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右相潘遼、左相杜佑以及戶部尚書張謙逸匆匆來到晉王房,最近各地中原難民都傳來訊息,他們手中的新錢都為廢錢,希府給予兌換,讓他們有錢購買急需日用品。
「殿下,政事堂的意見是同意更換,但這裡麵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兌換額度,其次是兌換比價,政事堂也拿出一個初稿,請殿下過目!」
潘遼將一份討論初稿呈給了郭宋,這是政事堂的共識,但要得到晉王郭宋的批準後才能為正式決議執行。
郭宋接過議案看了看,問道:「每戶限兌換三貫錢,依據是什麼?」
張謙逸躬道:「啟稟殿下,現在新錢兌換老錢的市價已經到一比十,一貫老錢可以兌換十貫新錢,我們不可能用這個價格兌換百姓手中的新錢,我們依舊採用一比二的比價進行兌換,這實際上是雙方錢幣含銅量的比例。
但如果無限量兌換,就會導致有不法商人利用懸殊比價進行投機,賺取巨額利潤,所以限製每戶兌換三貫老錢,兩個月後再兌換一次,定額為兩貫錢,我們也進行過調查,絕大部分百姓攜帶新錢都在十貫錢以,所以我們定的額度基本上涵蓋了九以上的百姓需求。」
「富戶或者商人怎麼辦?他們手中的新錢可不。」郭宋又問道。
杜佑微微笑道:「殿下不用擔心,他們手上的新錢其實並不多,他們早就換了房產、土地或者金銀珠寶,就算手中比較多,那麼也可以單獨申請,然後朝廷會嚴格審核,如果不是投機兌換,也可以批準,至於幾十貫幾百貫新錢那種,他們自己會想辦法分散出去,我們不用擔心。」
郭宋點點頭,又對三人道:「據傳來的報,金銀比價已經下來了,之前一兩黃金可以兌換兩百貫新錢,一兩白銀兌換二十貫新錢,現在降了三,降為一兩黃金兌換一百五十貫新錢,我估計是朱泚拿出黃金兌換新錢了。」
潘遼眉頭一皺,不解道:「我真的不明白,居然還有人願意用金銀和老錢換朱泚鑄造的新錢,這邊不流通,朝野也不輕易和他們兌換,他們就不怕砸在手上嗎?」
張謙逸在一旁解釋道:「這個問題我還專門問過府寺,府寺員說,聽說有人收購新錢後熔解取銅,和兌換價格相比,他們能得到四倍的利潤,就算一比五,也有一倍的利潤。」
「原來如此!」
潘遼點點頭,「就算賺這種錢也是風險極大,他們擾了朱泚賺錢的路子,朱泚豈能饒過他們,沒收金銀銅錢還是小事,搞不好小命都會丟在。」
郭宋擺擺手笑道:「你們都搞錯了,沒有人收購新錢熔解,在市場上大量收購新錢的不是別人,就是劉的相國府,當然也是朱泚的命令,劉已經投下五十萬貫老錢,通過黑市從權貴手中收購了五百萬貫新錢。」
眾人麵麵相覷,張謙逸眉頭一皺,「微臣還以為朱泚是用黃金兌換新錢!」
郭宋搖搖頭,「沒有用黃金,朱泚的黃金是要向我們買糧食和鹽,不到迫不得已,他不會用。」
潘遼忍不住問道:「可是劉的老錢又是從哪來來?」
郭宋指了指自己,「是我通過的四家櫃坊借給劉,一共借給劉一百萬貫老錢,足以兌換一千萬貫新錢,劉的軍俸問題就解決了。」
「殿下這是什麼意思?」眾人都愣住了。
「很簡單,我要讓朱泚發行的新錢徹底變廢,買一個餅都要用一麻袋的新錢,到時士兵一個月的軍俸連一個餅都買不起的時候,他們還有多士氣和我們對決?」
「殿下高明!」杜佑第一個反應過來,豎起了大拇指。
潘遼和張謙逸也反應過來了,他們倆人倒吸一口冷氣,這一招太狠毒了。
郭宋看出他們眼中有不忍之,淡淡道:「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我發戰爭的一貫原則,我也不想傷害普通百姓,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加大接收難民的力度。
城疫病恐慌越來越嚴重,價越來越高,逃亡的百姓也就會越來越多,我已經給豹韜軍施,嚴他們阻攔百姓西逃,逃亡**預計很快就要到來,朝廷要加派人手,包括醫師,所有人來關中,必須要有隔離營醫師和難民營員的雙印許可書,這樣可以嚴防有人未經查驗,混關中。」
三人一起躬,「微臣遵令!」
郭宋批準了政事堂的討論初稿,三人匆匆去了,郭宋隨即把衛統領王越找來。
副統領周岷率隊前往江南去了,衛唐會用傳播景教的方式在江南也發展了七個點,涉及教眾數千人。
當然,大部分都是隻是普通教眾,真正的衛唐會員隻有一百餘人。
今天郭宋卻不談衛唐會的事,他接到報頭子蔣敏的訊息,市麵上出現一批細鹽,這讓郭宋立刻警覺起來。
的鹽都是由長安方通過貿易方式供給,鬥鹽五百文,而且隻供應鹽,不可能有細鹽,所以市場上忽然出現一批細鹽,郭宋立刻意識到,有人在走私資供應。
郭宋擔心不僅是鹽,他擔心還會有糧食、布匹、牲畜之類的走私,這種走私會讓自己的自己通脹策略大打折扣,郭宋決不能容忍。
而且按照現在的新錢和老錢的比價,往輸送資都是虧本生意,比如一鬥細鹽本錢一百四十文,運到去可以賣到一千四百文。
但這可不是十倍的利潤,因為收到是新錢,新錢還要拿到黑市上兌換老錢,按照最新的比價,一千四百文新錢隻能兌換一百四十文老錢。
非但一文錢都沒有賺,還有運費,還有第三方利潤,完全是虧本生意,這還是暴利的鹽,其他利潤低的貨更沒有人願做了。
虧本生意沒有人會做,所以郭宋並不擔心商人們違規作,他擔心的是朱泚派人從沿海運送私鹽,或者是朱泚在長安的商行在替他運送各種資。
郭宋沉片刻對王越道:「朝廷和的貿易沒有停止,但這是在朝廷的心安排下進行貿易,有很強的策略,但我不希各種走私乾擾我的策略,我已經讓朝廷進行部署,但衛也要跟上。
從今天開始,衛在周邊進行稽私,不允許輸送糧食和鹽,一旦發現,立刻查抄貨並抓捕,膽敢反抗者當場死,絕不留!」
「殿下,索所有資都止輸河南府,這樣就能徹底杜絕了。」
郭宋搖搖頭,「那是下一步的計劃,我這次令是為了引蛇出,我想知道,長安到底有多人在為朱泚輸送資?」
「卑職遵令!」
........
西安門外大街西三路有二十幾家中小型商行,這些商行沒有店鋪,有點像後世的貿易公司,專門替商鋪採購各種貨,他們有資訊,有關係,能夠買到最暢銷的貨,賺取差價。
事實上,這兩年長安的商行已經了很多,在十幾年前,長安的各種商行有上百家之多,他們除了正常的貿易外,還買賣各種違之,各個割據藩鎮的需求量很大,這些商行也賺得缽滿盆滿。
這兩年隨著各個藩鎮被剿滅,走私違品這碗飯不好吃了,商行的規模也就迅速小,從百餘家小到二十幾家,這二十幾家大半都是正規商行,像張雷家族的玉雷商行,獨孤氏家族的飛狐商行,還是竇氏商行、郭氏商行等等。
但還是有七八家商行打邊球,比如違規買賣糖、酒麴餅,違規向輸送資等等。
不過這些商行有兩件事不敢做,一個是向回紇或者吐蕃售賣銅鐵製品,一個是販賣私鹽,一旦查到,那是要滿門抄斬的。
這裡的販賣私鹽是指直接從海邊買私鹽來販賣,繞過鹽鐵署的專賣,這種走私抓到就當場死。
而郭宋說的向運送鹽,質就完全不一樣,運送鹽是指商人們用一百四十文買來的鹽,再運到賣高價,以前在長安這邊是合法的,但對於就屬於販運私鹽,因為朱泚拿不到鹽稅了。
現在郭宋嚴向輸送糧食和鹽,所以衛必須要給所有商人打招呼。
朝廷一直就不允許向朱泚輸送兵和生鐵,而鹽和糧食之前是允許的,現在鹽和糧食也放在違品名單上了。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願意和做生意的商人越來越,原因也很簡單,原因很簡單,他們賣貨賺了兩三倍的利潤,但拿到的都是新錢,這些新錢隻能在購買貨再運回來,否則在黑市上以十倍的比價再兌換老錢,會虧得爹孃都不認識了。
但並不是每個商人都能在買到東西,現在朱泚的地盤隻剩下一個河南府,隻有一個和周圍十幾個縣,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藥材和石灰。
但這兩樣東西是被朝廷控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到,所以隻有極數商人願意和做生意了。
喬氏商行的東主喬四郎憂心忡忡回到店鋪,剛才市署召集所有掌櫃和東主宣佈晉王令,在和貿易的違品上又增加了兩項,糧食和鹽。
喬四郎是河南府人,他的真實份是商,他先從嵩山縣運送石灰來長安販賣,獲得的利潤又替朱泚朝廷購買糧食和鹽。
前不久市場上出現的細鹽就是他的傑作,現在長安府不允許向輸送糧食和鹽了,著實讓他心煩意。
李信完全冇有想到自己通宵了兩天覆習功課之後竟然穿越到了一個陌生的唐朝.........天哪,李世民是我親叔叔???好像還很疼自己的樣子........舒服了!唐朝還有比這個更狠的靠山嗎?請務必讓我做一個清閒的太平王爺!
魯襄公三十一年,周王室內亂,魂穿而來的李然,原本在圖書館的鐵飯碗,丟了! 原本最要好的朋友,死了! 大好的仕途,沒了! 自己還被迫流亡,真是慘! 慘! 慘! 這一年,魯襄公剛去世,鄭國子產正在改革,晉國六卿明爭暗鬥,齊景公蠢蠢欲動,南邊的楚靈王的一場弒君大戲即將開始…… 這年頭可真夠亂的,不過沒事,誰讓這時代遇上我呢? 我,李然�
明明吞了一堆安眠藥,趙洞庭一覺醒竟然成了宋朝皇帝,可等他反應過來時卻自閉了:內有奸臣擋道,太后專權,外有蒙古鐵騎來勢洶洶,這樣一個爛攤子硬生生的砸在他身上。趙洞庭幽幽的嘆了口氣:既然亡國之君不好當,那就索性當個暴君,以暴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