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97章 親迎 皇帝和皇後是什麽時候好上的?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97章 親迎 皇帝和皇後是什麽時候好上的?

第97章 親迎 皇帝和皇後是什麽時候好上的?

九十七章

禮部黑白忙活了大半個月, 總算差不多了,還沒等松口氣,皇帝又出了幺蛾子, 他決定出宮去親迎皇後。

皇後尊貴, 于九五至尊的皇帝面前也為卑,歷朝歷代就沒有皇帝大婚時親迎的。

且儀仗經過時,沿路都是圍觀的人,若是有人借著人群的掩護對皇帝不利,真的是防不勝防。

幾位閣老和各部重臣番苦勸,說別的還罷了,提到遇到危險,皇帝出幾個棋子在手裏翻轉著, 記起他棋子在地上打出坑的威力, 都住了

這位皇帝可不是以往能比的,別的怕來襲擊刺殺的,這位不但不會怕, 反而會給來襲的都給打出窟窿。

只有他傷人的份兒, 任誰也難他分毫。

何況還有暗麟衛,圖謀不軌的人只要冒個頭, 估計就被暗麟衛劫殺了, 本也勞不了皇帝。

只得依了皇帝的意思。

迎親正副使選定的敬王和鄭閣老,兩人還跟著演練了兩日, 現在皇帝要親自去迎皇後,又得重新布排。

皇帝這會兒又很好說話了,讓正副使都跟著,到時隨機行事就可。

古尚書一想也是,那老些儀程要走, 皇帝哪肯講那麽多,還得正副使跟著才行。

忙了個通宵,宮中一切都布置就緒。

卯初,皇帝著紅十二章冕服,于延華殿明間接文武百的叩拜,隨後率領迎親正副使,人等,以及禮部的一應員,帶著全副儀仗,出奉天門、端門,往城西崔府去了。

因為東側門擺不開儀仗,且皇後出嫁也不好走偏門,崔家兩房商量後,將舉行儀式的大廳設在了二房那邊的正廳。

大門至正廳一路鋪的紅毯,大門、儀門、廳堂、以及沿路的游廊均用紅綢裝飾了,檐下和路邊的樹木上懸掛著大紅燈籠,裏裏外外都著喜慶。

Advertisement

崔蘭愔回家住後,各家眷就開始過來送添妝禮。

姜氏和崔蘭芝依著崔蘭愔的意思,只收了敬王府、安王府、端王府、永嘉公主、申閣老家、古尚書家、姚家等有數的幾家,別的一概都推了。

崔蘭愔出宮前,徐太後、淑太妃、如太妃、婉太嬪等也都給拿了添妝禮。

崔冕想到大房的家底兒,就算拿了半年點心鋪子和酒樓的分紅也遠遠不夠置辦像樣的嫁妝。

太宗的曹皇後、高宗的陳皇後進宮時都是一百二十八擡的嫁妝,那會兒兩人還只是太子妃,崔蘭愔做為本朝第一個以皇後份出嫁的,的嫁妝如果太寒酸了,還不得被那些命婦們說道一輩子。

為這個,崔冕找崔晟和崔昘商量,想著傾三家之力給崔蘭愔湊出一份兒能看得過眼的嫁妝來。

崔晟領了兩人的好意,告訴崔蘭愔的嫁妝不用家裏心,那裏都有安排。

崔冕看著崔晟愁得直嘆氣,“皇後娘娘沒經過的,哪知道嫁妝關乎人一輩子的面,陛下是男子就更不知道了,你得問分明了,是真的有齊備的嫁妝,還是沒當回事?”

崔晟卻道,“愔姐兒掌家這麽些年,哪有不知道的,說的必就是妥帖的。”

洪佶也道,“皇後娘娘站得比咱們高,比咱們遠,家裏能做的就是聽的吩咐行事,不給額外添枝加葉。”

顯然翁婿倆都商量好了,崔昘一向站崔晟那頭,崔冕只得作罷。

等崔蘭愔歸家了,各家的添妝都送來了,的嫁妝影子都不見,崔冕又急得團團轉。

知道說服不了崔晟和姜氏這樣直肚腸的,崔冕就找了姜氏的兄長姜從安,卻忘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姜從安也是個不變通的,一句,“既皇後娘娘有口諭,安心等著就是。”給崔冕打發了。

Advertisement

二十六日,當齊安帶著車隊來送陳老太後給崔蘭愔準備的嫁裝時,整整齊齊一百二十八擡,比當初陳家給陳老太後陪送的一百二十八擡強不知多

一百二十八擡嫁妝之外,還有二萬兩箱銀票。

這樣的嫁妝,走哪裏都是上上份兒,裏子面子都有了。

崔晟和姜氏還是將點心鋪子和酒樓這些個月的分紅,二千五百兩銀子都拿了出來,洪佶和崔蘭芝拿出了五百兩,一起換三千兩的銀票給崔蘭愔做了箱銀子。

崔蘭愔知道要不拿,家裏這些心裏一直會下不去,就先收了,想著以後再找個說法拿回來。

姜從安和顧氏也拿出一千兩的銀票,姜家并不比原來的崔家大房寬裕,崔蘭愔待要推辭不接,對上兩人因著拿出的銀子而窘迫的眼神,誠心謝過舅舅舅母後接了。

皇帝的意思,是要留姜從安在應城的,那樣以後帶著姜家一起把日子過起來就是。

崔冕和崔昘也各送了一千兩銀子過來,一門裏叔伯,這點要不收就不好了,崔晟都收了給了崔蘭愔。

因著要將家床被這些布置到新房裏,方的嫁妝都是提前一日送到男方家。

皇後嫁到宮裏,一應都是造之,家床被這些都用不上,也是時候湊,禮部來商量了,定下嫁妝隨著皇後的儀仗一同進宮。

二十八日,崔蘭愔也是天不亮就起了,由夏姑姑帶著幾個梳妝穿戴。

皇後的大婚禮服繁複而華,妝花織金的寬袖大襟紅禮服,配上九龍四冠,再披上霞帔,崔蘭愔全副裝扮起來後,氣勢高華奪人,周圍的人不由自主就斂氣息聲,不敢有多餘的作。

張忙碌中,眼看就臨近吉時。

忽聽得外頭鼓樂大作,皇帝來迎親了。

Advertisement

二房的眷和顧氏都沒見過皇帝,想到關于皇帝的那些傳聞,心裏難免好奇,今日正可明正大的看了。

洪大夫人跟在崔蘭芝邊,堆著笑一直纏著沒話找話,顧氏見了,怕丟臉丟到外人那裏,過來拉住洪大夫人,不讓往前湊。

崔蘭芝才得以,陪在崔蘭愔邊。

崔謖和崔戩很想向別人家那樣,于出嫁時背著送崔蘭愔出門。

現在崔蘭愔了皇後,一切都要嚴格遵循婚儀,那些想頭只得放下了。

只還是憾,私下裏同崔蘭愔念叨了幾句。

皇帝一直教不要被禮法拘束住了,崔蘭愔就想,這是的婚禮,一輩子就這一次,禮法之外也該尊重些的想法,而想讓家人有個好念想。

就將想法寫了,用耿大有手裏的飛鴿給皇帝傳了信。

皇帝如所想,回信告訴還有什麽想法都可提出來,他們倆的婚禮,自然要他們倆喜歡順意了才行。

就這樣,必不可的儀式外,崔家這邊的儀程都是按著民間的習俗來的。

兄弟倆商量了,由崔謖背著崔蘭愔送上輦車,崔戩背著崔蘭愔從閨房過去舉行儀式的正廳。

這會兒崔戩站過來,“二姐,我來背你。”

再尋常不過的一句話,姐弟倆個都紅了眼眶,邊上崔蘭芝和崔謖也是差不多的形。

在前引導,簇擁著崔蘭愔姐弟去了正廳。

皇帝同來迎的朝臣們已等候在那裏,十二章紅冕服襯得他俊如天人,威儀懾人。

常氏等只敢眼角悄悄瞄著,意外于皇帝的英俊和年輕,左看右看也不像二十有六的。

帝後兩人站一起,雖能看出來皇帝比皇後大些,但還是很般配,如一對璧人。

待到需皇後跪金冊金寶的儀式時,皇帝手拉住皇後,“無需跪。”他從敬王和鄭閣老手裏接過金冊和金寶親自授給崔蘭愔。

一應的儀式過後,請崔晟和姜氏坐,皇帝攜手崔蘭愔深揖拜別兩人。

皇帝一再的破例,一衆觀禮的親眷都很容,皇帝這是打心裏當自己是崔家的婿了,竟是一點不肯擺皇帝的架子。

只到了崔謖想背起崔蘭愔送上輦車時,皇帝攔了下來,將大袖挽上去,手扶到皇後腰上,竟是想自己抱了皇後上輦車。

崔謖也沒了國舅爺樣子,垮臉道,“陛下,就這一回,讓我送二姐出門吧?”

皇帝還不想讓,“你跟著就是。”

崔謖一副牙疼的樣子,“陛下,這哪是跟著的事兒?”

皇帝還有這樣的一面,朝臣們和親眷們都看直了眼,所以,他私下同皇後在一起也不是一聲不吭的吧?

崔冕著急地對崔晟道,“趕讓謖哥兒退下呀,哪能攔著陛下的路。”

兒心正不著,崔晟哪還管那麽多,“由他去,我不得多留愔姐兒一會兒。”

邊上姜氏不錯眼看著皇後,一下下抹著眼淚,“就是。”

郎舅相持不下,這場面無端就引人想笑,本來礙于皇帝在場不敢說笑的,這會兒都忍不住笑開來,氣氛一下輕松歡樂起來。

崔蘭愔可不想讓皇帝抱出去,那樣怕是多年都是應城人裏的談資。

開皇帝扶在腰側的手,“讓謖哥兒來,他都練過了,不會將我的禮服弄皺,你不。”

皇後竟是和皇帝你我的稱呼,皇帝也是神如常,一點沒覺著皇後失禮。這又是一個意想不到。

且皇後這麽說完了,皇帝就收了手,讓崔謖背著皇後出了崔府,他先一步上了輦車,在車上接過了皇後,拉著皇後并坐在輦車裏。

拜送著帝後的輦車行出去,後面一擡擡嫁妝跟出去。

雖之前曬嫁妝時都看過了,可那麽些難尋難見的,珠寶首飾,綾羅綢緞,皮氈羽,古董字畫等等,李家給李宜馨準備的也就是如此了吧?

還是忍不住打眼細看,嘖嘖贊嘆著。

等到最後一擡,之前都知道有箱銀子二萬六千兩,高門貴家裏一般都會陪送二萬兩箱銀,眼前的兩萬六千兩不多不正合適。

只是,箱銀子擡過時,報出來的卻是十二萬六千兩,都以為報錯了,好心提醒著報嫁妝單子的禮部員。

那禮部員笑著說:“沒錯,是十二萬六千兩銀子,是早年陛下在外賺的銀子,一早兒都在皇後娘娘手裏,如今都做了皇後娘娘的嫁妝。”

這麽說皇帝在潛邸時就將私房銀子都給了皇後了?那兩人是什麽時候好上的?真是很想知道吶!

雖說皇帝和皇後都坐在輦車裏,連影兒都瞧不見。

應城的百姓們也覺著飽足了眼福,畢竟皇帝親迎皇後的婚禮,不說前無來者,往後也很難再有,只這個就值了。

待看到儀仗後頭,皇後的一百二十八擡的嫁狀,每一擡都讓人目眩神迷,眼都不夠看了。

等聽到最後一擡是十二萬六千兩的箱銀子時,直呼長了大見識,只覺這樣一份兒嫁妝,多年後也該沒人能越過去。

果然是能引來盛世的皇後娘娘,就該這樣豪闊的嫁妝才配得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