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閣臣夫人日常 第69頁

《閣臣夫人日常》 第69頁

方婆子就把這些日子薛姨娘在屋子里喊的那些話都告訴了長宜:“……薛姨娘聽說姑娘和徐家定了親事,日日哭喊四姑娘無辜,還說都是三姑娘您陷害的。”

長宜聽了沉思了片刻,看樣子不抓住把柄,薛姨娘是不肯承認的。

正好快到年下了,傅老夫人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去莊子里走一趟,一來散心,二來見見莊子里的佃戶,以防底下的人弄虛作假。

雪剛化了,天氣清冷,傅老夫人趙五媳婦套了馬車,帶著長宜去了大興和東安界的小郭莊,傅家的莊田大都在那里。

馬車慢悠悠行了一個半時辰方才到了小郭莊,郭莊頭領著佃戶們早就在村口侯著了,傅老夫人先到宅子里洗了臉,換了服才見了他們。

這時候已經過了農忙,佃戶們也都歇了下來,三五群的聚在一起烤火聊天,木槿和青竺不知從哪里找來了一些花生和紅薯,在院子里生了火烤著吃。

長宜很出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屋子里繡花練字,對這樣的農趣也很好奇,披了一件斗篷在院子里跟小丫頭們一起烤火。

剛烤出來的花生外皮黑黢黢的,剝開了卻有一濃厚的香味,和平日里吃的花生不大相同,木槿搬了個小板凳過來,長宜就坐在火堆旁吃花生和烤紅薯。

Advertisement

郭莊頭膝下有一個六七歲的姑娘,站在屋檐下看著們卻不敢走過來,長宜就招了手讓過來,問什麼名字,分給花生和紅薯吃。

小姑娘怯怯的道:“我娘都我三丫。”

長宜這才知道上頭還有兩個姐姐,都已經嫁人了,三丫吃了一口紅薯說:“還沒有,得再焐一會才好吃。”

挑了兩個不大不小卻均勻的紅薯扔進了火堆,用樹枝拉著焐在灰下面,弄好了才跟長宜道:“得等會子才能吃。”

長宜見上穿了一件布的棉襖,才剛留了頭,臉蛋有些紅紅的,一雙眼睛卻黑白分明,清澈澄明,長宜笑著朝點了點頭。

三丫看著道:“你長的真好看,比我們村里的念姑還要好看。”想了一會,認真的道:“是不一樣的好看,你比念姑好看多了。”

青竺笑著逗:“小丫頭倒是有眼,你說我們姑娘怎麼個好看法?”

這倒有些為難三丫了,皺著眉道:“人好看,服也好看,像年畫里的仙姑一樣。”

長宜今日穿了一件淡青蘭草紋襖,披著白狐貍的湖綢斗篷,瑩潤白皙的臉頰泛著羊脂玉的潤澤,三丫從來沒見過閨閣中的小姐,只是聽同村的玉娘說過,閨閣的小姐吃了不,都是又矮又胖的。

Advertisement

下回一定要和玉娘說,閨閣的小姐長得都像天上的仙一樣。

郭莊頭的老婆從屋子里出來,就看到三丫站在一堆丫頭婆子中間,連忙上前行了一禮:“姑娘,三丫不懂事,給您添麻煩了。”

長宜倒是很喜歡三丫的這份淳樸,說道:“郭娘子,三丫替我們烤紅薯,還要多謝呢。”

郭娘子才松了口氣。

傅老夫人午歇后醒來,方婆子過來回話,說薛姨娘磕破了頭,哪怕見傅老夫人一面也行,傅老夫人自然不會見薛姨娘,連看一眼薛姨娘都覺得臟,長宜正在服侍傅老夫人漱口,聞言道:“不如孫去見見姨娘,興許是真的有事。”

長宜還沒有嫁進徐家之前,傅老夫人也有些怕薛姨娘再使什麼手段,攪黃了這門親事,畢竟那薛坤是趙王帳下的幕僚,還是有些手段的。

“你去看看也好,小心別讓傷了你。”傅老夫人道。

長宜跟著方婆子去了關押薛姨娘的院子,薛姨娘還在坐月子,坐在大炕上呆呆的著窗外,上穿了一件半新不舊的杏子紅綾棉襖,松花綠的襕,頭上圍著抹額,形消瘦,眼神有些渙散。

Advertisement

薛姨娘看到長宜進來,連忙起跪下行禮,長宜坐到炕上,才讓薛姨娘起來。

薛姨娘卻道:“姑娘還是讓妾跪著吧,妾沒能約束好宛姐兒和兄長,都是妾的過錯。”

長宜瞥了一眼薛姨娘,見額頭上纏著紗布,跡:“你說要見祖母,有什麼事,不妨說給我聽聽。”

薛姨娘叩頭道:“妾死不足惜,姑娘把孩子抱走也無可厚非,可宛姐兒實在無辜,不過丟了張帕子,都是程家公子引來的禍事,傅家養一場,姑娘也不忍心瞧著你妹妹在尼姑庵青燈古佛了卻一生吧?”

薛姨娘抬頭看向長宜,見長宜在炕上坐著,面無表不由流下淚來:“大姑娘,你如今都和徐家定下了親事,何苦還要難為宛姐兒呢,就是把接出來,也比不上姑娘您的。”

長宜靜靜地狡辯,等說完才看向青竺,青竺把從傅長宛房里搜出來的信件香膏扔在薛姨娘的面前:“舉頭三尺有神明,姨娘,且睜開眼瞧瞧再說吧。”

薛姨娘愣了一下,翻開信件看完,臉果然一變,一直以為兒沒有和程淮私下有往來,甚至以為是傅長宜使的手段栽贓嫁禍,沒想到直到最后,宛姐兒都沒有和說實話。

青竺面無表的道:“姨娘,你現在應該知道是誰害了你吧。”

長宜從院子里出來去見了傅老夫人,傅老夫人正坐在炕上喝參湯,讓劉嬤嬤給長宜盛了一碗,問道:“都說了什麼?”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X5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