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人一聽降價了,更是趕把鹽拿出來,崔稚止了他們,“別急別急,現在就要去收鹽,收完還是要回來的,到時候把你們家的鹽加進去也就是了。”
溫家人還有些不放心,“不是先到先得嗎?”
“是呀,我和你們口頭約定,也算先到了,放心!”
崔稚只要有錢賺就很高興,說話也爽快。這才了幾日,就有了窮怕了的覺。
魏銘和溫傳在旁說話,崔稚趁著溫家人收拾地排車的空,湊過去聽了一耳朵。
現在的魏銘和溫傳沒了前世的誼,只能說些邊緣的話,聽魏銘道:“你在縣里哪所社學讀書?”
“縣學后街那個。這兩年荒,縣里原有五所社學,只這一所還在了,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溫傳很不滿意這種狀況,一看就是好學生的想法,崔稚心道,要是放在現代,學生們的最大夢想,怕不是炸學校!
魏銘又了解了幾句溫傳讀書的狀況,還問了一句教諭的事。
“洪教諭年齡大了,日日念著回鄉,但縣里沒有旁的教,縣太爺是萬不放他的。不過,我聽說縣太爺往上遞了呈文,說要再取一位教過來,洪教諭實在年紀太大,看書都看不清了。”
魏銘聽著點頭,還要再問,溫傳母親黃氏來了他,“去你二舅家借兩張煎餅,等咱們換了糧再還。”說著拉了他道一旁了聲音,“問問你舅家還有多余鹽”
崔稚呵呵笑,又瞧著屋里出來了個年輕婦人,懷里抱著孩子,同溫傳大哥溫仁說話。
干忙了魏銘,“那是不是溫傳大嫂?看年紀比溫傳大不啊!這些造謠的也是瞎造謠,人家有孩子又年紀大,跟溫傳扯什麼啊?”
魏銘回頭看去,又瞧了一眼,“不是這位,那位寡嫂是續弦,沒孩子。”
“啊?這樣啊”崔稚嘀咕起來,“沒孩子,還是續弦,肯定年輕,難怪傳”
說著湊到了魏銘耳邊,“不會確有其事吧?”
魏銘一聽這話,立時干咳一聲,“沒有。”
“那溫傳嫂子去了,他怎麼反應那麼奇怪?”崔稚還在疑。
那邊溫傳原配大嫂轉過來看了兩人一眼,魏銘連忙拉了瞎嘀咕的崔稚一把,“別瞎說了,這事還早,不要妄言。”
崔稚道是,搖頭晃腦,“就算重生了,還是很多事鬧不清,走一步看一步吧。你說是不是,魏大人?”
魏銘見心好的不得了,嬉皮笑臉的,也不由跟著彎了角。
溫家男丁齊上陣,推了地排車跟著崔稚魏銘往綠亭村去。
日頭西斜,日漫過遠遠近近的山間照來,將一行人影子拖得長長的。
崔稚坐在地排車上,著日的沐浴。
早間去的時候,還只有兩個空腹的小孩和一袋子鹽,現今回來,已經有半斗米,又招了四個人。明日、后日等到全部易結束,才總算能在這荒古代站住腳。
田氏早在村口翹首以盼了。
小乙眼睛尖,見著來了一群人,沒等田氏認清楚,就道:“哥哥!姐姐!”
“真是木子和翠枝?!”田氏不可思議。
兩個孩子怎麼和幾個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翠枝還坐在人家的地排車上?
這本不算什麼,待到崔稚亮出半斗米給田氏瞧,田氏直接驚出聲。
崔稚趕把拉到一邊去,“這事老復雜了,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不過為了能換鹽,必須得假托姨夫的名聲”
崔稚的第一套說辭唬住了盛家,第二套說辭是給溫家人和村里人準備的,這第三套說辭,是專門給田氏備下的,用的是神崔七爺看中了魏銘好頭腦的說法。
三套說辭把真相糊的嚴嚴實實,唯有魏銘和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
崔稚回過頭去看魏銘,魏銘正好看過來,一臉嘚瑟的朝他一挑眉。
只看眼神不看形,竟有幾分風萬種,若是搭配這個瘦不拉幾的小孩板,風就沒了,只剩下搞怪。
魏銘輕笑出聲。
好像太多太多年,他沒有像今天一樣,笑這麼多回了
綠亭村當然是最先的示范點,崔稚往郭婆婆、白婆婆家走了一趟,眾人聽了話,見了米,沒有不又驚又喜的,當下串聯著各自親戚去說,把鹽拿出來換米。
崔稚略算了一下,假設每戶四口人,有一斤余鹽,那麼要換十石米,就需要收二百六十戶人家的鹽,要是把盛家五十石米都換了,那就跟上千戶人家打道。
一天兩天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太久,耽擱盛家的行程,還容易惹上麻煩。
得速戰速決。
這種況,只能打出“先到先得、銷售”的牌了。
魏銘對與滿肚子生意經如何好奇就不說了,只是一村的人去魏家鹽、記名、等著發糧,老朱婆就是耳朵再聾、眼再瞎,也覺出不對勁了。
大兒媳婦高氏得了可靠消息,“說是木子三叔魏大年攀上富貴人家了,那家行善積德,竟然愿意以鹽換糧,還是尚好的糧食,先給了木子和那翠枝半斗帶過來,不僅有隔年米,還有新米!”
老朱婆瞪眼咧,“新米?!那還不得金子一樣的錢?!誰舍得用新米換?”
“新米不換,只換隔年米。”高氏解釋。
“那也了不得了!你都打聽準了?別是人家哄你吧!”老朱婆翹了二郎,不信。
高氏才不管信不信,村里家家戶戶都拿鹽去魏家記名,不僅綠亭村,附近幾個村的都跑過來換。就是因為老朱婆得罪了魏家,沒一個人上門跟他家說,要不是死纏爛打地問人,還得不來這消息呢!
怪氣道:“婆母不信也好,我這便拿鹽去我姑家,讓我姑替我換,誰讓咱們得罪了魏家?等到換了糧食,婆母可別吃!”
“你個小賤婦!”老朱婆氣得跳腳,“等老大回來,讓他打斷你的!”
高氏才不怕他,“你兒正煩呢!魏家收鹽沒咱家的事,幾個狐朋狗友也不跟他說,他這賬算誰頭上?!嘿!我看你老還是拎清楚吧!”
高氏說著,拿了家里兩斤鹽,往姑家去了,老朱婆恨得牙,指著后背罵了半晌,直到高氏走遠了,才呼哧呼哧往木墩上一坐,斜瞇了眼。
“什麼以鹽換糧?!我看就是販賣私鹽!敢販鹽跟府作對,作死!”
向后翻,聽見大家的呼聲,加更安排上啦!
老蘇家終於生閨女了。 於是,窮的叮噹響的日子,火了! “爹,我在山上挖了一籃子大白蘿蔔。” 奶聲奶氣的小姑娘,把手裡的小籃子遞到了蘇老頭面前。 蘇老頭:“……” 腦袋“嗡”的一聲。 這麼多野山參,得賣多少銀子? “爹,我還采了一籃子蘑菇。” 蘇老頭:“……” 身子晃了晃。 這麼多靈芝,能置多少大宅子? “爹,我……” “閨女呀,你讓爹緩緩……”
文案: 上一世,顧寧費盡心機,最後隻落得個草席裹屍的下場 重來一世,顧寧什麼都看淡了,隻想老老實實做自己的侯府嫡女,不去爭不去搶,混吃等死 和死對頭沈沉淵的恩怨情仇也不打算計較了 畢竟上一世她死得冤屈,裏頭利益糾纏諱莫如深,所有人都絕口不提 隻有沈沉淵 跟瘋了一樣不顧死活地查,得罪所有人也要替她討回公道 重來一世,顧寧知道沈沉淵十六歲有個劫,打算幫他渡過,也算報答恩情 隻是留意著留意著 誰來告訴她沈沉淵為什麼老用那種眼神看著她? 他們不是生死不容的死對頭嗎? (顧寧自以為的)
沈初姒當年嫁給謝容珏的時候,還是先帝寵愛的九公主。縱然知曉謝容珏生來薄情,也以爲他們少年相遇,總有捂熱他的那日。 直到後來父皇病逝,兄長登基,沈初姒就成了沒人撐腰的落魄公主。 京中不少人私底下嘲笑她,跟在謝容珏身後跑了這麼久,也沒得到那位的半分垂憐。 沈初姒恍然想起當年初見。原來這麼多年,終究只是她一個人的癡心妄想。 謝容珏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直到他和沈初姒的賜婚旨意突然落下。 這場婚事來得荒唐,所以等到沈初姒說起和離的時候,謝容珏也只是挑眉問道:“可想好了?” 沈初姒將和離書遞給他,只道:“願世子今後,得償所願。” 直到後來的一次春日宴中,兩人不期而遇。 沈初姒面色如常,言笑晏晏,正逢彼時的盛京有流言傳出,說沈初姒的二嫁大概是大理寺少卿林霽。 衆人豔羨,紛紛感慨這也是一樁不可多得的好姻緣。 卻無人可見,那位生來薄情的鎮國公世子,在假山後拉着沈初姒,“殿下準備另嫁林霽?” 沈初姒擡了擡頭,掙開被他拉着的手,瞳仁如點墨般不含情緒。 “……謝容珏。” 她頓了頓,看着他接着道: “你我早已和離,我另嫁何人,與你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