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唐朝當王爺 第142章放榜

《回到唐朝當王爺》 第142章放榜

第142章放榜第二天申時,李二也一早就將此次科舉的榜單給了孔穎達,讓孔穎達在玄武門前宣佈此次科舉的績。

由於之前李二就一早將這次放榜的時間告知出去,而且還在長安城池中儘可能的宣傳,這無疑也吸引了長安民眾大多的目。如今長安之中,所有的人都想看看此次新科舉之下究竟有著如何的改變,而且也想看看第一批科舉的考生績如何。

隨著孔穎達穿一服,緩緩從宮中走了出來,這無疑讓在場的所有百姓的目都聚焦在了他的上。由於這件事是國之大禮,所以孔穎達也不敢怠慢,遵循著禮節將這次的績張在了一早就準備好的告示牌上。

「謔,這榜首是誰啊?」

「就是啊,沒聽說過啊。」

……

排名第一的馬周無疑是對在場的所有人的認知都出現了一,畢竟馬周這個人是貧民子弟,而且在長安城之中的名也並不高。但是他竟然突如其來地登上了此次科舉的第一名,這無疑讓在座的所有百姓都詫異萬分。

在他們眼中,歷來隻有在長安城之中名甚高的學子,或者說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纔有可能登上第一,而這名不見經傳,在他們耳中從未聽說過的人,竟然當上了此次科舉製的第一,怎能讓他們不吃驚

孔穎達也坦然地站在了一旁,看到諸位百姓疑的目,也是解釋著說道:「這馬周是我中科院的一名老師,此次他也是和四方學子一樣第一次參加科舉。」

Advertisement

「老師?那豈不是平常還要教授學生知識?這種人參加科舉竟然能拿到第一名?」孔穎達的回答讓周邊的百姓也都大驚失,人人都沒有想到一個平常既要負責教導學生的人參加科舉,竟然還能拿到榜首!

「哎?這第二第三名是不是鄂國公家的公子啊?」

「怎麼不是啊!你沒看到第二第三的姓都是尉遲嗎?那肯定是鄂國公家的大公子和二公子!」

「我之前還聽說鄂國公家的公子隻好玩樂不好讀書,沒有想到竟然是文武雙全!」

隨著百姓們的議論紛紛,孔穎達也微微一笑,繼續對著這些百姓解釋,到尉遲寶林和尉遲寶慶二人之前的確不好讀書,但進中科院之後也是對學習產生了興趣,經過他們自己的不懈努力,這才能拿到如此優秀的績。

起初有些人看到他們二人績如此優秀,還以為是宮中的一些員互相包庇,但想了想這次科舉可謂是第一次實行,當今陛下正指著這屆科舉揚名怎麼可能會讓手底下的人乾出這樣的事

隨後孔穎達也從邊拿出了第二道皇榜,而這榜中的名單則是全國各地私塾和書院的排名。

而這也是之前科舉製的習慣,由於各地通不便,所以對於這些私塾和學院的名聲也十分重要。因而歷屆科舉結束之後,都會將這些學生在哪所學院學習的位置以及學院的名字都告知百姓,讓這些百姓有一個投效的地方。

Advertisement

讓長安百姓大驚失的自然是經過榜上的一些描述之後發現這科舉榜上起碼有半數的人都是來自如今大唐剛剛建立的中科院。

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中科院在長安城之中瞬間名聲大噪,人人都沒有想到這中科院創立不過才數月之間就能培養出如此之多優秀的學子。

而馬周和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等人都是從中科院之中出來,更何況尉遲家的兩位公子原本不好學,但進中科院之間數月就能在科舉之中名列前茅,也是給中科院打了一份大大的廣告。

隨著科舉放榜之後,尉遲恭為了慶祝自己的兩個兒子現在如此績,而且在科舉之上得到瞭如此好的名次,在一日早朝過後,也邀請自己的諸位朋友以及中科院的一些老師在自己家中設宴。

由於尉遲恭和秦之七關係甚,而且秦之七現如今還是中科院的創立人,所以不權貴都希將自己的子送到中科院之中。

雖然他們之前一直迷信那些世家大族所設立的書院,但現如今看到中科院在設立如此之短的時間,竟有這麼大的名聲,而且能力還頗為不凡,紛紛都想要參與到這場宴席之中。

尉遲恭的邀請秦之七自然不好拒絕,更何況尉遲恭還拉著了馬周與孔穎達等人跟自己手下的老師一同前去,他這個中科院的奠基人自然不能不去。

Advertisement

「賢侄,不得不說你這中科院的設立真的是幫我解決了一大難題,我家這兩個混小子之前一直遊手好閒,不學無。現在看到他們二人如此有出息,我這個當父親的心中也相當開心!」

尉遲恭在酒宴之上與其他人推杯換盞之際,自然不可能忘記他眼中的大功臣秦之七。給了秦之七相當大的麵子,在眾人目睹之下親自來到秦之七麵前敬酒。

「叔叔說的這是哪裡話?兩位義兄能有如此績,我這個當弟弟的高興還來不及。更何況我不過是給他們創立的一個平臺,能有多大就還是要看他們自己,這與我扯上關係的話未免有些牽強。」

秦之七自然不會把功勞全部攬在自己的上,頗為客氣的回禮。而秦之七不驕不躁,禮貌有佳的樣子,在諸多權貴以及宮廷之上許多員的眼中都是頗為欣賞。

在尉遲恭謝馬周以及中科院的其他老師之時,不的權貴也都湊到了秦之七的邊,想要向秦之七請求中科院若是再招募學生的話,務必要將自己的子也招進去,讓他們也有所就。

秦之七對於中科院招攬如此之多的權貴,給自己的學校帶來聲自然是來者不拒。雖然心中高興,但口頭上仍然表示若是真心好學進中科院自然無妨,但若是想要來此混日子,那還是另謀高就。

這次科舉直接讓中科院為了整個大唐培養人才的中樞,而科舉也為了大唐科技發展的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