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勇士,分別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三人勇猛非常,功勞卓著,對齊景公的統治造了威脅,于是齊景公在晏子的建議下,用兩個桃子引得三人互相攀比功勞,最后三人皆憤自殺,所以“二桃殺三士”乃是一招借刀殺人的至高謀。
沈映打算用利益驅使藩王們斗,等他們斗得幾敗俱傷之時,他才好坐收漁翁之利。
但那些藩王也不傻,不可能無緣無故就遂了沈映的意自相殘殺起來,所以,這計謀中的“桃子”才是關鍵所在。
年節一過,雖然已經過了立春,但天氣還是沒有回暖的跡象,春寒料峭,凍殺年,花園桃林里的桃樹剛試探地長出花苞,這時壽安宮里卻傳出一個消息——劉太后薨了。
被幽在壽安宮三年的劉太后,到底沒等來新一年的春暖花開。
劉太后從一個宮,一步步為寵冠六宮的貴妃,再到權傾朝野的當朝太后,的人生也曾如夏花般燦爛熱烈,卻在一個寒冷的夜里,孤獨地,悄無聲息地死在了自己的寢宮里。
若不是每天都會有人給送飯,劉太后的尸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被人發現。
人死如燈滅,哪怕生前再輝煌榮耀,臨了也不過就是眼睛一閉的事,曾經擁有過的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劉太后雖然被沈映幽,但沈映為了照顧皇家面,并沒有將劉太后的惡行公之于眾,也沒有廢了劉氏的太后之位,所以劉氏死的時候,還是太后的份。
沈映和顧憫兩人整個冬天都在煩惱要想個什麼名正言順的借口來更改太祖立下的宗室制度,畢竟現在天下太平,朝局穩定,突然就要改了幾代傳承下來的祖宗禮法,那些親王、郡王怎麼也不可能答應。
沈映在永樂宮里一聽說劉太后的死訊后,腦中立即冒出來一個絕妙的主意,沒想到劉太后活著的時候壞事做絕,死了卻倒是能幫到他一個大忙。
太后薨逝,乃是國喪,按照規矩,京中所有王公大臣都要為太后服喪,而那些不在京里的皇親國戚也都要來進京吊唁。
沈映立即命人將太后薨逝的消息快馬加鞭傳遞至各藩王、郡王府里,敕令所有藩王、郡王務必進京來太后的喪儀上吊唁,若誰敢推三阻四不肯進京,則一律視為不敬太后,對這些人定會嚴懲不貸。
本來有些藩王、郡王還想推不適,打算只派子孫進京吊唁,沒想到來傳旨的太監,還一起帶來了宮里的醫,哪個敢說自己有病,便有醫立即給他診治,這下誰還敢裝病,只能認命地前往京城。
皇太后的喪儀一直要持續一個月,這一個月里各地藩王、郡王們陸陸續續都到了京城,每日流要去劉太后梓宮前哭喪,到了喪事快要結束的時候,藩王、郡王們紛紛上表請求沈映允準他們回到各自封地,可沈映卻把這些奏表都退了回去,要他們等過了劉太后的百日祭再走。
可現在離劉太后的百日祭還有兩個多月的