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94章 威脅 二小姐出馬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94章 威脅 二小姐出馬

第94章 威脅 二小姐出馬

九十四章

十二月八日朝會, 有僉都史狄年對上詢問,“陛下,外頭謠言紛起, 都說崔二小姐懷的是陛下的孩子, 若置之不理,恐折損陛下的天,需得陛下對外有個說法才是。”

他又道,“帝德昭昭,四海承輝,陛下的偉代表的是國事,不僅僅是家事私事。”

大殿裏霎時肅靜起來,前有韓閣老, 後有馮閣老, 都因著妄議陛下的私事被打回家養傷去了,狄年真有膽吶!

坐在寶座上的皇帝往下看了圈,哼了聲, “偉?”

朝臣們都是斂氣息聲, 唯有狄年固執地站那裏,等著皇帝一個回答。

皇帝這回沒有發作, 坦承認道, “孩子是朕的。”

大殿裏喧嘩開來,氣聲、驚呼聲此起彼伏著。

約猜到, 和皇帝親口承認是兩回事!

在他們眼裏清心寡,本元殿和延華殿裏連個宮都不允許存在的皇帝,私下裏卻和崔二小姐有私,連孩子都懷上了。

大郢皇室不允許有隔輩婚,皇帝明知道還沒控制自己, 被問道就直接了當承認了,這是要置禮法規矩于何地?

更甚的是,于滿殿嘩然中,皇帝就點了禮部古尚書上前,“朕要立工部員外郎崔大人家的二小姐為後,禮部著手籌備吧。”

皇帝要立崔二小姐為後?不說輩分上不允許,就是允許,同人未婚先孕的子怎堪為後!

古志著頭皮上前,于六部換中,他才從戶部侍郎升到禮部尚書沒幾日,還沒坐穩就遇上這樣棘手的局面,他這是應還是不應?

想到皇帝無所不知的腦子,他忽然在想,皇帝是不是為著這一刻才給他提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上?

之前小兒和申閣老家的孫等六人被宣寧帝挑出來送到福寧宮,做為衛王妃妾的後選,別無他法之下,他和申閣老打聽著崔二小姐的酒樓和點心鋪子開業,打發仆從往點心鋪子買了好些點心分給衆親友,算是給崔二小姐捧了場。

Advertisement

原沒抱著多大的希,不想第二日,當時還是衛王的陛下就發話讓六位備選的閨秀都回了家。

之前他和申閣老沒往衛王面前晃悠,可理好政事後,衛王不是打盹就是打坐,連搭句話都不能。

所以,小兒得以回家,必是因著他們往崔二小姐那裏捧場,崔二小姐找衛王提了,衛王才有閑心管這樣事兒。

于崔二小姐,他和申閣老是欠著的。

可隔輩婚是大郢皇室越不過去的規矩,太宗時定王的例子擺在那裏呢,這讓他怎麽接皇帝差事。

接了,他就要為衆矢之的,史們就要往死了參他,一個阿諛上的名聲是落定了。

可不接,就是大不敬,以皇帝的脾氣,他的下場不會比韓閣老和馮閣老好哪去。

還有李家,李老太後和李首輔都不會允許皇帝立崔二小姐為後,這事兒還有得角力,他這會兒選擇服從了皇帝,若是後面李家阻止了皇帝,他怕是要李首輔的眼中釘了,到時朝中還有他的立足之地麽?

初冬時節,就通了地龍,大殿裏也是冷嗖嗖的,古尚書卻急出了汗,焦急中,他往申閣老那裏看去,見到申閣老微微點頭,他一橫心,上前道,“臣領陛下口諭,下朝就著手去辦。”

他這一回,如油鍋裏濺了水滴,殿裏直接炸了。

狄年指著他鼻子罵道,“你這個阿諛之徒,陛下了禮法規矩,你不勸諫,反助著陛下錯上加錯……”

都察院左都史萬山上前拜道,“陛下,這等忌的婚事行不得,該如何昭告萬民啊,到時禮教崩壞,害無窮,陛下三思。”

有左都史帶頭,頃刻間文武大臣好多出列,跟著拜了下來,“可不能開此無視倫常的先河,還陛下三思。”

Advertisement

就是留在列中的也是舉棋不定的,放眼去,多半的朝臣都是不能接的。

于群激憤中,李首輔越衆而出,“禮法外也要講人,事已至此,崔二小姐已懷了陛下的骨,陛下至今膝下空虛,他的子嗣何等珍貴,且崔家和陛下沒有脈關聯,論起來崔二小姐只是名頭上的表侄,比當初定王那出了五服的表外甥還遠。

不若讓崔二小姐先生下孩子,後面咱們再商議出一個能對萬民有所代的恰當說辭,待堵住悠悠衆口,崔二小姐再著行止,就留在宮中伴駕也是可行的。”

李首輔于朝中向來說一不二,雖皇帝登基後他低調了許多,可威在那裏,他這一說,好些人的態度有了松

李首輔抹了把額頭上見的汗,繼續提議道:“陛下,立後是何等大事,豈可草率而定,該于各家閨秀中優中選優,先帝生前不是選了六位閨秀送到福寧宮老太後那裏,先帝的心意不可辜負了,只六位人選了些,不如再添上六位,同先前的六位一起都送到宮裏,由兩宮老太後和徐太後一起幫陛下選出合心意的皇後和嬪妃。”

不想李首輔話才落,申閣老就道,“我家的孫無才無德,就不去污陛下的眼了。”

古尚書也道,“小頑劣,上回就鬧得老太後頭疼不已,可不敢再來了。”

武將那列也出來一人,卻是羽林右衛指揮使孟懷宗,“吾妹鄙,實不好進宮獻醜。”

先前的六位閨秀,這一下就有一半兒給推卻了。

李首輔不以為忤,“那就遵循舊例重新擬定人選。”

丹陛上,皇帝擡手在寶座前的案上彈了一記,這麽久了,朝臣們對皇帝的彈指已出了些門道,這會兒的兩指一彈,說好聽點是讓安靜,說難聽點就是讓閉

Advertisement

殿裏重新安靜下來,皇帝扯出一抹笑來,似乎對眼前的局面很是滿意。

從未笑過的皇帝笑了,朝臣們骨寒豎,才還大義凜然出列的那些,都起了肩膀,狄年也往後退了幾步。

皇帝手上連揮,揮手疾風驟,一枚接一枚黑子連一線,到出列群臣所站的位置分散出十數道殘影,往衆人的腳下襲來。

朝臣們手忙腳地狼狽避開,驚魂未定中,見地磚上嵌出的,大小一致,足有半指深的坑,均忘了殿前不能失儀,張著,口的手在打著

是不是稍躲慢點,那棋子就在自己腳上打出來了?

殘了腳,仕途也到頭了,那又何必和皇帝抗?

皇帝轉向古尚書,古尚書一個頓都沒打,立即出列,“臣謹遵聖諭,下朝就去查詢舊例,盡快著手往崔家下聘事宜。”

皇帝頜首,“查好了來見。”

說完他又叩了一指,不言朝下宣布道,“無事退朝。”

目送著皇帝出了大殿,朝臣們一起呼了口長氣,又一起擡手抹汗。

早聽說皇帝打出的棋子能要命,只于此事上,幾位閣老都是閉口不談,這些人沒能見識過,心裏就沒那麽懼怕。

待今日真正直面了,才知是怎樣的恐怖,膽都要嚇破了。

皇帝的態度很強,不遮不掩的威脅,他就是要迎崔二小姐為後,要是哪個反對,他不介意用手裏的棋子給你打出個窟窿來。

朝臣等著李首輔拿主意,李首輔擺手道,“陛下對我有見,才我不開口興許好些,唉,老太後那裏還等著我回話,先散了吧。”

李首輔走了,才都被皇帝甩出的棋子震懾住了,自覺扛不住那一棋子,心有餘悸下都跟著退出了大殿。

到了午間,還未離開延華殿的朝臣看到,皇帝沒有如往日一樣在西閣裏傳膳,而是帶著不言出了延華殿,朝臣們後腳跟出去,見皇帝是往福寧宮後園西門去了,據說崔二小姐就住在福寧宮後園的澹月居裏。

這一下亮明了私,皇帝就這樣肆無忌憚地去找崔二小姐,連午膳都要一起用,一旦崔二小姐生了兒子,還不得立時就封了太子?

人就是這樣,都沒希時,就都不會心生妄念。

可若是有人占了先,還給別人的路堵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必得群起而攻之,想方設法也要給那占先的人拉下來。

左都史萬山招集了早上出列的朝臣,“我不信陛下能一下子將咱們這麽些都一遭兒打殺了,衆志城,咱們就于端門外跪著去,讓應城百姓們看看,咱們是如何不顧生死也要勸諫陛下的決心。”

多半的人都響應了,又分頭去召喚五品下的員。

不過朝會上第一個出頭的狄年卻躲了,到這會兒那疾風凜冽的棋子還不時在眼前劃過,他是真不敢了。

萬山這一招夠狠,就算是前朝的朝臣們死諫,最狠的也不過是長跪到奉天門外,想聚起更多的朝臣響應,事還是捂在皇城裏。

萬山要跪到端門外,那可是皇城通往城的正門,往端門外一跪,風快就就會招來應城的一衆百姓來圍觀,很快就會蔓延到各,事兒就鬧大了。

這麽些百姓看著,皇帝就很難拿誰開刀,別人猶可,左都史這個領頭的仕途是到頭了。

不過萬山同李首輔私甚好,待到皇帝服了,不過是蟄伏一陣子,李首輔該會想法子讓他重新朝,倒也沒什麽。

都明了,這一把,雖是萬山帶頭鬧,李首輔的態度才是關鍵,就看皇帝能不能破局了。

皇帝陪著崔蘭愔用了午膳,消了會兒食,看著崔蘭愔打扮妥當了,錢和就找了過來,稟了左都史帶著二百多朝臣跪在了端門外,到這會兒,皇帝和崔蘭愔的私已傳遍了應城大街小巷裏。

崔蘭愔站起來:“那我去了?”

皇帝就道:“還是讓錢和陪你去吧?”

崔蘭愔睨他一眼:“這是我立威的第一步,錢伯跟著去就打了折扣,倒像小的不行,老的等著隨時頂上,有損我崔二猛的名頭,必得我自己去。”

錢和被逗得呵呵笑不停。

皇帝不再堅持:“讓赤雲赤月寸步不離跟著你,但有不對你就下殺招,一切有我兜著。”

崔蘭愔已聽說他于早上朝會上棋子嚇人的事兒,俏皮笑著:“我是不是要學著捧棋罐子了?”

皇帝一本正經道:“也好,到時你捧罐子,我打棋子兒,咱們夫妻一定所向披靡。”

想到那樣的景,崔蘭愔自己先笑彎了腰。

皇帝到底陪著出來,目送著往西去了,才回了延華殿。

進宮後,崔蘭愔一直在東邊打轉,最西去過的就是本元殿。

原以為此生都不會踏足福安宮,沒想到今日上門了。

才到福安宮大門口,裏頭邢坤已得了訊,滿臉笑容地迎出來,“二小姐貴客,我們老太後都歇下了,這又起了,快有請。”

“有勞了。”崔蘭愔不鹹不淡地回了一句,不不慢地跟在邢坤後頭,進了後殿李老太後起居的西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