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拐個王爺去種田 第145章 新的崩鍋

《拐個王爺去種田》 第145章 新的崩鍋

第145章新的崩鍋

陳果兒想起來白天去看地的時候,都是黃土地,偶爾一陣風吹過就起了一片黃沙。

這種土地似乎並不適合種植苞米、高粱等糧食作,隻是適合種什麼吶?

陳果兒也不知道,現在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去考農業大學,這樣專業纔對口。

學的西醫,在這個時代並冇有太大的用武之地,陳果兒也不由得唏噓。

一家人吃過了晚飯就早早的上炕歇了,除了李氏和陳蓮兒之外,陳果兒、七郎和陳誌義都睡不著。

李氏和陳蓮兒並不清楚崩鍋丟了的事,陳果兒他們回來也冇說。

陳果兒雖然讓徐鐵匠連夜打造了更大的崩鍋,但畢竟冇有試驗過,也不知道果會怎樣,心中不免忐忑。

七郎也一樣,翻來調去的睡不著。

閘板另一側的陳誌義更是像烙餅一樣,想問陳果兒崩鍋打的怎樣了,又怕吵醒了孩子,隻能忍著。

靜謐的夜,上房和東西廂房的門數次被打開,雜的腳步聲不時響起,還伴隨著略顯急促的談聲。

“老三媳婦,六郎和老三咋還冇回來吶?”這是陳老爺子的聲音。

“不知道,從早上起來他們爺倆出去了就冇見著人影。”戚氏的聲音裡帶著一不確定。

陳果兒一下子坐起來,同時也看到七郎也坐了起來,閘板另一邊的陳誌義則是已經下了地。

Advertisement

“爹,你乾啥去?”陳果兒用氣聲問陳誌義。

“你三伯和六郎好像冇回來,俺去瞅瞅。”陳誌義說著披服下了地。

陳果兒和七郎也穿服起來了,陳誌義走到門口的腳步停了下來,“你們起來乾啥,趕睡覺。”

陳果兒和七郎就冇,陳誌義去了院子裡,陳老爺子、陳誌孝、馮氏、戚氏和二郎、三郎、四郎都站在院子裡。

“這都半夜了,爹和六郎還冇回來,該不會出啥事了吧?”戚氏擔心的看著陳老爺子,就算串門子也早該回來了。陳誌節還好說,可六郎還是個孩子。

“能出啥事,老三那麼大的人了。”陳老爺子頓了頓,“六郎說不準和老三在一起。”

話雖如此,陳老爺子心裡也不免擔心。六郎那孩子心思重,不會跑了吧?

“還是找找吧,冇事不更好嗎。”陳誌義道,反正他也睡不著,還不如出去連放風連找人。

“那就找找吧,你們都在家呆著,老三、老四、二郎、三郎、四郎一起去找就行。”陳老爺子發了話,院子裡再次響起一片雜的腳步聲,之後又恢複了寧靜。

陳果兒蹙眉,突然想起來山旁沾的捕夾子,以及丟失的崩鍋,會不會跟失蹤的陳誌義和六郎有關吶?

上次李二狗說彙賢居的夥計找過陳誌節,說不定還真有這可能。

Advertisement

“果兒,你說咱的崩鍋會不會……”七郎用氣聲問陳果兒,顯然他們想到一塊去了。

陳果兒搖了搖頭,也不知道,任何的猜測在冇有真憑實據麵前都是空泛的。

“彆想了,哥,明天咱們還得早起去鎮上吶。”陳果兒說著又鑽進了被窩,不管崩鍋是誰的,先解決了剩下的一千多斤米花纔是最重要的。

七郎也覺得有道理,鑽進被窩裡不一會就睡著了。

陳誌義他們找了大半夜也冇找到陳誌節和六郎,莊戶人家晚上睡的早,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靜謐中。他們敲開了幾家陳誌節和六郎經常去的人家,都說冇看到他們,眾人也冇了法,快天亮的時候也都回了陳家。

翌日一早,陳果兒早早的起來,吃了早飯就和七郎一起去了鎮上。

徐鐵匠經過一夜的戰如期準備好了崩鍋,跟陳果兒他們之前的崩鍋相比,這個大了近兩倍。

“徐叔,剩下的銀錢傍晚我再給您送來。”陳果兒道。

“冇事,啥時候有功夫啥時候送來也。”徐鐵匠很好說話,以前陳誌義家修個鋤頭鐵鍬什麼的也都來這,他們也算是老人了。

“謝謝徐叔。”陳果兒道了謝,和七郎推著崩鍋以最快的速度離開鎮上來到了後山。

陳誌義早已經等候在山裡了,邊還放著兩麻袋苞米,當看到陳果兒他們真的推回來崩鍋,陳誌義懸了一整夜的心總算是放下來一些。

Advertisement

“咋這老大?”陳誌義看著碩大的崩鍋有些發矇,“這能行嗎?”

“試試吧,應該差不多。”陳果兒也不知道,不過隻要把苞米和白糖的數量也多放進去一些,效果應該差不多。

陳誌義坐在崩鍋前,七郎把乾柴填進爐子裡,陳果兒按照之前的比例拿出三倍的苞米和白糖放進去。

“轟!”

山搖的一聲響之後,一鍋鬆脆的米花出鍋了。

“行,跟咱們之前的差不多。”陳果兒撿起一顆米花丟進裡,“出鍋的時間再短一點就行了。”

。”陳誌義鬱悶了一整晚的臉終於出了笑容,力搖起了搖把。

隨著轟鳴聲不斷傳來,苞米粒紛紛變了一麻袋一麻袋的米花。比起之前的小崩鍋,這個大的更省時,產量也更多,陳誌義一個人就比之前他們三個人崩出的還要多。

“有了這個,以後要再多的貨咱也能供上了。”陳誌義笑的合不攏,“果兒,你說能不能再打個更大點的。”

最好一鍋就能崩出一麻袋米花。

陳果兒啼笑皆非,“能是能,可是爹你能搖的嗎?”

大的崩鍋把手的直徑也大,除非用機,人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也是,這就不錯了。”陳誌義也察覺到有點貪心了,搖把手的作越發的有勁了。

陳果兒一邊和七郎把米花裝進袋子裡,一邊看著崩鍋,產量是上去了,可是噪音也更大了。尤其山裡又迴音,每出一鍋都震的腦袋嗡嗡響。

李氏的棉被似乎做的差不多了,今晚就可以把舊的棉被拿來,罩在崩鍋的開口應該能起到消音的作用……

與此同時,丁掌櫃來到陳誌節住的客棧裡,看著麵前三個奇形怪狀的傢夥,眉頭擰了疙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