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夜空漆黑一片,沒有月亮的蹤跡。
曬谷場邊上有一排連串的燈籠亮著,隨著微風而輕輕搖曳,只是燈下閑聊的人漸漸散去,都各自回家安睡了。
在不遠的一間茅屋中,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孩支著下,著擺在桌面上的那盞油燈,墩墩的臉蛋被照得泛紅,眼睛癡癡地著燈火以及對面潑墨揮毫的年輕人。
喜歡這份夜的寂靜,以及那時而跳的燈火,還有哥哥在燈下溫書的專注模樣,所以時而會晃著小短。
恩科已出,留給林晧然溫書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所以這些天他都很是用功。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從田舍郎到進士郎要經過六場考試,但很多人卻將縣試、府試和院試稱為子試,所以認為大明的科舉是四級會考制。
林晧然現在僅僅出地完了子試,而接下來的鄉試、會試和殿試,一場考試比一場要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策論會占相當大的比重。
鄉試還好,還會比較注重四書五經的考試。像是到了殿試,皇帝會顯得更加務實,給你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然后讓你來解答。
這其實是有歷史淵源的,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選拔人才,就是以應策取士。
歷代的皇帝都不傻,四書五經能選取繼承儒家思想的書生,但對朝廷真正有用的,還是那些能想出辦法解釋問題的人才。
例如,國家出現災,去講解經義有用?沿海出現倭患,去講解經義有用?廣西出現叛,去講解經義有用嗎?
正是如此,四書五經能夠讓你暮登天子堂,但想要在諸多考生中穎而出,那就需要將策論做好。倒不需要多好,反而比其他人好即可。
相對于四書五經,策論確實要實用得多,甚至是政治斗爭中的一把利刃。
中唐時期,藩鎮割據的況愈演愈烈,當時各地藩鎮極力鼓吹要恢復周以前的封建制度,反對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目的是為自己的割據制造輿論。
當時被貶永州任司馬的柳宗元寫下了《分封論》,該文章論證了郡縣制的巨大優越,肯定了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痛斥了各種鼓吹分封制的謬論。
正是這一篇策論,打擊了藩鎮們的氣焰,有強烈的現實和鮮明的戰斗。
如今嘉靖帝召開恩科,那殿試的題目極可能是由他來出題,那現在兩個問題無疑是最迫切。一是倭患,一是窘迫的財政。
只是按著林晧然對子自私的嘉靖的猜測,財政的問題的可能會更大一些,因為更關乎嘉靖帝的利益,關系著他修道的事業。
這倒不是全無依據,在嘉靖即位時期,以地方藩王主皇位,為其改換父母的問題所引起了爭端,史稱“大禮儀”。
以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文臣提出“繼嗣”,要求嘉靖改換父母,以明孝宗為父考。當時四十七歲才中進士的張璁提出了“繼統”的理論,建議嘉靖仍以生父為考,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
最終,這場爭論以嘉靖帝勝利告終,而閣首輔楊廷和被削為民,中斷了楊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張璁一個初場的新人,只因迎合了皇帝的意圖,最終從下級員升至首輔。而嘉靖帝繼位以來,眾多閣輔臣均是以“青詞”迎合嘉靖,從而功閣。
“迎合圣意”,這似乎為了大明員晉升的不二法則。
林晧然若想在將來的考試中穎而出,那亦是要“迎合圣意”,而現在嘉靖最頭疼的問題無疑正是銀子。若是他能想到一條解決嘉靖財政危機的法子,不僅能從眾多考生中穎而出,更有可能打開一條晉升的快捷通道。
“國而無財,非其國矣,財而不義,非其財矣。是以君子之生財,不損下以益上,須經制得宜,自有以裕于國也。”
林晧然以著窘迫的財政問題,試著做一篇國富論的策論。他在文中先是表明了比較討好的態度,那就是不能損下而生財。
大明財政窘迫的原因,倒不全是嘉靖的修道支出,還有藩王支出、員俸祿支出,以及貪墨風等問題。
貪墨的問題自不用說,嘉靖其實一直都在做,今年二月就在司禮太監李彬的家里抄得白銀四十余萬兩,金銀珠寶不計其數。
但藩王支出、員俸祿等問題若真能干的話,嘉靖犯不著拖到嘉靖三十六年,拖到現在寅吃卯糧。正是如此,林晧然將主意打到了海上面,提議嘉靖帝重開市舶司。
唐高宗顯慶六年,創設市舶使于廣州,總管海路邦外貿,派專充任。市舶使的職責主要是:向前來貿易的船舶征收關稅,代表宮廷采購一定數量的舶來品,管理商人向皇帝進貢的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這便是市舶司的前。
只是到了嘉靖元年,因倭寇猖獗﹐罷去浙江﹑福建二司﹐唯存廣東一司﹐不久亦被廢止。
且不說,這將市舶司廢止,并沒有解決倭寇的問題,而且無疑減了朝廷的進項。特別是在海上貿易日益繁榮的前提下,這更是白白錯失海上貿易增長所帶來的福利。
“市舶之利不可小窺,若舉措得當,稅收所得以千萬計,豈不取勝之于民乎?此策不損于民,而富于國也。”
林晧然的筆寫到這里,卻突然間停住了,眉頭微微蹙起,然后將紙張一團,并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這個觀點似乎過于想當然了,其他地區的書生或許不明白。但生活在粵西,又親眼目睹電白港的盛況,如何不知道海是民不。
現在很多豪強將商品販賣到海上,從中攫取大量的利潤。若是真重開市舶司的話,那無疑是跟他們爭利,這些既得集團難道真是柿子不?
正是如此,他不能為了討好嘉靖帝,而跟著一幫大臣作對。若是持著這種論調,怕是不用殿試,鄉試都沒他什麼事了。
“哥,怎麼了?”虎妞仰起臉蛋,那雙照亮的大眼睛充滿疑地著林晧然,不明白哥哥為什麼將寫得好好的文章突然撕了。
朱元璋:“一群貪贓枉法之輩,朕要殺光他們。” 韓度:“陛下息怒,與其殺了,不如廢物利用,壓榨乾淨他們的剩餘價值纔好。” 朱元璋:......
穿越成為廢太子,想著遠離爭端,掙點小錢,娶個媳婦,過個瀟灑日子,可惜家國危機,朝廷動盪,廢太子也是太子,山河錦繡豈能拱手讓人!
重生春秋,成爲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爲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什麼?且看我趙氏代晉! 老子乘牛西行,仲尼意氣風發,吳越相爭美人離殤。渭水之畔,曲裾深衣的伊人吟誦著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右手長劍,左手詩書,用不一樣的思維統一天下,邁步落日餘暉的成周,鼎之輕重,我能問否? 這是我的華夏,我的《春秋》——我爲王!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