在想想,外祖父四十多歲時還只是一個知縣,要麼是其懷才不遇,要麼就是本無大才,可真有才的話,憑父皇對母妃的寵,怎麼二十年來始終讓外祖父在地方輾轉調?
慶仔細查看了父皇登基后羅蟠的履歷與考功,總共十年的知縣生涯中,羅蟠有七年都是混日子,最后三年大概終于認清他不能憑借在宮為妃的兒平步青云了,終于勤勤懇懇在最后一任知縣上做出了政績,直升郡守。
羅蟠的第一任郡守是在益州做的,他鼓勵百姓開荒,捐出個人銀款為百姓修橋鋪路,還破了前任郡守未能破解的三樁殺人舊案,因此得了很高的政績考評。前年調到了京師的汝南郡,距離京城是越來越近了。
慶能從母妃的態度中猜出羅蟠對母妃并不算慈父,不然母妃不會對親生父親毫無思念,正因為如此,父皇待羅蟠也是全看他的政績決定升遷與否,或許考慮到羅蟠年紀越來越大了,說不定哪天就沒了,父皇才決定把老人家調到京師,方便讓母妃見老人家最后一面?
無論如何,慶都不認為羅蟠是繼任工部營繕司郎中的合適人選,一則此人的功利心太強,前朝沒人脈的時候混日子,新朝有寵妃兒了就指靠兒混好日子,眼看著混不到才賣力表現給父皇看,二則此人年紀太大了,工部事繁忙,萬一他到任不久就沒了,吏部豈不是還要再忙一場?
所以,小公主為自己負責的這十人排序時,將羅蟠放到了最后一位。
考功司郎中譚詹將所有名單呈遞到尚書楊執敏這里。
第一張名單就是正五品郡守的,楊執敏從上往下看,賈方平排在第三,羅蟠排在第十。
他問譚詹:“誰排的?”
往年他都會特意把羅蟠排在前頭,再怎麼著這人也是麗妃的父親啊,皇上可以不選,但他不能不薦。
譚詹笑道:“公主排的,理由是羅老早年政績平平,不如前面九人。”
楊執敏指指賈方平的名字:“這個又怎麼說?”他記得,這是小公主發現的人才。
譚詹:“公主說,此人剛場四年,有才卻實干經驗,最好再多在地方歷練幾年,去其傲氣。”
楊執敏胡子,繼續看下面的幾份名單。
最終,楊執敏選出包括了羅蟠、賈方平在的五人,先拿去中書省給二相過目。
嚴錫正眉頭一皺,指著排在下面的賈、羅二人問:“公主選出來的?”
楊執敏就把小公主對二人的評詞都說了一遍,微笑道:“臣覺得公主的話有些道理,只是賈方平的傲氣可以化為為政的銳意,羅老早年政績平平近年政績斐然,恰恰說明其懷有大才,既然有才,吏部便該舉薦。”
嚴錫正:“……說得不錯,走,你隨我一起去見皇上。”
到了興武帝面前,嚴錫正便讓楊執敏一一點評名單上的五人,包括轉述小公主的兩番評詞。
興武帝強著角,問嚴錫正:“麟兒與執敏各執一詞,左相認為這二人如何?”
嚴錫正:“……臣贊同公主,賈方平當年挨打就說明他行事還不夠周全,需要多練練,至于羅蟠,可用可不用,全憑皇上決斷。”
他自己也是老頭,不會挑羅蟠的年紀,但羅蟠的功利心是個大問題,這種人,既能為了進京而勤政,那麼等他如愿以償了,他也很容易懈怠下來,甚至開始作威作福。
興武帝就指了指楊執敏:“你啊,舉薦外人一薦一個準,就是遇到朕的親戚總要犯點小糊涂。”
楊執敏:“……”
這是單指麗妃的父親啊,還是也連帶了別的事?
第102章
興武帝最終選擇了被楊執敏排在第一位的陸啟。
此人現在黔州刺史邊任從五品的別駕, 是本朝考上來的二甲進士,一步步從知縣升上來的, 其人為政尤其通于工事,從疏通河道、修葺城池營地到開辟山路、督造船橋都有政績,是個名副其實的干吏,近年黔州民生改善他與更擅長治民、除匪、斷案的黔州刺史幾乎可以平分功勞。
正因為楊執敏在大事上薦人一直靠譜,興武帝才不會因為他幫了太子的幾次忙而真的遷怒于他,相反,興武帝能理解楊執敏的為難,那麼一個不紅眼圈的太子,也算是楊執敏看著長大的晚輩,楊執敏本就不是嚴錫正、聶鏊那種剛直不阿的子, 如何狠得下心拒絕?只能先全了太子的面子,再暗中盯著那幾個不走正路的員,小過督其改正, 大過按律懲。
歸結底, 這事還是要怪在太子頭上, 他若能以儲君的份鎮住向他舉薦不正之的親姐,楊執敏又哪里多的這些麻煩?
下心煩,當晚興武帝跟麗妃說起了這次給工部補缺的事:“朕看楊執敏還舉薦了你爹,也不知麟兒知不知道那是的外祖父。”
被帝王摟在懷里的麗妃瞬間張起來:“麟兒小時候好奇自己有沒有外祖父, 我跟講過一次, 至于麟兒還記不記得,我就不清楚了,皇上是懷疑麟兒故意把我爹的名子遞給楊大人的嗎?”
興武帝與的右手十指扣,自嘲道:“朕得多心狠啊,才會這麼懷疑自己最喜歡的孩子。”
麗妃:“……”不懷疑你說這個做何。
興武帝:“你爹不適合這個缺, 不過到今年年底,他在汝南郡的任上也待滿三年了,你想他的話,明年朕把他調到京城來。”
麗妃馬上道:“不想,皇上還是讓他繼續在地方為吧,調到京城,我怕他給仁哥兒、麟兒惹麻煩。”
這位父親,平時看不出什麼才干與野心,做知縣時談不上大大惡但也絕非清清白白,沒想到一遇到機會就把獻了出去好換取繼續在齊王地盤做甚至升的機會,得虧興武帝是個明君,也沒犯糊涂,不然真有可能讓父親在京城撈個顯赫高位。
麗妃很怕這樣的父親來京后會替那個并沒有野心的兒子胡鉆營,給兄妹倆都帶去禍患。
一邊是沒多分的父親,一邊是當心肝的兩個孩子,麗妃選擇起來本不需要猶豫。
興武帝松開的手,了的頭發:“有朕與麟兒看著,他什麼麻煩也惹不起來,敢有一點惹事的念頭朕立即將他趕回老家去,但這幾年他政績不俗,朕再著他,一來對他不公,二來倒外面猜疑朕對你們娘仨有何不滿,明寵暗的。”
最關鍵的是,羅蟠年紀大了,麗妃上說不想,哪天噩耗傳來,能不哭?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她本是現代女神醫,一手金針起死人肉白骨,卻意外穿越到一個女尊王朝。一貧如洗的家,還有如仇人一般夫郎們,水玲瓏表麵笑嘻嘻,心裡。沒辦法,隻能賺錢養家,順便護夫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傳言尚書府九小姐長的禍國殃民,讓堂堂帝臨太子差點丟了太子位,是個妖孽。 傳言尚書府九小姐是個藥罐子,活不過雙十年華,卻在一次意外中不顧自己柔弱之軀救帝臨戰神於險境。 傳言帝臨皇帝賜婚於帝臨大皇子,令尚書府九小姐嫁與大皇子為正妃,可尚書府九小姐還未嫁與大皇子,便香消玉殞。 傳言……傳言…… 商涼玥挺著圓滾滾的肚子坐在躺椅裡,旁邊一隻骨節分明的手把一顆剝的晶瑩剔透的葡萄遞到她嘴邊。 商涼玥吃了,說:“王爺,我好像火了。” 旁邊俊美如斯的男人拿起手帕把她嘴角的汁水擦去,嗓音低沉,“哦?”
【甜寵+雙潔+先婚后愛+無極品親戚】【溫馨種田+萌寶+架空+空間】身嬌體軟的小美食博主洛歌意外身穿了,身為小黑戶在這陌生的古代寸步難行。為了能夠在這個時代好好活下去,她給自己找了個便宜相公。本意只為活命,卻沒想到竟是收獲了意外之喜。試問,這種又撩又寵的忠犬相公誰不想要!真的很難讓人不心動好嗎!顧錦琛日常憂愁,媳婦嬌軟可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很能掙錢怎麼辦?
莊綰一直以為,她會嫁給才華冠蓋京城的勤王與他琴瑟和鳴,為他生兒育女。然,一夕之間,她想嫁的這個男人害她家破人亡,救下她後,又把她送給人當妾。霍時玄,揚州首富之子,惹是生非,長歪了的紈絝,爛泥扶不上牆的阿鬥。初得美妾時,霍時玄把人往院裏一扔讓她自生自滅。後來,情根已深種,偏有人來搶,霍時玄把小美人往懷裏一摟,“送給爺的人,豈有還回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