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一番話,既是表自己的心跡,其實也是道出了一句古今不變的道理。
鬥爭沒有對錯,鬥爭的雙方沒有好人和壞人,道德不過是裝飾品,李東之所以站在柳乘風的對立面,也並非是柳乘風的道德有什麼瑕疵,又或者他如何十惡不赦。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的問題是,李東只信仰閣,這就是他的立場。
劉健聽了李東的話也是神一振:“不錯,賓之這番話令人發聵,老夫教。”
他把教兩個字咬的很重,一般況之下,教二字有些時候帶有幾分嘲諷的意思,不過劉健鄭重其事的說出口,則是告訴李東,李東這句話很有用。
劉健隨即臉凝重:“陛下發出警告,其實只是試探而已,他雖然懷疑你我是這件事的慫恿者,卻又沒有把握,現在柳乘風隨時便可能回京,不能再耽誤下去了,一旦柳乘風回京,就是滿盤皆輸,賓之,你吩咐下去,再加一下,時間耽誤不得。”
李東正道:“這事好辦,我待會兒就去打個招呼。”
十一月的京師,寒風刺骨,不過刺骨的寒風倒是沒有吹滅京師裡頭言論的熱。
江西大捷,廉國公一舉平滅寧王,寧王及寧王相關的宗室人等一百七十餘口盡皆伏誅,其餘叛軍骨幹總計七百餘人正在押來京師的路上。
至此之後,寧王的事終於落下了帷幕,這個野心的藩王,已經隨著他的心臟停止跳而徹底的消停下來。
人總是要死的,不過寧王死的頗有幾分震懾宵小的意味,柳乘風那傢伙也是夠狠。一百多個宗室說殺就殺。其中也是敬告這天下那些懷有野心的人,謀反是沒有出路的,想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就必須承擔這後果。
當然,也有人質疑柳乘風殺孽太重,再加上廉州的事推波助瀾。有人在幕後點撥,似乎指責的人也是不。
其實柳乘風的所作所爲的確實嚇壞了不人,因爲他們發覺,這個傢伙是不守規矩的,對於不人來說,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不守規矩的人。
縱是燕王靖難,當時的皇帝朱允文還說,切莫傷了燕王。而燕王定鼎天下,也絕沒有對任何一個宗室子弟下手。便是英宗朱祁鎮的皇權之爭,也不過是而已,像這種規模屠殺宗室的事。可以算是聞所未聞。
這就是規矩。這個規矩就好像士大夫們提出的刑不上大夫、後世的商賈們提出的私人財產不侵犯一樣,都是既得利益者們制定的金科玉律。金科玉律自然是保護自己不侵犯的,誰壞了這個規矩,都是一件影響很壞的事。
今日柳乘風壞了規矩,連宗室都說殺就殺,那麼明日是不是也要壞了士大夫們的規矩,要對士大夫行辱之刑了?今天有人壞了宗室的規矩,明天也自然就有人要壞士大夫們的規矩,朝廷裡有這麼一個人,自然就引發不人的擔憂了。
於是這京師裡頭的輿論爭鬥又是激烈起來,有人罵的,有人好的,說什麼的都有,可是在朝堂上,事關著廉州的事顯然還未結束,一份份奏書接連不斷,大臣們以請辭爲威脅,漸漸加的越來越多,以至於連一些實權人也都墨登場。
與此同時,從江西的奏書已經傳來,針對皇上的旨,柳乘風終於有了迴音。
皇上希息事寧人,用商量的口吻讓柳乘風索退回那些無主的土地,而柳乘風的迴音很簡單——決不妥協。
在奏書裡,柳乘風將事的前因後果說的很清楚,廉州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廉州,若是從前的窮鄉僻壤倒也無所謂,可是現在的廉州,那些所謂侵佔的土地上,已經有人口上百萬之衆,其中大部分都是漢人,大量的商賈都在那裡購置了土地進行了投資,無數人的生計都維繫在這片土地上,一旦將這些土地還給安南,那麼安南人則是撿了個大大的便宜,其國力至要翻上一翻,而且廉州那邊朝令夕改,先是吸引商賈進行投資,現在又鬧出這麼一件事,商賈們賠的傾家產不說,大量的商賈破產之後,甚至會引發全天下的危機。
柳乘風描述的是這麼一番場景。廉州的大量商賈破產,上百萬的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那麼這些人勢必要涌各地,鄉村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了立錐之地,那麼唯一的流向就是各座城市,再加上這不利好的消息也極有可能讓商賈們失去了投資的信心,各個工坊會接二連三的倒閉,大量的工匠和學徒都將爲流民,在這種況之下,事就不是廉州的問題了,勢必會禍及天下。
奏書的背後,柳乘風很狡猾的給皇帝戴了頂高帽子,說是皇上聖明仁德,百姓自己的子,豈可眼見他們顛沛流離,因爲一些腐儒之見而讓百姓們失去生計。
自然,柳乘風不免說一說稅收了,一旦盪,無論是廉州是聚寶樓還是商行,每年的盈利都將持續下降,也就是說,給朝廷的分紅也將暴跌,皇上應以大局爲重,切莫聽信腐儒之言,而禍後世。
現在的朝廷花錢已經有大手大腳的苗頭了,其實這也是很正經的事,從前沒錢的時候開銷也小,現在有了錢花銷的地方其實也多,從前朝廷是不管修築道路,河堤能維持的就維持,至於學堂那全憑地方府能否出一點錢來,隨便找個破城隍廟將就一下。
可是現在不同了,有了錢之後,朝廷的開支已經越來越大,比如重修各地的河堤,比如修築道路,比如建設學堂,比如給予一些窮困書生的補助,甚至是軍餉也和從前大不一樣。
由儉奢易由奢儉難,眼下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持續投的,而一旦花紅被腰斬,這些所謂的道路、河堤、學堂、新軍都了空中樓閣。
皇上對這些影響所知不多,可是柳乘風畢竟算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說會有影響,皇上也是深信。
也就是說,想要讓柳乘風退還土地,宮裡就要做好過嚴冬的準備,不但眼下的繁榮局面沒了,還很有可能導致盪。
其實柳乘風並不需要說這麼多廢話,只要他們的立場堅定,宮裡就不可能強令他退還土地,畢竟他是有功之臣。
於是接下來的事就開始爲難了,朝廷那邊鬧的太厲害,一點退讓的苗頭都沒有,一副宮裡或者是柳乘風不退步那麼他們就要破罐子破摔的姿態。而柳乘風那邊,也是警示,絕不能退讓,一旦退讓後果很嚴重。
宮裡如今了小媳婦,被人夾在中間似乎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在這種形勢之下,病榻之中的朱佑樘顯然也意識到,若是不立即解決這個問題,極有可能會讓事更加糟糕。
與此同時,宮裡顯得很不友好起來,這已經有些苗頭,比如在十一月初二的時候宮裡就下了一道旨意,大談今年京察的許多注意事項。
京察是對京師員的一種考覈,以前的時候是三年一次,弘治皇帝登基之後改爲了一年一次,一般況之下,主導京察的是吏部,有時也會有大學士參與,京察這東西有些時候是排除異己的利,可有些時候,卻又是一個過場。
畢竟大家若是沒有深仇大恨,誰也不願意把人得罪死,所以多都會顧忌一點別人的面,大家都是在這圈子裡混的,擡頭不見低頭見,你若是給人家穿小鞋,人家若是丟了或者是降了職,那肯定會記恨你一輩子的,誰都有親友,有關係,到時候人家魚死網破,你能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京察就是個過場,就好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也就糊弄過去了。
上一次皇上突然過問京察,是因爲大學士劉吉的事,是專門用來打擊劉吉黨羽的。可是這一次又突然過問,分明是來意不善,頗有幾分威脅的意思。
這意思是告訴大家,事別鬧的太過,否則宮裡也是會收拾人的。
可惜這個威脅似乎不太管用,因爲這道旨意下去,吏部尚書馬文升立即上了一道奏書,說皇上重視京察是好事,京師之中近來有些員確實有一些橫行不法的,吏部一定盡職盡責云云。
看上去這份奏書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可是有心人卻看明白了,這份奏書裡只是提了一句皇上,只是說重視京察是好事,可是其餘的全部都是說吏部會如何展開京察,本就沒有說一定爲皇上分憂的意思。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馬文升告訴皇上,皇上要重視京察,微臣自然殫竭力,可是皇上要借京察來剪除一些不聽話的大臣,微臣不敢奉詔。
穿越成本該重生的侯府嫡女,還附贈前世記憶,顧月華很不淡定的接受了,只不過還不等她好好適應這個身份,便有各種各樣的跳樑小醜接踵而至. 先是前世裡害的本尊一家枉死的太子殿下指著她的鼻子大罵賤人,卻被她一個茶壺砸過去給砸暈了. 後有同宗堂姐妹上前來找茬,被她優雅的用三寸不爛之舌給氣暈過去了. 從此,溫良賢淑的古家二小姐,便被灌上了潑婦一詞. 好吧,潑婦就潑婦,名聲值幾個錢?好好保護姐姐家人,努力化掉前世整個家族的災難,覓得一個如意郎君纔是真本事,她在意那麼多做什麼? 但是這每日裡無事獻殷勤的某皇子,總是圍著她大轉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偶然的原因,趙俊臣穿越到了一個陌生的朝代,成為了一個惡名滿天下的貪官。在這里,昏君當政,遍目皆是奸臣,清流無用,百姓受苦。 趙俊臣沒有揭竿而起的魄力,亦沒有取而代之的野心,更無意于辭官隱退,成為平民百姓,受那世間動蕩之苦。 所以,他只能融于滿朝貪官之中,借貪官之勢,用貪官之力,成為這世上最大的貪官,自上而下,還乾坤之朗朗。 ...
師父慘死,仇家一夜之間消失不見,成為懸案, 穿越成一個仵作的法醫楚輕,一路破案,一路爛桃花不斷。 那個誰,別以為你是皇帝就了不起, 後宮為妃? 不去! 女提刑? 這個倒可以考慮看看! 他是最年輕的帝王,個性冷漠,生性涼薄,卻被一個「男子」吸引,他一路提攜「他」成為左右手,封官重用,卻一朝發現,「他」竟是個女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