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103章 元宵日 越發理不清他想法了

《往宮裏打秋風的日子》 第103章 元宵日 越發理不清他想法了

第103章 元宵日 越發理不清他想法了

103章

崔蘭愔就道:“表叔不喜歡出門走, 還是別勉強了,咱們孩子都有了,哪用再講那些虛浮的, 難得有閑暇, 你還是認真打坐吧。”

“吳楊河畫舫上有賽燈會,永嘉約了我去賞。”怕皇帝誤會,解釋道,“我們不往畫舫上去,就在雲來酒樓的包間裏賞,有赤雲赤月跟著,表叔就放心吧。”

皇帝卻沒如所想,笑看著:“愔愔是不想我陪著?還是覺著我礙事?”

崔蘭愔愁悶地看著他:“你又這樣, 各得其樂不好麽, 何必勉強?”

“不勉強,我偶爾也要出去察下民生,不能紙上談兵。”

皇帝都這樣說了, 崔蘭愔就沒法拒絕了, “那我同永嘉說一聲,讓自己去吧。”

“嗯。”皇帝道, “咱們街上逛過了, 就往雲來酒樓用宵夜,待賞完賽燈會再回來。”

聽著也還不錯, 崔蘭愔只不放心,“表叔你確定?可不興逛一半兒又回的。”

皇帝莞爾,“放心,等你看夠了賣弄書生會搔頭子咱們再回。”

被皇帝一語道破,崔蘭愔也不扭, “還得是我表叔,足不出戶也能坐知天下事,連吳楊河上的事都一清二楚。”

既然要去雲來酒樓,崔蘭愔就道,“要不上永嘉吧?我爽約自己去,扔一人怪不好意思的。”

皇帝審視地將從頭看到腳,雖沒做虧心事,崔蘭愔也給他看得有些發,“表叔你做什麽這樣看我?”

“看來你一直當我是表叔。”

“你本來就是我表叔呀。”崔蘭愔覺著他問的莫名。

“不要礙眼的。”皇帝說完,將踏上的方幾搬下去,拿過靠枕擺好,拉著躺下去,“睡覺。”

Advertisement

永嘉公主不能一起,崔蘭愔有些可惜。

被他箍著也起不來,崔蘭愔只能留在羅漢榻上一起歇晌。

換了地方歇晌,一時半會兒也睡不著。

崔蘭愔越發覺著皇帝比人還善變,只歇晌這事兒就變了幾變了。

才知道懷孕那會兒,皇帝往澹月居都是陪寢歇晌,等婚後住到延華居,皇帝卻說他要早些走,怕擾,就在羅漢榻上歇起了晌。

這會兒卻是連理由都不找了,又拉著睡一起了。

比起除夕元日,崔蘭愔更喜歡元宵節。

除夕元日直到初八,不管是宮裏還事尋常人家,都是各種繁瑣,要祭拜祖宗,要族裏開宴,要會親走親,還要親朋間互相擺席宴請,可說沒一日閑暇。

元宵節則不同,闔家用了晚膳後,就可以兄弟姐妹一起出門去逛,逛晚了,還可以在外用頓宵夜,可說是一年裏最快樂無拘的日子。

皇帝元月裏是祭不完的祖,十四日子時,皇帝又爬起來去奉先殿供了五谷燈。

晨起,祿寺于延華宮丹陛設天地神位,焚燒了元宵寶,煙熏火燎中,崔蘭愔也睡不著了,難得起了個大早。

齊安同樂平一起帶著人往各宮派了湯圓。

皇帝卻是不吃的,碗擺在他手邊,他一口都不肯吃。

崔蘭愔沒法子,舀了一勺送到他邊,“吃!”

皇帝張吞了,強咽了下去,嘟囔道,“我該下詔元宵不許吃湯圓。”

皇帝前幾日就取消了元宵大宴,這要再不讓吃湯圓,往後也不用過元宵節了。

回到西閣,皇帝就吩咐錢和,讓他安排午間給各署送湯圓,必保人手一碗。

朝臣們都當皇帝是因著取消了元宵大宴,用這個省儉的方式同臣子們共賀元宵佳節。

只有崔蘭愔知道,皇帝是對湯圓怨念太深,自己苦別人也要苦。

Advertisement

因著宣寧帝才去,今年元宵宮裏就沒起燈山,也就沒有奉天門觀燈,宮裏顯得比外頭冷清多了。

歇晌起來,皇帝已去了西閣,崔蘭愔起來往福寧宮去了。

徐太後、淑太妃、婉太嬪三個正陪陳老太後說話。

搬到了延華殿,要理宮務,還要掌著商課提舉司的事,就做不到似以前那樣整日陪著陳老太後。

徐太後三人沒問一句,卻開始上午下午都往福寧宮來,上午陪著陳老太後抹牌,下午就陪著說話逗鸚哥鳥,陳老太後本沒有自己呆著的空閑。

進來,淑太妃扶著往炕上坐了,“這裏暖和。”又剝了個橘遞到手裏,“先甜甜。”

高姑姑掩笑著:“太妃,您別搶我活兒啊?”

崔蘭愔很激三人這樣來陪陳老太後,。

允了永嘉公主可以隨意出宮裏,不必像之前那樣要提前請見。

見淑太妃擔心要生産的李宜錦,前日發話讓李宜錦進宮待産,又讓曹院判守著李宜錦生産,昨兒接了李宜錦進宮,淑太妃逢人就要念的好。

崔蘭愔看了眼徐太後,淑太妃和婉嬪這裏好謝,徐太妃無兒無,娘家又都流放在北地,想表下心意都無從下手。

可三個人裏,徐太後幫最多,崔蘭愔就很想為做點什麽。

或者找機會問問皇帝,看徐家是怎麽一個形?

哪怕讓徐太後和流放在北地的家人走起來,也會很高興吧?

打窗戶裏看見齊安進了院子,看時候,該是儀宮裏忙好了。

齊安進來,先說了另一樣事,“西邊兒往外放話,說是李宜馨要往歸真觀修道,我以為那邊是要鬧什麽幺蛾子,打發人去看,還真不是假的,那邊給李宜馨要用的收拾了,我過來的時候正往外搬呢,好似連家都不回,直接就住到歸真觀。”

Advertisement

為李家人,淑太妃再了解不過,第一個不信,“我們錦姐兒能看破做冠,李宜馨都不會,那邊兒又要做什麽文章?”

陳老太後就道:“李家一直當李宜馨奇貨可居,可惜到皇帝這裏卻不好使了,李宜馨在宮裏住這麽久也無收獲,沒什麽名目就出宮,臉上又掛不住,這樣借著看破了當冠出去也能挽回一二,待一段時候,再回家嫁人也不耽誤。”

淑太妃點頭附和,“老太後這樣一說我就懂了,可見我們看事還差得遠著,些許小事就一驚一乍的。”

澹月居裏還留著之前的裳,送走了徐太後三人,崔蘭愔去澹月居換了晚上要出門的裳。

不想引人注意,崔蘭愔穿了件玉的素綢棉襖,拿了件淺栗素綢的鬥篷。

因為是帶帽的鬥篷,怕了頭發,桑枝只簡單給挽了個髻,給挑了個碧玉荷葉的分心戴了。

酉時,皇帝過來福寧宮,同崔蘭愔一起陪陳老太後用了晚膳。

知道兩人要出宮游玩,陳老太後很是支持,“年輕夫妻就該如此,別弄得太老相了。”攆著兩人趕走了。

崔蘭愔以為直接出門就好,皇帝卻拉著回了延華殿。

進了後殿,皇帝問,“你不給我收拾下?”

崔蘭愔反應不過來,他不是回來連裳鞋子都懶得換的麽,怎麽要出門就講究起來了。

皇帝這會兒一錦袍,是應城貴公子常見的穿法,道,“這一不就是換了要出門的,還要怎麽收拾?”

皇帝看著:“沒聽老太後嫌我老相麽?”

“你又聽哪兒去了。”崔蘭愔拽著他要走,“老太後那是讓咱們別老氣橫秋地過日子。”

皇帝不:“咱們穿一樣的。”

崔蘭愔拿他沒辦法,只得又不言去找了的素綢棉袍出來,皇帝換好了,又往頭上瞅。

崔蘭愔也不用他開口了,給他重新梳了頭,戴了個碧玉的束發冠。

皇帝一厲害功夫,大冬日都穿單的,這一棉袍都厚了,崔蘭愔就沒給他拿鬥篷。

應城裏,最熱鬧的就是大中街到夫子廟一帶,那裏百貨雲集,商鋪林立,元宵節時沿街的商家會掛出各樣的花燈,猜對燈謎可挑一樣好看的花燈帶走。

還有舞龍舞獅的,有踩高蹺、耍雜戲的,各樣的把戲層出不窮,讓人流連忘返。

每年都有很多年輕男于這裏看對了眼,就連高門的公子小姐也會借著這會兒相看,不知促了多姻緣。

這一回出去,四個麟都跟了出來,加上不言、不語、桑枝、艾葉、赤雲、赤月,一行十二人兩車六騎出了宮。

皇帝竟沒有反對桑枝和艾葉跟著,崔蘭愔可不信皇帝轉了,越發理不清他的想法了。

因著赤雲赤月常跟出門,未免引人注意,兩人都妝扮了,只要不是人,一般是認不出的。

還沒到大中街,車馬已很難往前了。

放眼去,燈火通明中,四面八方的人全往這一彙聚。

只能趕著馬車往邊上人的地方停了,一行人步行往大中街走。

崔蘭愔打量著皇帝,還好,他臉上并未見不耐。

白麟在前面開路,青麟和赤麟分左右撥開人群,玄麟殿後,崔蘭愔被皇帝攬在邊,沒有想象中的擁,一行順著人進到了大中街。

去年元宵時,崔蘭愔也同崔謖和崔戩來逛過,原以為不會有新鮮了,這會兒同皇帝拉著手舊地重游,竟有了些不一樣的覺。

往邊上鋪子掛的一盞巧的八仙燈多看了幾眼,皇帝拉著過去買下,看著他生疏地同掌櫃的問價,還自己拿過白麟手裏的碎銀遞給掌櫃的,崔蘭愔莫名覺著皇帝有些可,于人來人往中,竟品出了不一樣的意趣。

有小手裏拿著串糖葫蘆站在邊上,崔蘭愔不由咽了下口水,當著那麽些人,不好意思直說饞小的零,扯著皇帝袖喊了聲,“表叔。”眼卻往小那裏直勾勾看著。

皇帝跟著就意會了:“給你也來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