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重生異能 嫡女重生記 鐵奎番外(一百二十四)

《嫡女重生記》 鐵奎番外(一百二十四)

孟家的族長送信過來,說老家有幾座墳倒了,他準備將祖墳全都修繕下。

寫這封信過來,一是告知孟尚書這件事,二也是要他出錢。

修繕祖墳這等大事,孟尚書自然支持了。想了下,他就來了三老爺,讓其回老家一趟。

沒料到,周氏知道這事后跟老夫人說想跟著三老爺一起回老家。

老夫人不同意:“等祖墳修繕好了,老三就回來了。你回老家也做不了什麼。”見周氏對孟三老爺冷冷淡淡的,老夫人很是不滿。不過老太爺說只要周氏管好三房就,其他的讓不要多管。

周氏并不是個輕言放棄的人。說不通老夫人,就讓三老爺來說。

拗不過兒子,老夫人最終同意讓周氏跟著一起去了。卻沒料到,周氏竟然將棉花也帶回了老家。

陳氏與如惠說道:“三嫂,棉花懷著孕,你說我婆婆干嘛要帶了回老家去?”

如惠遲疑了下說道:“我猜測,是準備留在老家不返京了。而棉花肚子里的孩子,怕是要養在膝下。”棉花懷孕以后,一直住在主院,并沒搬出去。

陳氏有些愕然:“萬一公爹回來,一個人留在老家做什麼?”

如惠覺得以前的事,周氏留在京城沒辦法徹底放下,所以想到一個陌生環境,這樣也能忘記過去重新開始。

當然,這些純屬如惠的猜測:“三嬸原本就沒將三叔放在心上。”所以三老爺到時候是留在老家還是回京城,都無所謂了。

陳氏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如惠問道:“對了,你知道前三嬸現在如何了嗎?”

陳氏還真知道:“手頭有錢,被休以后也沒回耿家,而是自己買了個小宅子。相公有空,就會過去看。”雖然耿氏被休,但是孟廣武的親娘,這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孟廣武要去看,陳氏知道也沒說什麼。

Advertisement

說完,陳氏道:“我現在很擔心若是將來分家,相公很可能會接與我們同住。”

如惠笑了下道:“又不是孟家媳,在你面前也擺不起婆婆的架子來。再者,三叔跟三嬸還在呢!若五弟真這麼做,到時候讓他們出面即可。”周氏如今三十不到,耿氏想要活得比長怕不容易。不過,能不能讓周氏出面,這就得看陳氏的本事了。

陳氏嗯了一聲道:“只能這樣了。”

麥穗從外面疾步走了進來,一臉驚慌地跟如惠說道:“三,不好了,老太爺暈倒在衙門被抬回來了。”

陳氏的臉,瞬間變得難看了。孟尚書是家里的頂梁柱,他若是倒下這個家怕是要散了。而,是最不愿分家的。

背靠大樹好乘涼,生意做得如此順當除了經營得當,也是因為有老太爺這把保護傘在。

如惠拉著陳氏的手說道:“弟妹別慌,我相信老太爺不會有事的。”

主要是孟尚書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這麼大年歲暈倒真怕再醒不過來。

陳氏反握如惠的手,哆嗦著說道:“三嫂,我們去上房看看吧!”

妯娌兩人到上房的時候,孟大夫人跟孟六幾人都已經在了。

孟尚書如今也不知道什麼況,眾人都不敢多說話,生怕打擾了太醫診治。

把完脈,太醫說道:“尚書大人這是勞累過度,不住才會暈倒。”

開了方子,太醫說道:“上了年歲最不得累。這兩日,一定要孟大人好要好休息。”刑部最近接連出了兩個大案子,事比較多。昨日孟尚書忙到下半夜,估計就是如此老尚書才會累著了。

這話仿若定心丸,讓眾人安心了。如惠卻沒他們如此樂觀,不過是累了一天就暈倒,可見孟尚書的也不容樂觀了。

Advertisement

藥還沒煎好,孟尚書就醒了過來。病人需要靜養,老夫人讓眾人回去了。

孟苒希當時在外辦事,等他得了消息趕回來孟尚書已經吃了藥睡下了。

看著焦慮不已的孟苒希,如惠寬道:“你不用擔心,太醫說老太爺是勞累過度,休養兩天就沒事了。”

孟苒希說道:“祖父的我很清楚,他不宜再勞了。”只是為了兒孫,他還在強撐。

如惠說道:“那你好好勸下老太爺,讓他也學我爹,上折子告老!”人老了力跟力都不比以前,要還跟以前那般勞累,很容易出事了。

孟苒希搖頭道:“我之前就勸過祖父,可是他放不下。”大伯到現在也只是四品的知府,他調回京城也不愿意。他們這一代剛仕沒幾年,祖父放心不下。

這就沒辦法了。

只是讓夫妻兩人都沒想到,孟尚書病好以后竟上折子告老,說自己年老邁勝任不了刑部尚書這個位置,想要致仕。

孟苒希知道這事很高興,誰料到皇帝竟然留折不批。

如惠很是奇怪地問了孟苒希:“以佑王的才能,足以勝任兵部尚書這個位置。為什麼這次皇上又不同意祖父致仕呢?”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啟浩喜歡用年輕的臣子。所以以為孟尚書上折子致仕,會跟爹一樣順利。

孟苒希也不明白:“也許,皇上有其他的想法吧!”

如惠說道:“皇上最信任的就是佑王,阿湛說這個刑部尚書非佑王莫屬。皇上不同意,我想這中間定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緣故了。”

孟苒希說道:“我只是不想再讓祖父累了。”

“這個好辦呀!佑王那般厲害,還有右侍郎也是個能干的,祖父只要管著大事就行。其他瑣碎的事,給佑王跟右侍郎兩人理就好了。”這就跟們管家一樣,若是什麼都自己去理,不得累死。

Advertisement

孟苒希覺得,自己應該跟孟尚書好好談一談了。

當寧海聽到接任他的是棗棗,有些慨地地與阿紹說道:“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灘上。”要知道,大長公主才三十出頭。

阿紹卻是有些擔心地說道:“伯爺,大長公主能承擔起這個重任嗎?”

寧海笑了下說道:“這個你不用擔心,肯定能勝任的。皇上不會拿江山開玩笑的。”打仗是沒問題的,至于其他的,在貴州呆了這麼幾年也該歷練出來了。

聽到接任寧海的是棗棗,肖氏的眼睛瞪得溜圓。

這模樣功地取樂了寧海:“你這什麼表?難道也覺得大長公主勝任不了這個位置?”

肖氏搖頭道:“我就覺得不可思議。對了,就沒人反對這個決定嗎?”

“反對肯定是有的。不過大長公主十二歲伍,在軍中也呆了快二十年。這些年,立下赫赫戰功。其他人反對,也沒充分的理由。”戰功是基礎,其他的都是虛的。

肖氏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好了,圣旨都下了。過段時間,大長公主就會過來了。”

肖氏聽了這話立即來了神:“這麼說,大長公主來了,我們就能回去?”

寧海搖頭道:“不行。大公主剛來很多事都不了解,我得讓悉了才能走。”

肖氏有些歡喜,問道:“這麼說,我們今年可能回不去了?”

寧海點頭道:“明年開春咱們就回去。”有大半年的時間,足以讓棗棗制服那些不看好的人掌控大局了。

肖氏心里不大愿意,不過到底沒說出反對的話來。若是其他人接任,肖氏覺得寧海接完就可以走。不過棗棗不僅份貴重,也是他們的晚輩。這當長輩的,自然是要盡心盡力教導下自家的晚輩了。

一個月后,棗棗抵達桐城。一來,就直接去了軍營找寧海。

寧海看到,笑著說道:“比上次見到的更穩重了。”

棗棗笑了下道:“舅公,我剛來什麼都不懂,還請你多多指點下。”

寧海也沒矯,說道:“我準備明年開春再回去,你有什麼不懂的盡可以來問我。”

棗棗原本接到圣旨,對于接任桐城大將軍一職心里還有些忐忑。如今得了寧海的話,頓時心安了。

接任寧海的是大長公主,這事軍中的中高層將領都知道。所以寧海召集大家過來,眾人見到棗棗也不意外。

封志敖有些失,但論資歷跟軍功他確實不如棗棗,所以也沒啥不平的。不過其他疆良,有一部分很是不服。只是寧海積威甚重,這些人在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所以,棗棗頭次與這些將領還算融洽。

開完會,眾位將領就回了各自的軍中。寧海與棗棗說道:“這些日子,我白日都會在軍中。”這樣,棗棗有什麼不懂的他可以很快地解答。

棗棗很是謝寧海這份心意,說道:“舅公,謝謝你。”

寧海笑道:“傻孩子,跟舅公說什麼謝。這些,原本也是我應當做的。”

回到家,寧海忍不住跟肖氏道:“也不知道太后是怎麼教的孩子,一個一個都這麼聰慧能干的。”四位兒子不說了,兩位兒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琴藝大師。六個孩子,都才了。

肖氏好笑道:“這事你問我,我問誰去?不過說起來,咱是跟著沾了。”阿湛是在太后邊長大,自小到大從沒讓他們一份心。

寧海嗯了一聲說道:“送寧湛去西北,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